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因WHO在新冠肺炎初期不推荐封锁断航而停止对其的拨款?

谢邀。

川皇说WHO老是表扬中国。

川皇的表面意思是:

WHO没有建议我们中断旅行、WHO听中国的、WHO在瞎搞,我要审查他们的所作所为,审个60天到90天,然后再看着办。

川皇的实际意思是:

fake news们最近对我的火力有点猛,疫情数字又有点丢人。纽约那个科莫和加利福尼亚那个纽瑟姆都让我难堪。民主党已经选定拜登那个话都说不利索的废物,连奥巴马都站了出来。

我要做点事,稳定基本盘。

WHO其实挺可怜的。平日无事吧,大家觉得养了票闲人,天天克扣他们的经费;一有事了,WHO也就是个牌子,没实际权限不说,所有烂事都可以扔他们身上,属实工具人。

怎么看呢?恐吓手段罢了。

民主党之前还在拜登三德子布隆伯格这堆人之间摇摆时,川皇其实挺自在的:你们打,你们慢慢打。每次民主党一出丑相,川皇就开一轮嘲讽:看,这种货色也来与我争辉,MEGA们跟着哈哈一乐。

但即使自信如川皇也知道,民主党一旦团结起来,依然危险,特别是在疫情关头,变数极大。

川皇的首要竞选力量就是经济。疫情报告二月份就到白宫了,川皇并不是不知道疫情一旦爆发的后果。但他一直拖,就是担心经济。

疫情爆发后,股市的熔断和失业率的飙升也证明了川皇的担忧。从纽约封城的第一天,川皇就在想着复工,reopen。

复工决策会是川皇面临的最大变数。复工是肯定要的,不然吃什么?但是复工一定会出现病例,如果不铺垫好,所有病死的人都会算在川皇头上。

之前的可以通通算到中国头上,病毒是中国来的,更是中国的瞒报害死这些美国人的。这种言论能够稳定美帝大众的情绪,不至于对川皇有太大反感。

但何时复工是川皇的独立决策,这事出任何问题,民主党都会仔细地把每根稻草都压在川皇身上。

一边是自身的竞选立场,复工越早越好;另一边是虎视眈眈的民主党,在等任何机会。

所以川皇先动手,冲旁边累得半死的WHO脸上来一拳。

从长远看,好事。

WHO也是现行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国际秩序制定者主动肢解自己制订的秩序,你平时得花多少钱才能看到这个画面。

所以换言之,不大可能。WHO本质还是美帝说了算,这次顶多就是扇一巴掌提醒一下。

但依然是好事,因为这个动作就足够吓人了。

大哥的核心特质就是稳,为社团提供稳定的规则和环境。WHO不是教科文组织,是真能在疫病上发挥警示、指导、研究作用的。WHO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部分,是二战后成立的重要国际组织。

因为这是刚需。

对美帝温和冲击自身基石的行为,我们都应当表示欢迎。你真拆家还是很可怕的,但是你慢慢咬沙发咬衣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找房子,那是好事。

从近期看,没事。

民主党正率领十八路fake news次序冲塔,一切川皇的行为都会被判定为亡国之举。川皇之前说美国总统有完全“total”的权力,fake news马上解读为极权“totalitarianism”,并引用宪法批判一番。

如今川皇说被WHO误导,十八路fake news正在用川皇表扬我们、表扬WHO的言论做疯狂反攻:你这么搞,就是为了脱责,你别跑!

我们在旁刷屏点赞就好,不用有什么反应。

虽然万一民主党赢了,我们和WHO还是要被继续批判就是了…

总体而言,行注目礼就好,静观其变。

惨的是第三世界国家,本来医护力量就薄弱,指望WHO的经验和支援。这下川皇一卡,万一WHO真收缩,第三世界就是重灾区。

另外,担心一下比尔盖茨吧。

比尔盖茨是WHO的重要资助人。
041501

041502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022299/answer/11541189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吴晓求“金融体系脱媒的价值”?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245790/answer/11537456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但又太深了,我们随便掰扯一下。

脱媒说白了就是干掉中间商,缺钱的和有钱的直接做交易。在逻辑上,这一定能增进效率降低成本的。但是指望这能降房价,可能还差几层。

首先,房价虚高确实造成很多问题。

最直接的是虚胖的GDP,中看不中用;其次是挤占资金,有钱就拿去买房,谁创业谁开厂谁傻叉;最后严重扭曲了企业融资市场,没房子没地,中小企业基本拿不到银行的钱。

但一脱媒、干掉中间商,钱就不去买房,跑去买债券买股票买基金了?真不一定。

大家为什么买房?别把锅都扔到丈母娘身上。丈母娘们对房子的痴迷,本质是对资产贬值的恐惧。

80后90后的丈母娘们经历过历史,很多用过粮票,也记得CPI 18%是什么样子,大下岗是什么光景。在提早三四十年遭受社会毒打后,丈母娘们都悟了,悟出了资产保值的一条真理:

房子,房子不会跌,还会涨。

房子真的不会跌吗?开玩笑,1993年海南就爆发过房产泡沫危机,整个南方都牵扯进去。

我在佛山长大,佛山的经典烂尾楼——佛山国际商业中心——伴随我整个童年,92年动工的,95年烂尾,直到10年后才拍卖出去。

房子不是不会跌,只是和其他几个妖艳贱货比起来,房子抗跌。

这才是买房子的核心:你想保值资产,跑赢通货膨胀,或者至少不要跑得太慢。

如果有更加稳健耐艹的资产,能够跑赢通胀,能够把钱放在里面十年,十年后拿出来还算是钱,谁买房呀。

金融市场里有这样的资产吗?没有。

或者说:有,但普通人没有能力去发现它们。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三年,往好了说是充满活力的象征;往糟了说是高度内卷竞争激烈的表现。在这种生死如雨后菌菇的环境里,没有足够的专业支持,普通人只能参与投机。

那投机的下场我们都看到了,A股嘛,创业板嘛,还有跌停呢,妨碍你十万进去十块出来么?

底子差,规矩也差。国内金融市场,对于个体小玩家就是无任何底线的饥饿游戏。上市公司敢公开造假,赚了钱敢瞒着,该分钱敢不分,出了事,证监会除了发函屁用没有。

从业务上来说,浑水是中国股民真正的老朋友。

这还是股市。要真的做债市,企业债谁敢买?募资后内部一分再跑路,怎么管?凭现有机构的业务能力,继续发函?

