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如何解释几乎与上帝毫不相干的古中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洛邑守藏吏李耳同志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新月地带的一神教还没迎来那位木匠子呢。

更早的时候,周公一统天下,周朝摈弃天选论,提出天命在德——后来发展为五德循环、天人感应等思想。

华夏文明,自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们不需要终极真理,我们的文明基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

我们不需要弥赛亚,我们明白天道轮回,生生不息,没有什么终极审判等在前面,能审判我们的只有历史本身。

这样的文明,需要沙漠一神教来解释作甚?它解释不了,就这么简单。

上帝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也许他老人家真的创造了这个世界,设定了运行规律——那又怎么样?我们知道“道可道”,就够了;同时接受“非常道”的事实,认清自己作为生物的局限性,不要妄图一本书解释世界的终极法则。

也许,上帝他老人家眼里,沙漠木匠子及其追随者顶了天也就是一群聪明娃娃罢了,能把一神教传播覆盖到整个近东,进而统治欧洲,进而建立近代文明,确实是莫大的功业,已经很不容易了。

遥远东方的华夏世界,就不劳烦贵公司插手了;反正,从耶稣会开始,你们也不是没试过,文的来过,武的也用过;到如今第二共和国,十字教更是在基层、农村遍地开花。那又如何?和佛教、马教一样,它被迅速本土化了,成了另一种东西,“信主得救永生”变成了“信主身体健康不生病”,“平安夜”变成了“疯狂夜”,众位熟悉《圣经》的一神教信徒们,不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吧?

是的,华夏世界就是一只硕大的饕餮,它自身的逻辑足够强大而自洽,贪婪地吞噬着一切输入要素,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一言以蔽之,《圣经》中没有中国,也不需要有,华夏不属于弥赛亚,不管上帝是不是世界的创造者,华夏都不需要基督徒的解释。

PS:亚伯拉罕公司内部股权斗争在欧洲和近东如火如荼,十字教还是多操心自家一亩三分地那摁不住的绿火吧!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88473/answer/410999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所有从海外采购的口罩都会被海关扣押征用,所以国外找口罩的渠道基本可以不用想了,需要特殊清关渠道,捐赠除外。

我说海关现在扣货,有人说我大V造谣,唯恐天下不乱。说沈阳海关核实消息后,“已将文件撤回,未执行”。翻译翻译,啥叫“未执行”。现在不少地方在相互扣押彼此物资,各地采购个异地生产的口罩都要反复确认能否送达。上面都发文训诫啦大哥,还在这训斥我造谣。是不是说话不精准到合同水平,都算造谣?怎么就这么擅长帮别人擦屁股呢?屁股歪?我屁股特牢实,我屁股就在那六亿神州尽舜尧。

作者:王子君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你们只是执行,你们还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有好多办好多委在上面,不关你们的事也不是你们的决定。但是我还能往上说到谁?你觉得委屈,我一堆知乎回答备份也很委屈,我今天接了几十个电话讨论货怎么发也很委屈。现在情绪憋大了,逮着相关的人骂娘,骂错你了,对不起。可是没办法,也就是你们这些还能骂一骂,除此之外我还能骂谁?谁都骂不得,都是天灾,都得加油。所以呀,我错了,你对了。就当是累了一天的中年肥宅在半夜做个喷子吧。

那对不住你。我知道现在有很多海关的朋友还在第一线不眠不休,而且是执行部门,很多时候权力比不过某些临时组建的这个办那个委。总之话说重了,是我不对。但是扣货情况确实在发生,而且势头有点过了。不止是大理沈阳这几个,各地都有,而是直接从物流公司和部分海关截货。所以今天所有采购口罩的公司都在反复和厂商确认,能否真正送到手里,有些则安排关系好的物流公司直接去工厂提货。整个社会运转成本一下就拉起来了,这对打算给员工和工人采购口罩的企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而且管理突然严格起来。以前口罩采购没人管,现在突然拉出一堆资质要求,没有医疗器械资质的公司严禁销售。法律上是对的,实操上蠢得不行,大量公司不敢转卖口罩,敢干的就疯狂加价,结果市面上口罩越来越贵。以前不到一块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现在快三块,还是我们直接找的。转一道手进入灰色渠道里,分分钟涨到10块。

