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线城市大龄未婚女性越来越多?

把月光型的消费当成对自己的投资,内心觉得自己越来越值钱, 因此求偶标准越来越高。

但实际上因为没有资产的累积,并且因为高消费模式的建立使得自己在潜在对象的眼中成为存量和流量都较低的劣质资产。上述预期和实际的差异导致一线城市大龄未婚女性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理论上在青年男女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但在现实中,由于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并不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缺少能让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事业主动权,从而使得人生的意义更多的寄托在消费上。资本和媒体也正是看到这一点,不断向女性渲染“消费==投资自己”的理论,开发无数专门面向女性的“投资型”消费品,包括但不限于化妆品,包,衣服,网红美食,网红景点等(女性对上述产品感兴趣的概率远大于男性)

一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受到上述投资型消费品的诱惑是显然多于其他地区的女性的。她们远离原生家庭,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上一辈,特别是自己母亲持家型的消费观在她们眼里是相当古板的。

而在三线、四线城市生活的单身女性,她们和父母同住的概率或者和父母在同一城区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一线城市的女性。她们会受到持家型消费观的影响,并且受到的“投资型消费品”的诱惑要小很多。因此她们会逐渐将自己修炼成相对好嫁,至少在当地好嫁的资产。

另一个有趣的不同在于父母的态度。据我观察,同样是自己生活在一线城市,父母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男女。男生的父母会更多的给儿子邮寄、携带生活必须品,如东北大米,土猪肉,水产,细软等;而女生的父母更喜欢给女儿打钱。这个区别是很微妙的,一方面说明男生可能更不愿意去消费,另一方面也给女生提供了更多消费的机会。即是果也是因。

总而言之,我觉得消费型投资品的欺骗导致预期的资产增值和实际的资产贬值,是导致问题描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988752/answer/7437863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房地产不能出现一位雷军,拿低价高配的房子迫使其他房地产商也把房价降下来呢?

2015年的时候,有一个搞施工的老板想找我导师合作,研究房地产总承包模式,所谓总承包,就是开发商只和总承包商签合同,不需要分别和设计院、施工方签合同,总承包商整合设计和施工,其目的是让开发商省心,也让施工企业的利润更多。当时他给我透露的一般的住宅项目施工成本大概是1500块一平,2000块就已经是高端项目的成本了。就算你能力再强,再能精细管理,再能压缩成本,又如何呢?1500块给你压缩到1000块,每平米也就省500块而已啊。这500块,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合作模式的最大想象空间。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916762/answer/6992340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才是门当户对?

当你比你父母在财富,社会地位,学历上都高时,你就是你的门户。

但是先别急着高兴。

当他的父母比他有钱时有地位时,他父母就是他的门户。

这导致什么呢?导致,你和他父母,怎么也不可能门当户对,差着辈儿呢。

如何看待国家官媒对「996工作制」的发文表态?

英文里面有个词特别好,叫recrea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消遣,但是看起来的意思是再生产。中国的发展太快了,长期以来,边际效应一直都几乎是不变,甚至增高的。但是情况总会起变化,现在已经不是改开初期了,边际效应已经开始递减了。经过这件事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消遣和再生产其实是一个意思。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295296/answer/6565977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员工 996 多猝死,而企业家 996 甚至 9127 却很少听到有猝死的?

