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刊文,呼吁允许开发商以降价促销的方式展开自救,对此如何解读?

中国房地产报刊文,呼吁允许开发商以降价促销的方式展开自救,对此如何解读?

谢邀。

该进ICU了你才上担架…

其实20年三道红线下来的时候,就该松一松,让地产商们降价。

大家高负债高扩张那么久,你突然要求资产负债率不超70%、手上现金还要比短期债务多,谁都会懵。

地产商第一反应自然是降价卖房、回笼现金。然后被锤了。

如何看待胡锡进:必须击溃中国经济唱衰风?

作者:王大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8506632/answer/31792291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中国经济,是同舟共济还是同舟共寄大家选一个呗。

一堆财经大小V们鼓吹,中国未来经济萎靡,需求萎靡,发生通缩,医保和养老金都将不足而耗尽,于是现在口袋还有余钱的人一个个都开始存钱不消费。

因为存钱不消费,于是经济进一步低迷,就业岗位进一步湮灭,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多。

并且因为经济低迷,楼市和股市进一步下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也进一步恶化,进一步消灭消费需求。

1、因为债务高企,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对外贬值。

2、经济萎靡需求萎缩,资本出逃同样进一步加剧货币贬值。

3、因为经济萎靡内需不足,国家为了刺激出口拉动经济也有主动下压汇率的主观意图。

4、中国为了加强和那些资源国,农业国的贸易往来经历联系,稳定原材料和粮食来源,同时想在这些国家市场增加中国工业品的市场份额,于是和他们进行货币互换,贸易本币结算加强经贸联系,同样这些国家为了缓解政府债务困境会把他们手头的人民币外储拿去人民币离岸市场抛售换取美元还债也同样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

因为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会拉高能源、粮食、矿产等大宗的进口成本,进一步增加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恶化企业经营状况。

因为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会造成输入性通胀,你以为的会发生通缩,钱会变得更值钱,但特么剧烈的输入性通胀会轻松抹平你认为通缩带来的人民币对内的点点升值,你以为努力存钱,做存款特种兵找高利率定存,结果一把输入性通胀直接把你的存款购买力再砍一截。

想着换美元去HK去存高息的美元定存,结果发现人家所谓的超级高息定存都是吸储营销套路,首周首月利率多少,后续利率多少。换美元存定存之前也不考察别人外资银行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你的存款是否真的得到存款保险兜底,别最后特么那些中小外资港资银行破产,最后赖你大陆这种二等用户存款。

最近两个月鼓吹相信国运,定投纳指,一个个狂热的跑去买纳指ETF,结果7月中下旬开始,纳指盘整两周疑似做了个双头,八月直接开始下行。

个人和企业全部都躺平不消费不投资摆烂,结果没想到中央也开始躺平摆烂,不掏真金白银刺激经济,就用嘴巴刺激,慢悠悠的和地方政府谈地方债务和以后财政纪律的问题。

就这么相互对峙比赛躺平熬了两个月不到,结果中央特么还优哉游哉,慢悠悠用嘴巴刺激。

而汇率、楼市、AH股市的下滑整得个人们和外资一个个都绷不住了。

财经类微信群里到处都是面抱怨中央还特么在嘴炮不真刀真枪的刺激。

欧美资本亏得则是直接操纵顶流财经喇叭开始狂喷。

回到开头那句“同舟共济还是同舟共寄大家选一个呗。”

如果你的资产基本还是重仓中国(你有人民币存款、有房、有房贷、或者AH股有大量持仓、工作也在中国)那做多中国也不需要你干继续买房、加仓A股,买城投债理财啥。 理清楚自己的财务情况,能好好消费享受生活就是做多中国,做多你自己的持仓,这就是同舟共济。

如果想跳船想润的,那就结清债务应润尽润,基本上也没人拦着。

预期会自我实现的,你认为会同舟共寄,不着手润,还为同舟共寄准备自己的救生圈。那最后的结果那就一定是同舟共寄的,税务机关一定盯着你的存款是否完全完税想办法再剥你一层。

如何看待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称,「中国需要债务重组,规模应超上世纪 90 年代末」?

资本主义的玩法就是吹泡泡扩张资本规模,有些b国家啥抵押物都没有虚的一批还在吹呢,中国有啥不好意思的,竞争没分出胜负之前,谁先去杠杆谁先死。

其实不用说这么复杂的逻辑,信用货币时代,央行债务规模就对应社会资产规模,本质上讲央行扩张货币是为资产规模扩张做的反抵押,否则的话经济咋发展?越发展越通缩。理解这个就能理解为啥需要“温和通胀”。央行咋扩张货币?就是发债嘛,债务规模就是你的货币规模,你的货币规模就对应资产规模,所以降低债务规模实际上就是在缩小资产规模,你实体盘子都这么大了,抵押物都这么多了,缩小资产规模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放血,哪有这么蠢的事?桥水坏就坏在对美国的问题他们很清楚信用货币是为资产扩张背书,对中国的问题他们又说资产扩张必须受货币规模限制,里外两张皮。

你乎这些经济专家连这个最底层的逻辑都搞不懂,我就不明白他们是不是不理解为啥人类放弃金本位?如果能理解的话这道理不是很简单吗?