南美洲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现在没有发达国家?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73379/answer/285224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纯粹只是来吐吐槽,干货的话 @acel rovsion 写得足够多了(足够的意思是,写再多这里的人也就懂一点点,所以几百字够了)。

以下内容是拿脸滚键盘写出来的,欢迎吐槽,不欢迎查水表,热烈欢迎来评论区捣乱。

其实,楼主和大部分围观者,都犯了一个很正常,也是很无奈的视角错误,就是没有用看世界的眼光看世界。

在普通人(包括楼主)最习惯的语境中,世界各国就像是在一所叫地球的大学或者高中里上学的学生们,其中有优等生(发达国家),有问题学生(欠发达国家),还有后进生(发展中国家),当然每个国家(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大家还是很好理解,现实中学校里每个人的基础智力水平和物质条件也都不一样嘛。

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种看似合理的类比思维方式上,在学校里,学生成绩的优劣是由考试分数或者别的什么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决定——总之是一个超然所有人的客观评价标准来确定的,而且考试的卷子对同专业同年级学生是同质的;所以个人成绩优劣只在乎天赋和努力程度,也就是说,A成绩好和你成绩不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你们面对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而你和他的差异只来源于天赋、方法和努力的差异。

我想以上就是大部分人对国家的发展的一种美好天真然而与事实相去甚远的理解。仿佛发达国家是值得学习的优等生,应该像从小父母教导的那样”你看看XXX是怎么做数学题的!“,去学习所谓的”先进经验“——当然,此类经验是存在的,但能否直接学习?下文分解。

很遗憾,在地球上,没有一个超然的评价体系——尽管有无数人试图构建但是失败了。经济政治活动也不是一种读课本做习题最后去参加考试那样的可重复的评价活动。

世界就是世界,或者说目前还被限定在地球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所有国家都是这个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游戏的参与者,在这之上不存在一个超然的评价和仲裁体系,所以无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国家,他们都不是学生,他们是竞争者,是博弈参与者。

所谓发展指标评价不过是一种相对地位的参考信息而已。为什么说要破除GDP崇拜?我想重要的意义就在这里。

进一步解释的话,发达国家不能被简单类比为一个天赋出众、学习方法正确、投入努力也较多的优等生。因为优等生是在一个封闭规则体系里做到最好的突出玩家,而楼主印象中的”发达国家“,或者说”强势国家“,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方面的优等生,更是凭借实力优势,在世界体系中扮演规则制定者这样的角色的”开挂玩家“,当然,这不意味着此类国家就是世界事务的决定者,毕竟国际政治博弈是很复杂的问题。

另外,地球上不存在一张整齐划一的考卷,更不存在一份毫无疑义的标准答案,不要被什么GDP统计、人类发展指数之类的这种指标所迷惑,那不过是一种概念工具而已,是用来做决策参考的,参考而已;对不同的国家,每一美元GDP所意味着的工作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思考者的个人必须要破除那种毫无意义的”为什么他国努力就XXXX而我国就OOOO“的思维习惯,这不是全年级统一考试高数,大家解几个方程做几个证明比分数。”地球online“这个游戏中,不同玩家拿到的副本是不一样的。

因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对象,”发达国家“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发达国家”的定义,IMF有一套成型的标准,涵盖人均GDP,工业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科技水平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都有公开资料,不赘述。下个不严谨的定义,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一系列发展指标上,达到地球200多个国家中较为优秀的水平的国家。

