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不了解美国的群体,对美国却越是推崇,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问的是爱谁多一点这种情感问题,那确实是不好量化的,但你要比较两个国家,那确实有很多量化指标可以对比:

1.两国的人均GNI是多少?

别和我扯购买力平价,这是穷国自high的东西,这个理论的前提是一篮子用于比较的商品必须可以贸易且没有贸易壁垒,那么问题来了,占中国人最大开支的房子是可贸易品吗?

2.两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NI的比值是多少?

这个值越低,说明该国国民越牛马

3.两国周均工作时间是多少?

这个不用解释吧?

4.两国宏观税负水平是多少?财政支出用于社保医保教育的比例是多少?

5.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是多少?

6.两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分别是什么水平?(你可以把房产税因素考虑进去)

上面的问题某些人能不能先回答一下?答不出就别说了解美国了,井底的蛤蟆罢了。

当然,你要是当了人上人,那中国确实很多地方比较强,不论是社畜,eg和ktv的小姐姐,那都比美国物美价廉多了。

媒体称「多家大行存款利率将再迎下调,人民币、美元币种均有涉及」,受哪些因素影响?将带来哪些影响?

知乎上最早提中国会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人应该就是我吧?

最早建议普通人提前还房贷的也是我吧?

人民币汇率低于七比一时建议换美元存定期或者直接买短期美国国债的也是我吧?

人民币汇率低于七比一时建议换美元存定期或者直接买短期美国国债的也是我吧?

现在再提一个建议,普通人资产去中国化,癌股基金换一部分去纳斯达克或者印度主题基金,支付宝里就有这种面向境外的公募基金可以买。当然你有某些特殊的渠道,可以买到高夏普的自营量化或别的好资产另说。

我国一孩生育率跌至 0.5,这说明了什么情况?

谢邀。说明大江东去不回头。这个数字出自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之口,卫健委直属单位。其实在这份讲话里,还提到了另一个数字:去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07。从19年的1.52,断崖式坠落到22年的1.07,过去三年的杀伤力可见一斑。1.07,差不多是韩国20年的水平(1.1),而韩国现在是0.78。悲观地说:如果大环境没有改善,那可能我们会在五年内向韩国靠拢。很难想象有一天,日本的生育率可能接近我们的两倍。19年到22年,一孩从0.7跌到0.5,而总和生育率从1.52跌到1.07。总和跌得比一孩还大点,那是因为二孩跌得更多,从0.7跌到0.39。而且二孩比例已经下降到38.6%,17年时二孩比例曾超过一孩。之前有人说“生育分化”,意思是“一部分人不生但另一部分人会继续生”,现在从数据上看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普跌。讲话里还提到了另一个数字:去年女性的一孩平均生育年龄是27.4岁。这里我找个日本的数据做参照: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4590770/answer/30646099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4590770/answer/30646099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去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3,一孩平均生育年龄是30.9岁。日本大概在97年前后,一孩平均生育年龄已经跌到接近28岁,然后缓跌二十多年到30岁。那时日本总和生育率已经在1.4区间了,跌这么久才跌到1.3。换言之:即使咱这能有日本的抗跌性,那随着初婚初育年龄推后,总和生育率至少跌到0.85-0.9区间。可能到某个时间点上,咱这的总人口数不如东南亚。主任其实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晰:一,生育养育体验差,家庭承受不了成本;二,国家的生育支持力度低,且政策往往基于户口,不公平。主任由此提出了一个建议,一般卫健委方面很少会提及: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户籍限制,将生育支持政策与户籍脱钩,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政策待遇。没想到吧,打破户籍限制的声音居然是卫健委这边发出来的。其实说到底就是个负债率问题。对小夫妻而言,生孩子肯定是笔大支出,因为生了就要养;而现在居民杠杆率是62%(有的测算是72%),在警戒线边缘;注意:咱这5.4亿人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月一百多那个),所以很多人还得为自己的养老和大病做储蓄,现有的杠杆率已经不低了;所以就不生或晚生。晚生的持续十年,女性年龄过35岁,就开始批量转入终生不生,新生人口规模彻底不回头。那这居民杠杆率咋来的?毕竟08年时才17.9%,18年怎么就52.6%了?土地财政呗。单15年至18年,居民杠杆率就上升了16.9%。真就那句:要房?还是要人?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发改委表示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将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具体可行措施?