中国的金融市场本质只服务大资本。中小企业要么老老实实赚钱,要么寻求外资投资或者内资大资本投资。社会化融资不管在法律还是市场环境上,都是伪命题。

现在呼唤这些,有现实压力。

实体本来在失血,疫情一来,一波打骨折。就现在这个状态,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就业和基本收入这些安全底线了。

另一方面,美帝准0利率,我们必然跟进放水。说到数字上的钱,那又是不缺的。

这些数字上的钱怎么进正儿八经的企业手里,让他们继续发工资、买原材料、买设备、投入研发,这是当下头疼的事。

我们缺一个资金健康流通的体系。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让钱去该去的地方,而现在的钱去的都是不该去的地方。国家放点水,钱通过各种机构去美团,美团嚷嚷着“疫情呀要少赚啊”继续盘剥餐厅,餐厅压缩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整个上游接着苦,要么只能倒闭,乘势彻底独立做大的就是美团。

能怪美团吗?不能,换你也一样,你要对报表负责。但是钱真正该去哪?去大量餐厅,因为他们才是用人和采购的核心节点,他们对社会整体影响最大。

但你把餐厅和美团摆在一起,资本会去哪?只会去美团。这是资本的意志,也没啥好说的。

这只是一个缩影。当下不缺钱,只是贡献就业比例最大的中小企业拿不到钱,而这是根本之败。

指望脱媒来拯救中小企业,在逻辑上可能可以,在现实上太骨感。

没有中间人,钱更不可能去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只会扎堆买大牌公司。也不大可能有能够监管所有中型企业的平台(小企业彻底不用想),公信力根本不够。

更重要的是,大众实际上是缺钱的。那些数字上的钱,不在一般大众手里,这时候整这个没啥用。

国家的钱有国家的手段进入中小企业,不需要脱媒。虽然损耗很大,虽然很死板,但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中间商虽然很恶心,但是不少中间商好歹还是国家队,必要的时候可以用组织的规矩来管,不至于全无底线。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对外开放的金融政策下脱媒,外资直接一波杀穿,到时候局面可能更复杂。

我虽然一贯认为不能逃课,金融体系上的偷懒迟早要还。但是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没必要这么急。你没经验,急吼吼把各种草草拟定未经实践的模式摆上台面,一阵喧哗后,发现大盘被人操了,岂不尴尬?

如何看待财新网为《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一文致歉,承认「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偏颇之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531381/answer/11523925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一个两个喊我,说什么“王哥你看上面派人去查了财新也道歉了整点阴谋论GKD”。

好好好,整点就整点。

一名神射手,弯弓如满月,飞矢如流星,每次都能命中自己想命中的地方。突然有一天,这名神射手面向靶子,射到了坐在他身后打酱油的我。

我会怎么想?你丫大概率是故意的。

再来:一个炮兵班组,观察手测坐标,装填手装弹,炮手操作,副班长报口令,班长下判断。这班组从勒热夫战役打到柏林城下,指哪打哪。

突然有一天,一炮把坐他们身后三百米喝茶的我轰平在地。

我会怎么想?你丫肯定是故意的。

这就是我看到财新这篇报道的第一反应。

外界对财新的态度冰火两端,爱的就是“中国调查新闻的典范”,恨的就是“公知媒体的代表”。但不管爱与恨,财新的业务水平是双方都认可的:

选题刁钻、角度精准、力度老道、分寸微妙。

就是你按摩店最爱的那位老师傅,往你背上上手的一瞬间,那种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这篇稿子能掀起轩然大波。

业务水平差距太大。

而且,普通人可能觉得是神射手偶尔射偏了。对于了解一些新闻机构运作流程的人,这是一个班组开炮开偏了。

一篇报道不是随随便便出街的。有人采访,有人写,有人审核,还有人盯着反馈。至少对财新这个规模来说,这些把关流程是都有的。

文字工作难论高低,但是这种流程至少能确保不会出现一个跌穿水平线的奇行种。

有些人说,财新是“公知媒体”,搞不好这套工作流程就是没有,你看之前这篇稿子那篇稿子。

胖友,我朝这类新闻机构都是有上级统一领导的,有主管单位要直接负责的,资本是要国家参与乃至控股的。

财新新京报澎湃凤凰界面,都是如此。我们一票和媒体打交道的,把他们都视作官媒,是另一些意志的体现;也有人反对,认为他们仍算私营机构。

但不管怎样,这些媒体的内容管理机制肯定都是健全的。内容未经流程偷跑出街,是极其严肃的事故,再怎么“公知”也不敢干这事。

所以,这稿子咋就出来了呢?

我个人猜测,纯阴谋论啊。

鲍毓明不是一个人。我见过某著名互联网人物借着酒意张嘴要找14岁的。此人年龄现在都奔七了,江湖地位不低。

这种爱好在某些圈子里不是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事,相反他们会主动内部交流心得,甚至交换资源。这种事情深层次上触动人的情绪,是合作沟通的利器。

我个人虽然没见过一群大佬各自带着小女孩的场面,但是一群大佬各自带着小助理小秘书的,司空见惯。以此度之,想当然耳。

如果照这个方向去想,很多事情解释起来就轻松了:

为什么不接受报警?不是一个人;

为什么立案不处理?不是一个人;

为什么财新要选个明显很容易激发大众愤怒的角度?因为不是一个人,从其他角度写都容易牵扯出来,只有写写受害人心理不正常,是个又有新意又安全的角度。

也不能说这是我的臆想,因为鲍一人真的不至于享受这个待遇,以致要专门的小组下去查,下面要是没有阻力,一个电话的事。

至少启动正常的立案侦查是肯定没问题的。

纯阴谋论啊,仅供口嗨。

一切以调查小组的报告为准。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274891/answer/11554588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我特别喜欢逆全球化这个词,高度精准。

只要生产力在发展,就一定会推进全球化,就像熵值的增长不可逆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支持全球化永远政治正确,永远能获得最终胜利。

但你预言一个人会死,这是没有用的。更核心的是:在必然到来的结局前,我们要经历什么。

基辛格说,疫情后会有全新的国际秩序;达利欧说,疫情后会有全新的经济格局。他们都相信全球化依然会继续,但是肯定会有些特征出现本质改变,跟过去的全球化有所区别。

这些改变是什么,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要经历什么,才能走到这个新的必然?