参加合作伙伴安排的饭局,高尔夫,大保健,轰趴都是工作。

当然,安排合作伙伴一起吃饭,高尔夫,大保健,轰趴,也是工作。

合作伙伴可以是合伙人,合伙人可以是家人。所以,哪怕是陪老婆睡觉也可以算作稳定安抚合伙人情绪,也是工作。

陪孩子更不用说了,接班人问题是企业最大的问题,培养接班人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所以,为什么要当老板?因为当老板的话,你的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工作,你说什么是工作,什么就是工作。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465237/answer/6551877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卢诗翰的文章《马云,杨超越和996》?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306814/answer/6528099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多数网民只会把最近发生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和杨超越最接近的中国人物,不是马云,也不是蔡徐坤,而是15年前第一届超级女声的季军张含韵。与此同时,那一届的冠亚军安又琪,王缇,和吴宣仪,孟美岐也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有意思的是,当年被全网用最恶毒语言暴力过的张含韵却似乎成了三个人中唯一在娱乐圈存活下来的那个人。但人气也和蒙牛酸酸乳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你觉得张含韵没那么像,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而且张含韵在选秀的时候实力不弱)。那其实可以去日本找,对标的人也是相映成趣的: 指原莉乃,废宅女王。当然,颜值上,杨超越比指原莉乃高几个段位,但人设和气质上,两者倒是有很多共同之处。但这仍然不是能反映出本质的现象。其实,和杨超越更接近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俺妹,是干物妹,是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有人说,你放屁,我就喜欢杨超越,但是完全不看二次元。这不过是个表面的标签的差异。你的年龄,学历,经历,社交圈子,可能让你喜欢杨超越,而不喜欢二次元,又或者是喜欢二次元而不喜欢杨超越。但其实,喜欢杨超越和喜欢千花书记,在我看来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第一主成分,大概能解释60%以上的方差。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的管理者似乎正在合谋让杨超越二次元化。无论是上中国新闻周刊,还是去抽签世锦赛,这都是超越常识的决策和事件。但效果是值得的,杨超越的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给观众带来的取悦度是无可比拟的。日本的娱乐产业比中国发达的多。杨超越对中国的娱乐业来说是能让人做梦都笑醒的天才型生产资料。但毕竟是真人,存在不可控的风险。而更加发达的日本则可以通过成熟的产业链,塑造出千花书记,海老名,五更琉璃这种完全在公司掌控能力范围内,可以随意编排的人物,去取悦观众。东亚是个神奇的地方,大家都在逐渐变得相似,日本走过的路,中国人一边嘲讽,一边无可避免的又走了上去。加班文化vs996,东京房产vs北京房价,指原莉乃vs杨超越,二次元vs杨超越。如果要问马云呢?大多数人的脑海里肯定也会立马浮现出那个四个字的名字: 稻盛和夫。这样的对应,如果你用心去找,能找出成百上千个中日匹配的对子,如果加上韩国,怕是更多。这里面最大的主成分究竟是什么?有两个说烂的字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是我不想说。倒是杨超越,目前我还是很喜欢的,并且我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杨超越不断的突破这个社会的常识。第一,这很有趣。第二,我似乎在杨超越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某一天这个姑娘能把这一切说明白的可能性。我期待那一天,她能从娱乐圈反叛出来,把所有在她身上的发生的奇迹,合谋,操纵,一一说个清楚明白。

许多人认为「学计算机吃青春饭」,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学呢?

消费主义的文化是被构建的,你看电视剧,小说,电影,以为青春是用来谈恋爱,旅游,组乐队,或者什么都不干,盯着美女发呆都可以的。

但其实,青春就是为了吃饭的。

熵增理论为什么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

熵增理论是极少数似乎带有所谓价值判断的科学理论,并且是非常基础的理论。

混乱程度,无序,这两个词,令人着魔,让人联想到宇宙是有目的,甚至有道德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听罗振宇的演讲?

在今天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未从事专业性工作,亦或者工作专业性没那么强的人(好吧,其实也包括很多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的人),特别是男人,他们有大把的业余时间,也会在业余时间做各种事,但要问他们最关心什么事,其实只有两件事。

  • 我如何在投资市场获得成功?

  • 如果我的工作丢了,我怎么创业?