另外你乎经济学家能理解国债利息的本质到底是啥吗?

怎么看官媒发声警惕年轻“小油条”,该怎么整治?

谢邀。

有点感慨,十年前你抨击的还是这种老油条: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721434/answer/31910885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读罢第一反应:我擦咧简直是职场摸鱼手册。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必须一起”。前者很多新人都知道,后者经常被忘。涉及到自己业务的权益的事,尽量要保持形式上的参与,核心是抓住知情权。两耳两眼一闭,容易导致被随意摊派工作量、背上不属于自己的过失后果、未经问询就被拿走资源。形式上的“在场”是很重要的,“必须一起”。二,“求稳在先,干事在后”。不要急着做事,做事前务必摸清业务搞砸时的责任清算场景。也就是吕芳说的“思危思退思变”。万一业务跑岔了,我的最坏可能和退路是什么?所以过程里,要做到“决策全出于上而不出于我,我只是执行;信息全出于下而不出于我,我只是传递”。要在做事之前就把责任的归属给明确。三,“热情礼貌,但一问三不知;尊重感谢,但一概不负责”。那总是有很多超出权责的事情压过来怎么办?上面这句就很到位。只要是超出权责,一概不知道不负责,但绝不能直说,要用笑脸和谦卑姿态来表达。我可以非常恭顺地帮你找负责的人,总之不是我。四,“份内的事拖着干、份外的事哄着干”。分内之事不能做得太快太好,不能自己堆高自己的KPI,你没有那个精力长时间保持高水平输出;分外之事绝不能自己干,责权不明。但又要保持“参与感”,那就把主要精力用在“哄”做事的人上。干活的是他,但催促、联络等“协调配合”的工作是你。上头不懂业务的居多,乍一眼看工作量,你干了,可以沾光;但万一事情有变,你不是做事的人,可以自保。总之,虽然文章里批判“小油条”的部分不过三百来字,但体制新人如能坚定执行,大概率是可以做到“不求上进但求舒服”。回到批判“小油条”这事。体制本来就是盛产油条的油锅。从行政稳定性的角度看,我个人甚至不反对油条们,他们至少规规矩矩地完成了七八成的业务。而且这俩年经济下行,三支一扶/百万国企见习/社区就业等大量岗位,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就业买稳定。这些不由市场驱动的岗位本身就没啥真实业务,各种材料流程的“仪式感”居多。你逼他们不躺平,其实逼不出什么东西。我感觉,还是投资有效性走低给闹的。以前土地财政+招商引资,城镇化工业化似乎有拉动经济的无限潜力。只要舍得花钱砸项目做投资,一定能看到增长。但今年7月M2余额都285万亿了,10.7%的增速也没把CPI带起来。基建等传统增长手段的效益在走弱,而且随着房地产的继续牵扯(8月一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2.83%),新的恒大碧桂园们还会进一步抵消这些增长。在总需求和人口的新周期里,虽然有新三样这些局部亮点,但能改变整体缓滞的大出路还没有摸到。于是和很多大企业一样,第一反应就是整顿打卡:是不是你们不够努力?“小油条”就成了罪过。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QJ AN

其实大家关注这个案子,跟关注货拉拉案的原因差不多。就只是想知道,在官方明面上根本不希望男人脱罪的情况下,他还有没有资格正常说话,正常发声,会不会被误导或者被利诱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证词。而从货拉拉案的历史来看,他可能没有资格正常发声,他大概率被利诱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证词,而最后,事后大概率所有的脏水都会破到他身上。有鉴于此,大家已经不再期待他说了什么,因为没人相信他还能以真正的自由意志发声。除非他被无罪释放,否则无论判决是什么样的过程,大家已经不相信了。——只会觉得: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这么黑,原来真的就是这么黑。哦,果然是这样。为什么会存在,有关法律人士反复强调所有的客观证据(物证)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关键是被告的证词?——因为他们没法改变客观证据,但他们或许可以操纵被告的主观证词。而网友们,不相信在这个压力背景下被告能做出的证词。把你一个正常人关105天,现在告诉你只要按我教你的去承认认罪你就能出去,否则继续关着,那你还能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证词吗?

作者:pansz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574640/answer/31873838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