个人和组织有路径依赖,指望这帮【】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红利耗材看基本不可能。

谢邀。

产能过剩阶段搞“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五十年代日本强推日美安保条约,激发全国反对,动辄数百万人街上开party。

巅峰时全国千万人上街。岸信介及其内阁被迫总辞职,艾森豪威尔取消访日。

接手的池田勇人内阁面对着一个火药桶。

走道奇路线(鼓励美对日投资)、做过通商产业大臣的池田勇人马上想到了另一个角度的出路: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6939579/answer/30793485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对,搞经济。60年12月,池田内阁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目标是:一,十年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增长1倍;二,大幅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完全就业;三,缩小农业与非农业、大小企业、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事后看,这个计划完成得不错:一,67年国民收入已经倍增,70年时的收入增长为1.4倍(均为实际收入);二,就业相当充分,十年间失业率维持在1.1%至1.3%之间;三,收入公平性增强,劳动报酬的GDP占比到45%,真就是大家凭力气赚的钱;四,社会保障改善。十年间政府社保支出年增长18%。可以说,这个计划消弭了日本六十年代的风起云涌,并为一亿总中流打下了延续至今的基础。这个计划里,有些我们也做了。例如大幅增加对基建的投资。73年日本投资于建筑工程和公共事业方面的资金分别为60年的7.84倍和9.43倍;投资不发达地区。例如日本六十年代的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促进法、新产业城市建设促进法;企业减税。通过缩短设备折旧年限等办法,日本民企的设备投资从60年的31760亿日元提高到63年的46702亿日元。但有些很明显没有。例如日本从61年开始的国民年金法、儿童福利法、身体障碍者福利法、社会保障法、老人福利法等,这种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是咱这欠缺的;对农村农业的补贴,例如加速日本农协发展的农业基本法、给予农业集体在地方话事权的农政协议会。总之,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一句评价来说: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与经济发展相似阶段的日本社会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借鉴日本由注重“强国”转向“富民”的发展路径。时代变了,不可能照搬当年日本那套。而且这个倍增计划也有缺陷,例如过度追求全国开发导致大面积环境污染、全民所得快速增长催生高通胀等。但这个计划的精神值得尊重:一,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非企业粗放式管理;二,企业应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建立员工的长期性,为自主研发打下基础;三,中等收入阶层应当成为国家结构的主体;四,应当鼓励劳动报酬,而非资本收益;五,社会保障应当是普遍的、兜底的。偏离这个精神,例如疯狂追求资本收益,日本到九十年代也得崩。(不过丫能崩到今天也是一种本事)回到咱这。咱现在也需要一个类似的倍增计划。投资过剩已经挺明显了,需要消费来化解过剩产能。但咱这的劳动报酬实在有点低,化解不起。19年时,我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为35.1%,比08年仅提升5.3%。而日本在71年是60.2%。更麻烦的是:如果扣除社保个税,19年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是25.6%,仅比08年提高1.8%;19年可支配劳动报酬占总额为73%,比08年下降7%。(数据来自《中国发展观察》-十四五”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形势和应对举措)那说得不客气点:过去十多年的劳动报酬增长,大头被社保、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拿走(例如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缴纳合规)。留在居民手上可支配的部分真的不多。(这还没算房贷呢)所以现在要是聊增加居民收入,那关键就是看这个:你手上的闲钱能增加多少。总之,上头主动背杠杆、建立普惠式社保、健全劳动保障和劳动法执行、对企业和居民减税,这些事情总得做,躲不过去。还指望靠卖地(例如农村土地)来缓解,那只是另一个形式的超大规模棚改。十年二十年后老龄化到高位期,所有问题又会重来。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