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广大男青年,男中年的基础刚需。

当然,基础刚需之外又有不少延伸刚需,比如如何在朋友圈里表现得要积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需求。

罗振宇是很精明的,他不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他的所谓产品都几乎是瞄准这两个问题的。

罗振宇是很精明的,他不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他的所谓产品都几乎是瞄准这两个问题的。

大多数普通人,因为上述两个刚需,是完完全全敌不过浓缩版经济史和名(商)人传记的诱惑的,包括我自己在内。

无论是郁金香泡沫,南海事件,还是索罗斯狙击泰铢,又或者是万国证券管金生,20岁以上的普通男性对这些故事没有抵抗力。你和我都曾花费一个下午或者一个午夜,用百度搜索,试图搞清楚这些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

好了,现在有罗振宇了,他替你干了搜索引擎和RSS的活,把各种信息凝练到一起,更妙的是,这位自由主义商人的思维模式,其实和我们内心中的利己主义也相当吻合,导致他夹杂的私货,无论是价值观上的褒贬,还是原创的奇葩术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让人感到有共鸣。

举个例子吧,要问中国什么群体最爱说术语,那肯定是a股股民,什么平仓、拉盘、出货,你跟他就讨论个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的问题,他能把他10年炒股看到的所有术语跟你汇报一遍,把原本特别简单的买卖问题变得复杂,显得自己好像很专业的样子,这是刚需。同理,罗振宇创造出来的那些花式术语,也一样:我们这帮懒人,又不愿意去看学术论文,又没有发明术语的创造力,如果罗振宇不给我们提供术语,我们去哪找术语装*呢?

作为一个从未付费的用户,平心而论,我认为看罗振宇的视频,的确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方法,尽管它实质上并不能解决问题1和问题2,但起码看上去很舒服,而且一点不亏,就和看甄嬛传,阿斗说电影,YYF直播一样。

现在社会经济发达了,人们有大把大把的空余时间:你不去看罗振宇的视频,也会去看知否知否,你不去听吴晓波的跨年演讲,也会去和朋友跨年打麻将。而看罗振宇的视频,吴晓波的演讲,似乎也许可能差不多大概还能帮你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路上迈出一小步。

虽然是很小的一步,也挺有用的,起码是(拽个英文吧)perceived value is very big。毕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常会感觉自己连1cm都迈不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下所示,某答主在回答“有哪些经济学的现象或事实,没有一定经济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或难以理解?”举的例子。

1pic

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这个答主应该是罗辑思维的忠实用户,也写了几千字的上课心得。他本人对于这个例子应该是相当满意的,毕竟还进行了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还用了期望这种高中数学术语。

然而,这个例子本质上就是个高一数学练习题,对于北京海淀区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六年级辅导班考试题,看了之后,无论在知识上,思维上,还是各种方面,其实都没有任何帮助。

真正有门槛的知识,比如上述例子中的各种概率是怎么确定的,罗辑思维和得到是永远不可能帮助你进行理解的,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事实上,这些有门槛的知识其实也并不是最广大人民真正需要的。

所以,我始终觉得,这种没有理解门槛的内容,为之付费是不值当的,白嫖就行,毕竟他们本质上也是白嫖那些知识的原创者。如果你是在觉得不好意思白嫖,那么也可以参考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为其定价。

当然,我这里还是要强调一点,就是听罗振宇演讲,消费得到课程的人,并不low,并且他们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在统计意义上,可能比不听罗振宇演讲的人还高。但是,这种高和他消费得到产品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或许,他们不买得到产品,而是用不到1/100的钱,买一个稳定的翻墙的梯子,到达了youtube之后,各方面的水平会更高。