《周易》为什么是群经之首?因为它探讨什么是变数。逆全球化这个词好就好在这,直接说明了未来变数的本质。

当下困境不在全球化本身,而在全球化的主导权。这个主导权背后既有力量的此消彼长,也有区域强权的意志,还包括各方主导全球化意志的强弱。

这种乱象是过去全球化中所罕见的。

在主导全球化只有一极力量时,核心要素非常明确,分析主导者的禀赋就好;在全球化有两极力量时,模型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因为要分析两方,这时会有对冲;到全球化出现两极力量多强并存时,公式就更乱了,存在大量干扰。

但最麻烦的是:两极力量如果都各自存在深刻的内部压力,又处在一个相持阶段,那么他们双方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很可能是以区域化为核心的逆全球化。

啥意思?

全球化的本质,是形成一个代价依次转嫁的风险池。

工业化也好现代化也罢,都存在结构性矛盾。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社会化生产与私有制的效率失衡,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立地说,就是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匹配失效。

经典画面有倒牛奶,但这只是一个表象特征。深层的转移有低收益产业的外迁和高收益产业的泡沫,形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抗,这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

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泡沫收益与白菜价、普遍失业与金领、国家负债与社会福利,全球化形成了大量结构性矛盾。如果只有一极力量主导全球化,这些结构性矛盾的代价可以轻松转移出去。

这块如果有兴趣,建议反复诵读萨缪尔阿明。

在这种代价转移过程中,主导全球化的核心国家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形成最终的科技、军事、金融垄断霸权。不管是环境污染还是通货膨胀,这些代价最后都会落到处于下层的风险池国家中,核心国家能够安然享受工业生产和币权扩张的收益。

除了终极矛盾的爆发,很难看到挑战核心国家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加速主义开始盛行)

但如果真有挑战国家开始崛起,那么在某个节点上,她肯定会尝试侵占核心国家的风险池,打断代价转嫁链接,挤压矛盾在核心国家内部的爆发。

她也要把全球化积累在她身上的代价转嫁出去。

这在事实上就是逆全球化。

而核心国家如果无法遏制扭转挑战国家的行为,那么为了确保现有代价的顺利转嫁,核心国家会开始收缩至可巩固的风险池范围,并降低全球治理的投入。

降低全球治理的投入,是因为部分风险池已经失控,无法向其转嫁风险,这样自然没有必要去维系风险池国家的正常运转。收缩至可巩固的风险池范围,是为了在挑战国家进一步侵蚀前,彻底绑定可能动摇的风险池,并强化转嫁烈度。

这在事实上也是逆全球化。

和以往有明显不同的是,过去的侵蚀与收缩,换手速度很快,空白期很短。但现在,很漫长。

反映到学术界用词,就是“全球治理的崩溃”。

重要原因,是核心国家依然强大,而挑战国家并没有采用进攻策略,双方都受限于于自身的内部压力,试探阶段变得无比漫长。

相当多风险池国家,被遗弃了。

这是更可怕的逆全球化。

大量空白区域的出现,使得一批中等强国也开始发力。她们希望成为半独立的小版块,也拥有自己的风险池。在混乱时能够自持,在大局已定时能够卖上高价。

本来谨慎从属于核心国家的力量开始采取进攻姿态,运用与自身军事经济不符的策略对外挤压。风险池国家们不愿依附中等强国,但无论是核心国家还是挑战国家都对他们无暇顾及。

中等强国为了推进自身战略,必然要寻求不同于核心国家与挑战国家的意识形态,树立区域化的一面旗帜。这又在事实上加重了逆全球化。

这种举动在新闻上往往是笑点,但回顾历史,这是一种罕见的异动。在一战后没有,塞尔维亚还是俄罗斯的小朋友;在二战后没有,阿拉伯国家联盟昙花一现;在冷战时没有,顶多只有我们一个案例,我们还摧毁了越南这个潜在案例。

从来都是一虎啸林,或者二虎相争百兽噤声。这次是两虎相视,百兽乱斗。这算是二战后一奇景。

所谓大争之世,不是两方相争,而是所有人与所有人的斗争。

面对这种逆全球化,要做好全球治理崩溃的心理准备,要习惯各种千奇百怪的新闻。

大家可能连意识形态都不要了。

意识形态是有成本的,不管何种主义,都有相应的社会治理要求,都要承担某种义务。

但当各国开始空前紧张代价问题时,一种野蛮状态就会开始蔓延。到后面,连意识形态的旗帜都会撕下来擦屁股,一切都是边际收益的精细考量。

有点难看了。

要真正走出逆全球化的泥潭,就必须明确全球化的主导权,明确主流的范式。

但当下看来,还要很久。

这是今天的“我比好多这个那个聪明”系列,感谢大家收看。

鲍毓明涉性侵案双方多段通话录音曝光,透露了哪些信息?

谢邀。

没什么好看的嘛。

一个九十年代考入北洋大学、二十年前留美、拿下中美两国律师资格证、以法律专家身份游走于思科、美国新闻集团、中兴等巨头的法律界大能,他提供的材料,你觉得能找出点啥?

你要是能找出点啥,你这是在侮辱人家的专业能力。就鲍总的简历来说,侮辱他人格可以,侮辱他专业能力就过分了。

我对鲍总这单性侵案没有兴趣,我感兴趣的是这个:

041601

如果微博用户格桑小巫在公开信息上的整理无误,那我很好奇鲍总有没有把对小女孩的兴趣与某些其他同好者分享?

总有人喜欢组团嘛。欧美老男人常年组团去东南亚嫖小女孩,不知道咱们这边和国际接轨得怎么样了?

再考虑到某地警方动作迟缓、某些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会不会有同好者善意拉一把呢?

毕竟鲍总简历是靓丽,但也没靓丽到要中央专门成立小组下查吧?多大冤啊是吧?