这是个结果,不是个过程,也不限定达到这个结果的手段,更不考虑动态对抗因素;可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造就了我之前所说的幻象:即把”发达国家“当成优等生去崇拜。

按IMF标准,智利是发达国家,阿根廷在债务危机爆发前也是发达国家。委内瑞拉在油价高企的近10年也混成了准发达国家——如果忽略国内积重难返的犯罪问题和惨不忍睹的基建水平的话,当然这里不去在意小清新们最关心的腐败啊独裁啊之类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建设一个统计标准上的“发达国家”,对非人口大国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有一定的经济总量,有一定的贸易顺差,有一个不胡来的政府,有几十年风平浪静的时间或者对等的外部坏境,就够了。

注意,以上所有内容中我都没有提及二战。为什么呢?因为二战本身是当年的”发达国家“们之间矛盾不可逆的一个结果,经历二战与否和一个国家是否是发达国家基本是不相关的;战火能波及的东西,都不是决定国家发展实力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人口,但是二战中人口受到严重结构性损伤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倒是一战影响更大,因为伤亡率更高),她后来还是成为了超级大国(虽然解体了),总之,不要被游戏中的世界观感染真实视野。

被二战战火摧残最严重的两个战败国——德、日,在战前就较为发达(日本略差一点但也完成了基础工业化),战后的冷战体系中只要稍微输入一些启动资源,同样可以成为毫无争议的发达国家。

二战前的欠发达国家中国,尽管二战中受损失严重,但经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特别是冷战后期转换阵营带来的战略红利,其国土中禀赋最好的部分,至少在经济上已经步入(台湾)或即将步入(长三角)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里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大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用只在地图上有意义的国境线来做一种限定标准。可以说,经济地理带比国境线重要多了。

我知道题主问问题的时候估计是没有仔细看IMF标准的,是下意识拿注入西方G8或者冷战巅峰期苏联这种标准来理解“发达国家”的。。。事实上这个标准没有那么变态,当然这反映了天朝人民心比天高的思维方式。。。谁让你们过去20年经历了人类经济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增长呢。。。

但南美所有国家,至今为止本质上还是国际经济循环中负责提供初级产品的角色,在地缘政治上更是处于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位置,文化上更不具备原生性,而是从属于宗主国的欧洲文明下自行发展一个旁支。

没有发生过工业革命,没有参与过20世纪前的野蛮殖民游戏(南美是被参与)并获得足够的筹码,没有在核心区经历冷战那种变态的和平竞赛。自然无法出现题主要求的那种在经济、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上都走到一流水准的发达国家。这不是南美国家的错,这是题主苛求过甚了。

其实高票的几个答案,是有意无意(当然我相信以那几位的学术水平,无意的可能性是0)忽略了“发达国家”作为一种发展的结果并非一个静态意义的事实。

最重要的,他们有意无意割裂全球化时代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孤立经济体的状况与大气候之间的联系,仿佛一个国家发展状况差了,就是自己作死,胡来,倒行逆施,XXX领导人遗臭万年;发展好了,就是领导英明,体制完善,XXX主义万岁万万岁——这里最后一点,其实是利用了中国人多年来在“独立自主”道路下形成的幻觉:仿佛全世界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都是从螺丝钉到飞机都要追求自产的国家,都是用自己的需求牵引全世界经济走向而非反过来被牵引的国家。换言之,就算是中国,主义再美,人民再勤劳,也无法脱离世界政治经济局势走向变化的影响,无论是冷战初期的独立工业化(初始启动得益于苏联援助)还是后期的开放市场(成为欧美经济循环的一部分)再到如今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每一步的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定位。