如何看待“舔狗”一词忽然火了?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119658/answer/5680787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件事说明低俗是人类骨子里爱的东西。古惑仔里,陈小春演的人叫山鸡,这是一个非常受男孩们喜欢的形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男孩们可以借着讨论山鸡,堂而皇之的在班级里,聚会上,当着女孩的面说出那个下流的词,以获得低俗的快乐。舔狗这个词在前段时间还叫备胎来着,但人们很快发现舔狗比备胎更具有表现力。在汉语的造词实践中,人们发现想要组成低俗的词,狗这个字是很好用的,和性行为相关的词也是很好用的。比如狗逼,再比如今天的主角,舔狗。舔狗的低俗程度不亚于屌丝,甚至更进一步,是性在公共领域的一次更彻底的脱敏。屌丝是器官脱敏,舔狗则是行为脱敏。舔狗,其实是跪舔某女性的狗的缩写,所以又不得不说说跪舔。在互联网上,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里,跪舔这个词,已经完成了某种语义重载,就和屌丝一样。何谓重载?就是词义已经脱离了字面的本来意思,人们脱口而出的,其实是一个连绵词的引申义。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去深入思考一下跪舔的本来意思,就会发现,这个词真的说不出口。跪舔,跪舔,就是跪下来舔,舔什么就不细说了。而且有人跪下来,有人就是站着,或者坐着,这就造成了一种地位不平等,画面感很强。更甚者,跪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来描述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某种关系。这就不仅是性脱敏,而且是同性性行为的一种脱敏。跪舔带有某种卑微,侮辱,乃至施虐的色彩,不是一种正常的,你情我愿的行为,而是一种变态行为,因此,这种脱敏的尺度就更大。乃至到了舔狗这个词,其内涵更为丰富。这个词难道是仅仅用来形容那些付出不求回报的傻男孩的吗?其实不然,这个词背后更多的内涵,其实是那个心安理得,贪婪虚荣的,女孩的形象。所以,这看上去是脱敏,实则是发泄: 一个男的有什么敏感不敏感的,但主动养狗,被狗舔的,肯定不是正经女孩。说实话,这里的低俗程度,已经到了某种不伦的程度了。然而,人们却需要这种低俗,这是刚需,不分男女。有人要给女神当舔狗,有人要给男神生猴子。你能阻止吗?屌丝就算进不了新华词典,也能在搜狗拼音排第一位出现,这是人类的本性。人们就是想说这种不能当着爸妈领导面说出来的话,而互联网给了大家这个机会,贼他妈刺激。

「百亿保健帝国」权健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其产品和销售体系是否合法合规?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作者:踏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52387/answer/5599735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的保健品传销有这么几个基础:1. 安慰剂是很可能有效果的,这一点现代医学也是承认的,否则临床随机试验也不用设置安慰剂组了。2. 在中国,安慰剂有效果,还有独特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当然,金庸的武侠小说,少林寺,太极拳,咏春等,也为此作出了贡献。虽然这些理论不符合实证科学的范式,更类似一种模棱两可,引人共鸣的文学。但是,在中国,文学的门槛比科学低,受众则多得多。其实这种现象还应该具体分析。在保健品“传销”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安慰剂效应的理论基础还不是中医,而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说的科学名词你不知道是啥吧?”当时最火爆的“传销”产品是螺旋藻(来自美国)和摇摆机(来自日本),都属于在“发达国家被广泛认可的产品,你怀疑我,你也不能怀疑美国日本啊”。往远点说,珍奥核酸,虽然不是传销,但也是一个很多人都买过单的智商税,“你怀疑我,你也不能怀疑核酸啊。核酸,高科技,遗传,dna,克隆羊,人类基因组,懂吗?”90年代,真没什么人懂。后来,中国经济搞上去了,对国外也没那么迷信了,相反民族自信心倒是膨胀了,安慰剂效应的理论就变成了“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靠的是什么?”于是,整个行业的明星产品就变成了老祖宗的秘方。3. 中国1978年才恢复高考,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按照2015人口抽查的结果,如果你有高中学历(含中专),你已经击败了2/3的中国人。初中生物只上两年,而且中考不考。很多人上完初中生物还以为蜘蛛是昆虫。4. 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学历高的人都往大城市跑。以安徽为例吧,学历最高的肯定往北上跑,然后是南京,杭州,再来是合肥,如果你一个一本大学生,最后毕业回县城老家工作,那同学聚会你可能都不敢参加。这就进一步造成了中小城市,乃至乡镇,乃至广大农村的空心化,低智化。你一个不说受过高等教育,起码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当然知道这些保健品是什么葫芦卖什么药了。但是,你那些县城的,只有初中不到文化的长辈,真的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5. 暴富先例。对于40岁以上,生活在县城或者小地级市的中国人而言,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一个当地的传销神话。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摇摆机,螺旋藻,到90年代中期的安利,雅芳,再到新世纪的完美,无限极,天狮,最后再到这两年的比特币,以特币,玩这些所谓合法传销,在一个城市操盘的,往往都是同一波,甚至同一个人。说实话,这些人里面的,有的还真赚到了大钱,毕竟成了一个城市的总扛把子,比一般人肯定是要富的。于是,这个大家都认识的人就成了“传销能成”的活例子。ps:我们那的炒币大妈都管以太坊叫以特币。她们没有钱包,没有交易所账号,只是把钱微信转账给了上家,然后等着所谓的自动交易机器人,给她们赚取静态收益,如果拉下家,还有动态收益。殊不知,所谓收益都是拆东墙补西墙。6. 现在的合法传销,也就是所谓直销的企业,都有两张皮。一张是在网上,在工商登记那的,基本上完全合法,找不到纰漏(就算被起诉,大多数也都是正常的商业纠纷而已)。另一张就是在城市人群的社会网里面,用的还是那一套五级三进的拉人头模式,但是这一套又不会公开在企业的官方网站上。传销网络会以网上企业的光鲜的信息做背书,1份真9份假,就开展起业务来。但真追责起来,又总是找不到直接证据。人家老板赚了几百亿,法务这一块,肯定是请最高级的专业人士设计的。总结一下,保健品传销,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最后一波: 科学素养红利(本来想说智商红利,但其实教育程度和智商不一定相关)。这波红利给无良企业带来最后的机遇。再过几十年,所有人都上过高中了,这个行业估计就没了。