鲍总莫气,我就是随口一问。奔四的年纪,还是记得当年的宿嫖幼女案的。

对了,鲍总这种放录音的行为,虽然在国内不违法,但是依然十足恶心。

在证据上这些材料不足以证明鲍总无罪,但是能够制造舆论氛围,让大众觉得小女孩是那个妖艳贱货。有些看小说见不得女主角跟一个以上男人亲嘴的人,已经开始倒向鲍总了。

完全不念及这小女孩就14岁,也不在乎法律的白纸黑字。

这操作真的,有点手黑啊鲍总。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039443/answer/11562847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冠肺炎在国外的爆发和欧洲国家的应对,让人不禁思考国家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899383/answer/11590003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黄河是咱妈,穷孩子早当家。

有个汉学家魏特夫,1896年生人,曾经是德国共产党员。1921年于莱比锡大学进修汉学,1933年被纳粹逮捕,受营救后流亡美帝。

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魏特夫遭受极大精神刺激,逐渐转变为一名强烈的共产主义反对者。他个人曾在中国待过两年,汉学造诣相当高,结合个人经历与思考,他于1957年创作了著名的《东方专制主义》。

此书的大意是:亚洲土地贫瘠且水患频发,由于幅员辽阔,人民无法自愿组织起来抵抗水患,政府必须强迫人民进行水利建设。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亚洲的专制主义传统。

魏特夫这书的精妙之处在于:他曾是共产党员,熟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马恩又确实论述过“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专制统治。他以马恩的经典发散开,结合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水利建设历史,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在这里说明一下:马克思同志并不确定自己对亚洲的论述是正确的,他认为自己从未去过亚洲,这些论述只能作为一种推测。但显然魏特夫把马克思同志的坦诚之言给忽略了。

这本1957年发行的书,迅速在全球造成深刻影响,到今天都是欧美社会研究中国的重要参考文献。

我们当年国家弱小人民贫苦,面对魏特夫的论断,只能尽力辩解,强调这是本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偏见的作品,无法客观讲述中国。

不错,《东方专制主义》确实带有强烈的偏见,全书时不时冒出对亚洲的鄙夷与讽刺。但在今天,我倒觉得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魏特夫。

我们是不是水利立国?我个人觉得,是的。

知乎上关于黄河水患的论述很多,不做赘述。讲一个直观印象:2500年间,仅有记载的决口多达约1500次,大规模改道近30次,号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至海河,南至淮河,大半个华北平原与淮河流域均深受其害,超过25万平方公里,而且基本是人口密集聚集区。

花园口的惨状,能让日本人有脸骂蒋介石是“人类之敌”,而这种惨状在中国历史中实在是司空见惯。

黄河水患受灾面积之大、决口之不确定、中国东部人口之密度,都使得我们不可能像其他民族一样躲避洪水。尼罗河定期泛滥,古埃及人可以通过观察河水的颜色判断泛滥时间,提前后迁。

大河泛滥在埃及能够成为一个浪漫的节日,在中国就是亡国的象征。其他民族的洪水神话可以是跑路,而我们就只能是大禹治水了。

黄河水患只是大规模灾害的一个经典代表。

中国大,但是可耕种的土地从来就不算多。东南亚那一片插根筷子能发芽的气候就不用说了,连印度的可耕种土地都比我们多。

没办法,人家60%的国土都是平整的平原和高原,我们40%多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平原仅12%,而26%的高原,不是缺水寒冷的青藏高原,就是荒漠化缺水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有水,但又是密林,开发难度大。

对,缺水,我们总体降水不足。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迅速进入400毫米,到内蒙一线只有200毫米。只有南方部分地区可以到1600毫米。

印度呢?有世界雨极,西南季风挟带大量降水,天天头疼洪涝。给张图你直观感受一下:

042001

注意:他们的降水量单位不是毫米,是厘米。

在这种普遍缺水和地形复杂的环境下,人要向土地要粮食,就要合作。不管是北方平原的灌溉与除霜,还是南方丘陵的平整山地与稻田灌水,合作是第一位。没有合作,很快就是人食人。

不管是中央需要提心吊胆的黄河水患,还是地方需要耳提面命的集体灌溉,从皇权,到皇权不管的乡权,所有人都要重视水利。

这种现实,就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形成了不一样的共同体传统。

在国家的形成上,很多人认为是基于战争,或者说,战争是国家的助产妇,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经典特征是什么?战争。

中国国家体制的形成也离不开战争。历史上和平时期的统计很困难,但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和平时期没有任何一段时间能超过50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真正结束为例,我朝和平时期大体也就30年。

《东方专制主义》之所以轰动一时,就是该书指出了在中国国家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水利建设。

现在当我们能够以一种不在乎的心态审视《东方专制主义》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另一个性格,一种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集体主义共同体传统:

强调以全国之力应对灾难,如同中央治理黄河;

强调基层的自发合作管理,如同地方村社灌溉;

强调主动式应对,因为黄河一决口,避无可避。

岔一句,有些人讲中国故事,喜欢偏向天定论,仿佛只要是出生带了汉族DNA,就天然如何如何。

我个人对这种文化神秘主义深恶痛绝。

我们有这些共同体传统,是因为在地球online这个游戏里,给了我们这片土地作为开局。

这片土地有优势,但也有明显劣势。为了克服这些劣势,这片土地的人形成了有效的共同体传统,并将其发展成了可以科学改进的历史经验。

这一历史经验,应当是我们推广的中国故事,也是我们整合中华民族这个族群的重要理念。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不是血统优越,而是范式强大。

随着科技进步与国际环境变化,个体越来越难抵挡灾害与波动,集体的抵挡效率越来越高,这个范式的生命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回到欧美。

地中海气候与大西洋暖流,不需要村社灌溉,没有治水要求。即使出现灾害,碎裂的半岛地貌和绵延的海岸线,也有足够的离开机会。

因此和我们的这种集体主义共同体传统不同,欧美以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为主,这有天壤之别。

集体主义的共同体传统,必然要求中央政府为主导的预判、协调、指挥;中央政府为主导,就必然要求信息与指令的上下穿透;上下穿透,就必然要求个体牺牲相当的权力、收益与自由。

而个人主义的共同体传统,不强调中央而强调个体自决;强调个体自决则重视边界与授权;重视边界与授权则要求程序与法定;要求程序与法定则必然牺牲中央政府相当的灵活性与效率。

二者没有非黑即白,只有孰轻孰重;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在疫情期间,欧洲明显表现出了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的特点,并随着波德平原、东欧大平原出海口的逐渐减少,一路向东衰减。

英国法制完备资源充足,法国医疗体系精细复杂,西班牙国家负债失业高涨,意大利人口老化政治分裂。在欧洲,他们很难被归到一类,但是在死亡人数上,他们排队排得整整齐齐。

中央政府丧失灵活性与效率,和平时期是个体的幸福,这个值得尊重。但在特殊时期如果不能切换,那就是个体的灾难。

任何现代国家都要对国民负责,但是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使得中央政府无力实现有效动员。即使有资源、财力、技术的差距,但只要没有形成代差优势,这些差距都只能延缓,无法扭转灾难进程。