乱七八糟写到这里,中心思想其实是呼之欲出了,所谓”发达国家“,就是一个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相对优势位置。这样的位置,可以在国际体系形成初期抢先占位(老牌欧洲列强),可以在产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凭借机缘、天赋加努力上位(美日以及半个俄国),也可以如战后漫长和平时代的诸多小国一样,在全球化的体系中准确判断形势,摆准位置,发挥优势,规避劣势,从而逐步获得较为高的发展水平。唯一不存在的,就是一个楼主试图找到的普遍意义的”发展路径“。所以到这里,可以下的结论是,思考”南美为什么在二战后无法出现发达国家“,其实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无用功。个人非常不赞同这种漂在表面的思维方式,有这个闲心,不如沉下心去看几篇文献,研究下拉美近现代史。

———————分割线————–以下是开火吐槽内容—————

进题目之前就知道高票答案肯定是把皮将军的智利夸成一朵花的,本来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的样板范例,类似三八红旗手一样的存在,夸皮将军的同时还可以顺便黑一下之前的左翼政府失败政策以及后来阿根廷的抽风后果,当然更高级的如最高票答案可以在最后黑一下某国,不然对不起1992年以来“历史终结”以后自由派们全世界播种的努力,对不起从80s至今活跃在某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种种僵尸学霸们的栽培呀!

不过,就算是又怎样?休克疗法鼓吹者们变不出第二个智利,因为变不出第二片铜矿金矿到处都是,人口还少的土地,更变不出因为他们深恶痛绝的某国飞速工业化导致的国际金属矿石价格的30年大牛市。

别的不说,80s后期开始的铜牛市怎么来的?与此同期世界经济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你们念兹在兹的自由之花智利的GDP曲线和增长率曲线在1985-1987年间突然如眼镜蛇一般昂起了高贵的头颅?

抛开所有无聊的意识形态争论,经济活动无非就是生产和消费两种基本元素外加投资这个活动在种种层面上的组合。一定时期内,消费是存量需求,生产是存量供给,投资创造增量的供给,也刺激增量的需求。地球上的初级产品价格连续上涨,只能说明发生了连续的需求增长。需求哪里来?还用我说么?

我现在超级不怀好意地希望某国崩溃一次给他们看,反正要下地狱是一起下的,没有工业经济体的进口需求持续增长,资源国如南美如澳新凭什么“风景这边独好”?

反正现在某国经济也开始去杠杆了,当年不顾后果大投资造成的泡沫迟早是要挤掉的,软着陆硬着陆只是手段问题,着陆却是必然结果;今年以来的情况就是:宏观“三期叠加”+货币偏冷+房地产预期持续收缩,对应的市场反应就是铁矿石和煤炭已经半年以上大熊市了,3月伦铜也给了大家08之后第二大的”金箍棒“下跌。七月开始连农产品(如两粕)都开始了剧烈下调(懒得截图大家自己去财经网站看K线)。

以上多种商品可都是南美澳新等国的主要出口品。资源和初级农产品10年牛市的终结,就像一次大潮退去一般,海滩上的新自由主义小将们究竟谁没穿内裤,一目了然。

当然,某国万恶的统治集团(他们的目标太大了,手段太狠了)是不会让我这种不怀好意分子的妄想得逞的,经济降温的背后是增长方式的调整。从对外这个维度看,情况很简单,那个爱吃包子的胖子已经带人在南美签了一大堆项目了,修电网修高铁无所不用其极,从输出工业品到输出工业化,某国这是要把特色帝国主义道路走到底了。这当然十分符合经济逻辑,超量增长的供给,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刺激本来没有的需求。

呵呵,小资玫瑰党和历史终结党恰恰是抓住了冷战和平红利带来的某些局部平衡解来鼓吹他们那不堪一击的意识形态迷梦,殊不知这种平衡解依赖于更大尺度的结构,当这种结构发生变化时,呵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以上所有分析都完全不严谨,数据也懒得贴(反正到处都有,不用翻墙),结论也及其粗疏,强烈建议看得懂的人看完笑笑,看不懂的人看完忘掉。以上。