如何客观地评价李笑来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读后是否对你有启发?

真正的收割机,就是无论荒年丰年,无论春夏秋冬,都能让韭菜自己拼命从土里往外冒。

割5厘米也能割,割1米也能割,总之就一直能割。

韭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韭菜的自我修养这本书的,只有收割机能写。

如何看待《新华日报》「立刻全面放开生育并设立生育基金制度」的文章?这种办法有用吗?

要想提高生育率,最好的办法是把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全部关了。

否则,大家每天看到的,都是上一个阶层的人,他们操纵资本、操纵舆论、操纵教育选拔、剥削劳动者的精彩表演,看他们的孩子跟奥运冠军学运动,跟郎朗学钢琴,参加综艺,代言名牌,也不怎么学习,最后就上了常春藤,融了几个亿,登录了nasdaq。

我们还生个屁啊,看别人孩子就够了,干嘛还自己生。

这些都关了就不一样了,每天上下班,路上看到的都是别人家的小孩,个字呢,也不高,长得呢,也不好看,性格还贼别扭,不听大人话,甚至还有点笨。

这时候你就想生一个了。

如何看待无锡地税介入调查「崔永元爆料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

不谈逃税的事情,说说某些演员酬劳为什么这么高。

A和B以及9998个人一起拥有一个公司,A占51%股份,B占10%股份,剩下的9998个人占39%的股份。A要拍一部电影,本来成本是1万块,收益2万块,净赚1万块。于是A分到5100块,B分到1000块,剩下9998人每人分到3毛9。现在A请B当演员,开出额外的5千块酬劳,电影成本变成1万5,收益还是2万。问A,B和剩下的人各分到多少钱?

A,B我就不去算了,反正他们俩是认识的。

剩下的韭菜本来赚3毛9,现在变成1毛9。

大家明白了吗?

以及如果A给B的片酬开到1万块呢?

那利润不就全部被A和B拿走了吗?至于A和B怎么分,不用那么关注,反正韭菜就一毛钱都拿不到了。

哦不对。

韭菜的股份当初还是从A的手里真金白银买的。

以及,韭菜们还会因为某种参与感,更愿意去掏钱看这部电影。

韭菜真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