所有国家都是这两种传统的混合,只是恰好中欧两方大体是两极。

肯定有政客抱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念头,但是绝大多数中央政府只能尽力救灾,因为这事关合法性。

之所以出现前期英国、瑞典的主动放弃,是因为他们的政府经过测算后发现:无法实现足以扭转灾难进程的快速动员,因为个体的授权进度不允许。

那唯一的方法,就是等待多数个体在承受足够的伤害后,形成普遍愿意提供授权中央政府的意志。

但是,这样一来可能太晚,二来代价太重,三来一旦防疫代价高于传染代价,动员又变得无意义了。

没办法,任何传统都有其收益和代价,如果不能客观地科学改进,那么面临代价到来时就不要惊奇。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可集体主义共同体传统,并相信以集体主义为出发,逐步增加个体空间,是正道。

因为我们这种传统,是基于现实形成,前提是资源有限,这种前提符合世界的基本真理。

这不代表个人主义不值得尊重。相反,个体的自由是最终也是最高的价值,不管是以共产主义角度还是资本主义角度看,个体都是核心。

只不过欧美的个人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代价转嫁机制上。以欧美为核心,将现代化的代价逐级转嫁给我们,给第三世界,给环境。

这个过程中,欧美的个体普遍占有到了与其不相符的资源,并且没有感受到这些资源背后的代价。这种错位使得他们的个人主义异化到了一种虚幻的状态:我可以在不牺牲这些权力、收益和自由的前提下,依然享受到这一切。

垃圾运给东南亚就好,我分类了就是环保。

疫情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虚幻。没有集装箱可以把病毒从你身上带走,然后运到东南亚。你要解决疫情,就要个体放弃很多:出门的自由,不戴口罩的权力,上班的收益。

不放弃这些,就会直接伤害社会的整体防疫效果。在对门邻居尸体没有被搬进黑车之前,个体无法感知到放弃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必然会运用习惯已久的程序与法定,阻扰这些放弃的发生。

这是为什么大量中央政府们见事迟。

可以预见,在下一次科技革命之前,资源有限这堵墙会离欧美越来越近。哪怕他们的资源不足,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资源过剩,他们也会感到痛苦。

在下一次生产力大爆炸之前,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会衰减,个人主义者会发出越来越多的哀鸣。

这是本期的“我比好多领导人都聪明”系列,感谢大家收看。

你希望美国完蛋吗?

谢邀。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想啥呢。

“中国支持维护现行国际秩序”。

这句话讲了很多年,最近几年越讲越多。而且中美之间摩擦越严重,越要讲。

不仅对内反复讲,在重要节点上,还会有相当高级别的人物专程前往美帝,耐心解释,详细分析,反复强调,全面沟通。

哪怕美帝时不时巴掌打到脸上,发言人上一秒还在义正言辞地抗议,下一秒一旦有外媒记者问到这方面话题,又要把这句话翻来覆去地讲一遍。

所有的用词都在强调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尊重:

“无意挑战”、“完全误解”、“共同维护”、“维护者”、“建设者”、“始终”、“一贯”、“坚定”。

以上词组均来自二流报纸标题,可见重视程度之高、表态之清晰坚决。

那这词到底啥意思?

简单,谁是现行国际秩序的确立者与主导者?

美帝。

真就这么简单。口径部门喜欢用民族情绪来搞内部动员,某些自媒体喜欢用民族情绪来搞流量。官民结合,导致大众以为的国家对美态度,和国家在美帝面前表现出来的态度,有着巨大落差。

毕竟大众在内部听到得最多的词,一般都是“严正”、“驳斥”、“警告”、“奉劝”、“重申”之类的。感觉我们是专门飞了一群人去美帝,中门对狙、扬我国威去了。

仔细想想,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先生,外交界祖安老号,什么时候不是当场就把仇给报了?国力虽颓,骂得有来有回,骂完了再轻轻提一句“合作是大势所趋”,有理有节。

一有事就过去,那叫早请示晚汇报。

之前有人问我,我朝当如何对付美帝。

我提了个“孝子送终”论,自然是骂声一片。

但说实话,现在就是这么干的。

现行国际秩序绝对尊重,联合国系统为中心、联合国宪章为基础,附带着WTO、WHO、WBG、IMF之流,我们统统尊重,坚决维护。

美帝说:不行,这些都是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你给我滚。

我朝:不滚,坚决不滚。我尊重你呀,我特别尊重你留下的这一切呀,我怎么能滚呢?

美帝:那你自己搞的亚投行一带一路这些是啥玩意?

我朝:丰富完善你打下的江山。

美帝:靠,那老子滚,退群了!

二流报纸:《美帝是现行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

为啥要这么苟?

国力对比、战略机遇、理论准备这些先不说,讲个最直接的:代价,全球治理的代价。

金政委讲全球治理的段子时,有个老梗:美帝打下一个地方,掉头看见中国跟在后面进去做小买卖。

生动形象。

我们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搭上了美帝的顺风车。中国人民的奋斗很重要,但是不能忽略美帝提供的历史进程。

总有人觉得这种言论很怂,而我觉得他们的观点很没良心:严重轻视了老一辈运用精妙诡谲的外交技巧,为我们争取到的巨大外部利好。

外交是一个不见血的战场。

搞全球贸易,进入有声有色的状态至少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全球航道安全是你保的?全球资本你扩张的?全球销售渠道你建设的?

诚实点,美帝剥削了我们的产能,我们白嫖了美帝的平台。现在我们科技好了军力好了,美帝剥削我们产能的能力在下降,但我们白嫖美帝平台的意愿依然没有减弱半分。

孝不可言。

有些人看某些自媒体看多了,一腔热血烧得旺旺的,掉头看一眼二流报纸,感觉像掉进冰窟。

冰火两重天,心理落差太大,于是情绪愈加崩溃,看到几个字眼就能跳八丈、骂八辈娘。

大家都那么喜欢金政委,怎么就是不愿意牢记金政委反复强调的“战略定力”呢?

翦商论强调战略定力,急躁的入关论也认为大明的那套我们都要。既然我都要,那就要能等得住。我们擅长的是防守反击,不要轻易浪费积累下来的战略优势。

美帝就这样继续下去最好,匈奴的最大弱点从来不是战争,而是和平。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659523/answer/11635271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却表现得最糟糕?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318287/answer/11658556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解决任何问题的判断:

1.能否预判问题;

2.能否拥有足以解决问题的资源;

3.能否使用这些资源。

1.预判资源

这段时间,沉沦已久的民主党为了趁着疫情这个天赐良机干趴川皇,无所不用其极地搜刮资料公之于众,侧面让我们看到了美帝的信息收集能力。

美帝情报部门在12月份开始关注武汉,贸易部长一月上旬向川皇预警,18号卫生部长向川皇预警,情报部门在二月初向川皇正式通报。

多方都认为疫情很可能会在美全面爆发,贸易部长尤其悲观,认为会造成百万级死亡。

从情报工作来说,递交到总统这个级别的信息,必然有四到五层的信息确认:一线团队、项目领导、部门领导、国会或白宫相关业务总负责人。

按这些时间点来看,美帝各个业务口对我们的灵敏度很高,信息收集和分析判断也很优秀。好几个部门对疫情严重性的判断早于武汉封城,那时疫情的相关信息即使在国内也是非常混乱的。

这种前瞻性十分值得钦佩,和老欧洲的无能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美帝在预判问题上依然优秀,符合其全球霸权的身份。

2.能否拥有足以解决问题的资源

这里,美帝的能力出现分裂:有,也没有。

有,指的是资金、技术、组织。

这块我觉得都不用解释。

没有,指的是一般社会消费品,从拖鞋到维生素C,从电动刮胡刀到露营帐篷。

美帝自里根上台后,放松金融监管使得资本收益迅速高于生产收益,进而导致美帝制造业大量外迁,产业空心化。

虽然不是社会主义政体,但经历了二战冷战的美帝其实拥有相当多法律工具,可以在特殊时期内动员私人企业进行国家所需的物资生产。

不过我猜罗斯福和肯尼迪都没想到,民主工厂会有没工厂的一天。

美帝国内一般社会消费品产能极低,薯条和牛排这种需要在地化生产的食品工业还有,一般工业制成品是真没有,因为至少组装环节都在海外。

换以前,这其实也不是事,因为买就好了。

但是在中美贸易战的当下,两党都有大量派系希望借此获取政治影响力,“夺回供应链”是最近最火的一面大旗。

两党的构想是用贸易战打压中国,减少贸易的同时逼迫中国主动去产能。同时将资金一部分用于投资国内,恢复一定产能;另一部分用于东南亚、墨西哥等可控国家,加深控制的同时重组全球供应链。一方面能憋死中国,另一方面能保证再无一个单一的工业霸权会诞生。

因此就不能简单地买了。

中国是第一波面对疫情,也是第一批控制疫情的国家,所以成了第一个恢复了产能的国家。加上本身庞大的体量,如果谁要买,一定问中国买。

但在疫情期间继续向中国大规模采购,那不仅不能够脱钩,“夺回供应链”,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产能的依赖,缓解了中国产能过剩的困局。

这份纠结,使得疫情期间,美帝的大量落地细节上出现自我干扰。

3.能否使用这些资源

这块美帝麻烦有点大。

前两年圈子里喜欢乳法的时候,大家都有个公论:法国在账目上的能力并不弱于纳粹德国,但法国的动员能力弱于纳粹德国,所以被干趴了;

纳粹德国的账目能力甚至优于苏联,但动员能力远不如苏联,所以也被干趴下了。

美帝当下的麻烦就在这。

美帝自十三州建国以来,就强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共识。这个共识从家庭、到社区自治、到州乃至国家自身,贯穿始终,是合法性的基础。

能够遗留一定集体主义传统的,要么是林肯面临内战时的国家利益考量,要么是一战二战冷战的危机所迫。其他时期,个人主义一定压倒集体主义。

换言之,除非面临国家存续、或者急迫的外部压力,美帝整体没有集体主义的氛围。

这也是美帝为什么总是在大力推广军队形象,因为这是她唯一一面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号召集体主义精神的旗帜了。

这种近乎放任的个人主义在里根时期开始蔓延。里根成功地把民间因越南战争所产生的反战情绪,转化为民众对大政府的恐惧。借着这种恐惧,持续拆解美帝在二战冷战所形成的国家动员能力。

国家要有强动员能力,就会占有大量社会资源。拆解国家动员能力,就能释放这些资源,将其转化为资本扩张的爆发基础。这也是高盛支持里根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理解成,自罗斯福以来形成的大量美帝国有资产,以一种巧妙的形式转化为了华尔街的私产。

苏联的解体与中国当时的顺从姿态,进一步刺激了美帝在这条道路上的狂奔。以2003年小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说出那句“mission accomplished”为标志,美帝彻底放弃了国家动员能力的强化,除了核心的军工复合体、能源和高尖精产业,其他的一切,全面转向了放任状态。

这种放任的经典象征,就是无金融监管的华尔街与日趋极端的政治正确。

前者是放弃实体产业,转向虚拟经济,国家被金融所绑架,在饮鸩止渴的道路上不踩刹车;后者是国家放弃动员建设,意识形态出现虚无化,民众和政治党派只能依靠极端化议题才能得到团结。

这是美帝独有的富贵病。因为其他国家既没有资格单靠金融来保持增长,也无法有全球铸币税来赎买本国国民的满意度。

麻烦在于,这个富贵病伤害最大的,就是美帝的国家动员能力。

物质方面:

国家放弃了大规模对内实体投资,放任了区域间的不平衡,形成了事实割裂;

国家放弃平衡,加上金融的刺激,仅有的核心工业在少数几个州高度密集,进一步加强割裂;

高度外贸依存,部分州的农产品、工业制成品与互联网、金融产品严重依赖全球市场。这使得美帝与外部的拉锯也反应到内部的牵扯上,在疫情与贸易战双重条件下,会在短期内严重凸显这种割裂。

精神方面:

美帝民间整体丧失了对国家动员的理解和支持,盲目相信个人主义的必然正当性;

个人主义反对大政府,引导社区从自治走向极端,趋向于自生自灭。这种概念从社区蔓延至州政府,成为长期的地方三权精神;

政治正确的风气使得个人主义拥有不可置疑的道德高度,因此短中期内无法得到反馈修正。

就像两个相互旋转的球体,形成了自我循环的下沉:

国家只要放弃干预,放任必然带来不平衡;

不平衡必然带来立场差异;

立场差异一旦有合法性保护,必然加剧割裂;

割裂加剧必然强化立场差异;

下沉循环就成立了。

要打破下沉循环,就要国家干预与平抑个人主义。美帝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哪怕是韩国那种国家干预,也只有在全民认可的危机下才能实现;

而个人主义的表达在美帝享有过高的合法性,无法平抑。个人主义不平抑,就无法获得全民认可,国家干预就无法启动。

讲到这,就能理解美帝疫情间的各种乱象:

川皇即使通过情报机构提前获得信息,他也无法实现起码的动员。因为国民个人主义盛行,在疫情没有造成太大伤害前,国民对动员不能理解。因此即使勉强动员抵挡住了疫情,这些代价也会算在他头上,而不是功劳;

高层官员得知疫情情报后也是如此,只能尽力照顾自己的选区和资助企业。但选区内国民也无法理解,只有企业是集权式管理,能够在获得情报后迅速行动。所以部分提前收到消息的美企反而做了准备,有的停止商务旅行,有的金融避险;

纽约作为爆发区域,急需物资。但是基于社区自治形成的州传统,纽约州不便向其他州求援,只能求助于联邦政府。其他州为了自保,反而会在目睹纽约州的惨状后,迅速在国际市场上与纽约州竞争重要的防疫物资;

联邦政府也无法大力支持纽约州,因为联邦政府毕竟有义务帮助全国。加上国内已经没有相关产能,因此联邦政府在提供少量支援后,反而要在全球市场上和包括纽约州在内的其他州一起竞争物资;

其他前期疫情数据较少的州,无法短期内获得国民授权,只能放任人口自由流动。因此当纽约封城时,大量纽约居民能够随意全国移动,没有任何隔离措施;

部分州自身经济脆弱,不愿支付防疫成本,更是借着民意混乱时声称疫情被夸大,无需恐慌。这在事实上恶化疫情;

州之间的混乱同样反映在州的内部。中心城市居民有积蓄,一般也有合法身份能领取补助。但是为城市提供物资和人工服务的附属城区无法承受停摆的损失,城市中的非法移民和底层劳工也难以领取补贴,这导致州内意见同样混乱;

各地混乱割裂的意见又能成为川皇和共和党自保的基础。川皇自开始就无心防疫,更担心经济损失,因为除非每家每户都有邻居得病死了,否则多数人只会对股市更敏感。川皇不停利用这些情绪来推进自己的复工要求,进一步干扰防疫效果;

而民主党为了彰显与川皇的区别,生硬地将民主党州的复工与川皇的复工划清界限,人为扭曲复工的指标和进度安排,这导致全国复工与防疫均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太多太多,说不完。

美帝看到了问题,美帝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美帝最后就是搞成了群体免疫。

联邦政府与州的问题,存在于州的内部,存在于一个城市内部,甚至存在于小区之间。

其根本就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美帝,放弃了对个人主义的干预,最后陷入了“除非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授权,否则无法实现有效防疫”的怪圈。

大众无条件信奉何种理念,国家就要保持对该理念的干预能力。因为无干预,大众最后一定会将这种理念极端化。

华尔街想赚舒服的钱,就要操盘国家资产;要合法操盘国家资产,就要污名化大政府;要污名化大政府,就要无限拔高个人主义。

这个路径一实现,基于个人主义的授权与程序正义就会极大强化,全链条的效率都会下降。

链条的每一处折损5%,十次下来也快折损一半了。美帝的时间优势与账面资源,就是这么一点点折损掉的。唯二的希望,就是群体免疫,和足够多的人能被现实警醒。

不过一定的群体免疫也会给剩下的人造成一种安全的幻觉。所以最后对的可能还是福奇:这病会在美帝长期传播下去。

这就是美帝的答卷。

如何看待深圳 2020 年 3 月房价涨幅全国第一,逼近 70,000 元大关?

谢邀。

短期看是政策问题,给了套利空间,长期看还是中小企业在银行面前不是人的问题。

如果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比较健康的融资渠道,那何必三天两头搞各种叠床架屋的规定,把房产作为抵押物的地位抬得那么高?

什么样的合同才算审核通过的合同?怎样的记录才是信用良好?讲不清楚,特别是当你的买卖和国企、政府都挂不上关系时,讲了白讲。

一堆资料摆上去,最后都绕不开“债务偿还能力”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房产证,全国公认的资产。

这个结绕不开,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银行面前就永远都不是人。一缺钱要么找地下钱庄要么找同乡商会,实在不行就只能去撸小贷了。

那可是20%到30%的资金成本,俗称利息。

而中小微企业又是就业大头,不仅有经济意义,更有社会功能。为了扶植中小企业,国家那叫一个复读机,天天想方逼银行给他们支持。

这事操心了有多久?我随手找条上古新闻:

042201

一个1999年就被称为长期存在的问题,等同于陪跑改开全程,是个历史性问题。

但真正的问题是:国家催,银行就会给吗?

不可能的。

中小企业风险大,又因为数量庞杂,整体经营状态难以掌握,所以贷款管理成本也高。这种风险大成本高的客户,贷款利率天然就是要高的。

可是国家要扶植呀,不能高利,要薄利。

那银行两眼一翻:亏了的钱,国家认么?

打死不能认。这口子一开,九十年代倒卖贷款指标的噩梦立马重演。

那得了,继续认房子吧。

这个问题,侧面加重了房价上涨。

房产证能批下贷款,这不仅适用于中小微企业,同样适用于各大民企。

所以不要看到自家老板有俩钱就买房,觉得他们一股地主老财的作风。没办法,手上有房,资金链出点问题,银行看着这红本本,还能给你俩钱缓解一下。

因此大批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明明手上有成熟的海外长期订单合同,但一和行长吃饭,聊的都是用哪块地几套房把贷款批下来。

这种手段成为主流后,直接的后果,就是房价不能降:一降价,大量贷款的抵押物缩水了,银行必然要向企业要求追加抵押或者抽贷。

得,连锁崩盘。

从这个角度说,深圳房价涨是好事,多少深圳企业和银行长出一口气:太好了,苟过去了。

狗头.jpg

算了,牢骚归牢骚,还是要面对现实。

中小微企业贷款在各国都是难题,这个要承认。在我们无法用技术和法律手段实现完全的客户信息穿透前,这个局面大概是不会有变化的。

只是怕大放水在即,这个格局不严防死守,深圳只是第一枪。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543802/answer/11705500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朗普风评这么差,为什么他的竞选支持率还是那么高?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544372/answer/11708561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川皇在忠实地执行美帝大众的愿望:

把就业拿回美帝。

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里根放宽金融监管——国家资产转为华尔街资本——虚拟经济收益拉高——实体经济流失——就业岗位大规模流失——美帝大众进入普遍失业与不正规就业。

你可以说我是民科,我也从来自认键盘侠,反正我不会去相信美帝官方统计的失业率。太好看了,这种好看与真正充分就业的社会情绪差距太大。

那些paycheck to paycheck能算正规就业?一位《纽约客》专栏作家这么活着,或许算是就业;但一位肯特城的中年保安这样过日子,肯定不算。

失业和就业不稳定的大众会陷入愤怒和混乱。反对一切的茶党、捍卫一切的社会正义战士、怀疑一切的阴谋论者。

他们彼此斗争但是根源又纠缠在一起,在各种社会议题上普遍五五开,像是无止境的下沉螺旋。唯有一个议题能将他们强烈地整合在一起:

就业。

夺回就业有好几个方法:

1.人民冲锋队冲进华尔街,把30万人拉到街上通通枪决。血浸透荷兰人当年建墙的土地后,一个打破一切的中央政府开始建工厂、修道路、开学校、办医院。摧毁旧制度,就有新空间。

不要觉得可怕,按法国大革命在巴黎的处决比例,30万人对纽约来说是温柔的。

2.华尔街还在,但国会听进去了人民的呼声,放弃了两党党争,把从全球收割的铸币税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重建美帝运动中。

重新再来一次罗斯福新政级别的基建投入,重新再来一次肯尼迪级别的高科技及教育投入,重新再来一次马歇尔计划级别的全球控制投入。

美帝的机器人打垮了亚细亚的工人,美帝的航天母舰击败了亚细亚的航空母舰,美帝的港口与海运击败了亚细亚的铁道与陆运。

美帝大众的每个人都会有就业,非法移民会发自真心地融入这个国家,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这两个方向有可能吗?太科幻了。前者像钢铁雄心的架空剧本,后者像奥巴马演讲时的刹那幻觉。

那可能的是什么?

3.华尔街更强,国会更盲。没有产业愿意回来,大众要么服务极少数精英,要么靠“非正规就业”相依为命,然后等待高塔上撒下的面包屑。

但国父们留下了的智慧里,诞生了一位天选之子。这位天选之人率领着国家的骄傲——美帝军队,和带罪的精英——华尔街,如同亚伦和米利安,给占有就业的埃及人降下十灾。

埃及人会反抗,亚玛力人迦南人会追击,米甸的五王会背叛。但摩西引领着他们,希伯来人会摧毁这一切。

当埃及化为废墟时,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就会出现。

很民科吧?

但是仔细想,这种民科的画面搞不好是未来最有可能的剧本。

当华尔街成为国家主导的收益来源时,产业只能被虚拟高收益挤压流失。如果国会依然被旋转门所绑架,贪污受贿依然合法,那么华尔街的收益只会继续回流华尔街。

没有钱会进入到大规模基建与内陆产业投资,这些钱只会留一部分发福利、发军饷,剩下的继续进入只有数学系硕士毕业的人才看得懂的公式里。

金融会彻底成为一个自循环,不需要和现实世界有关,每个数字对应的每张美钞都会自动印出来。

在终极矛盾爆发前,要想实现产业回流,让大众进入产业就业,只有摧毁别人的产业。

把迦太基的良田都撒上盐,迦太基的人会饿死大半,但是罗马的人会去开垦荒田,从城市游民转为那不勒斯和巴勒莫的自主农户。

没有人会在罗马街头忿恨地看着元老和贵族,他们只需要每年进城三次,把田里的收成卖给仆人。元老们经过他们身边时,只会得到尊重与敬畏。

谁是这个天选之子?谁能成为美帝当代的摩西?谁在公开说要摧毁可恨的埃及?谁在大声呼吁夷平不属于罗马的良田?

是川皇。

美帝大众恐惧选择1,梦想选择2,但从不排斥选择3。所以当川皇表现得能兼顾2和3时,美帝大众就在内心里对他抱有无限期望。

或许他能做到选择2,但实在不济,也有选择3。

风评不是重点,形象正不正面也无所谓。民主党自以为把拜登绑在选择2上,建立一个光环,美帝大众就会选择他,这是一种长期脱离大众的愚蠢。

美帝大众都知道选择2的美好,但是他们需要一个领袖能随时抛开这些道德枷锁,告诉他们:

没事的,如果选择2太难,我为你们选3。

面对困境时,大众都希望领袖能代自己弄脏双手。如果走出困境,这就是领袖与大众共同的美谈;如果失败,那就是领袖欺骗大众。

优秀的政客应当要认清这一点。但民主党还在迟疑,而川皇已经无所畏惧地迎面上前了。

我还是没明白为什么美国疫情爆发?

作者:么西么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771274/answer/11708708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社会负债率越高,调整社会模式的成本也就越高。从福奇到川普,难道不知道只要把边境关了,然后全美隔离在家一个月,就可以快准狠地结束疫情吗?

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做不到,因为社会负债率太高,如果全美停摆一个月,银行的贷款会爆、股市会爆(已经爆过了),甚至老百姓连吃饭都解决不了,这种经济全面崩溃的责任没人负得起。

我到美国之前,是不太相信有些衣着光鲜的人,其实是连下半个月的吃饭钱都没有的,这些人有着白领的工作,但几乎没有储蓄,花钱走信用卡,然后半个月发一次工资,钱到了储蓄账户自动还款,他们连摸都摸不到。

中国人的负债主要在房市,而美国的负债则是everywhere,衣食住行,没有不负债的,美国的apple pay之所以不够普及,根本原因就是信用卡体系太庞大,拿着一张卡可以走天下,连出租司机都有刷卡机,刷卡还有返现,当然到了下个月你得还钱。

看着很方便,但借债的本质是为了帮助富人的资产增值,富人的钱太多花不出去,只能用来投资,而投资要见到利润,所以富人的钱每年都要涨,不涨不行,于是需要有人把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利息的形式分给富人,因此平民必须借债,不借不行,敢不借就用通胀来收割你,所以一个社会贫富分化越大,居民负债率必然越高。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负债社会的经济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一有个天灾人祸很多人就失去了房子甚至下个月的口粮,所以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经济停摆的后果,从上到下都无法接受,那么牺牲掉年老体弱的人,然后等待疫苗或者制造群体免疫就只能是最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