「一个让人民为国去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这句话对吗?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031/answer/234814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截图,是311地震以后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自卫队畏惧风险不敢靠近抢救,东电公司上层推诿责任,只有一些老员工自愿留守在反应堆控制室,当时网上普遍以为是电视台街头采访日本青年,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经有心人指正,该回答是NHK在太平洋战争的周年纪念里做随机采访时候收到的。那么原有的出发点就要修改了。这段话如果针对二战前昭和日本军阀发动侵略将人民拖入战争深渊这个事实,可以说反应了日本人民的心声:不愿当炮灰。但这个表达本身值得商榷“是不是国家无权要求任何的公民,去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能为了不同的目的)”呢?我不禁想起了托马斯杰弗逊的名言:“自由之花需要用爱国者的鲜血浇灌”,想起我12月去过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想起“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的雕塑,想起去年三月去的世贸大厦下的消防员纪念馆,想起我居住的一个普通小镇里的沃尔玛收银台旁的“战争老兵纪念墙”。311地震的结果:福岛周围至今仍然是辐射区,而且泄漏的物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海洋污染,日本政府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美国和日本,哪个国家的构建更完善,一目了然。当然,国家、个人、政府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是这一个简单类比能解释清楚的。————–修改分割线————感谢大家的赞同,所以端正态度,不吐槽了,简单推理一下:1、“政府不等同于国家”——这个论断正确,但是被很多人曲解为“政府和国家没关系”,进一步曲解为”政府的利益是天然与所有平民对立的“,我知道你们是想反对某国现政府这没什么,但你们反对错了对象而已。2、问题中的那句话的逻辑是“一个国家不能要求她的公民公民去死——无论为了什么目的,否则这个国家该死”,先不评判对错。3、按2中的逻辑存在的国家,不能有军队,不能有警察和消防队,面对任何灾难和危险的时候,不能强制任何人为更多人的福利和生命付出牺牲。因为虽然不是所有的军人警察都会牺牲,但是他们执行任务之前是必然需要做好付出生命的准备的。4、这样的国家会存在么?如果有,我还很想去,梵蒂冈大概最接近了——如果解散教皇卫队。5、其实这名日本青年的观点是很朴素的民粹主义,带一点无政府主义,问题是,当今世界没有任何的无政府主义实验能成功,也没有任何民粹社会有良性结果。6、愿不愿意为他人牺牲不是一个涉及道德义务的判断,所以我不认为问题中的日本青年是个坏人,或者扣个他卖国贼的帽子,相反,他是个珍惜生命的好人,同时也是个没办法看清一些问题的人。这其实没什么,美丽新世界里,能想明白的人是少数。7、稍微掉书袋一下,国家、政府这种实体本来就是霍布斯所说的利维坦,是为了解决丛林状态而存在的实体,这样的责任必然要对应一些强制的权利。8、7中的思路不是最优解,最优解是人和人之间不要出现丛林状态。9、中国当前的舆论环境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状态高度动荡,执政集团本身也缺乏先验经验的结果,但是如果发生侵略战争,这片土地的最优良的传统不会背叛它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我解释起来不够简洁,要 @姬轩亦。10、9中的结论不够必然,后现代的文化的确让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习惯于消解崇高和解构宏大叙事,不仅仅中国,全世界皆然,我之前说的美国的某些元素也被很多年轻人嗤之以鼻。所以我能料到,未来的战争中,所谓人民团结程度一定远远低于过去的某次反侵略战争。但这没关系,战争本质不过是利益集团博弈,一个足够强大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不会惮于稍微费点心思解决下无聊的舆论问题的。PS:你在知乎上看到的所谓主流看法,不过是一个转型期的迷茫国家的迷茫小资知识分子群体的一种必然现象而已,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边界他们搞不清楚罢了,自由的意义和目的他们也不知道呢。

为何近代的湖南出了许多英杰?是巧合还是必然?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04256/answer/258237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泻药,大湖南普鲁士公国首都长沙·勃兰登堡人士路过。

题主的基础认识是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华夏文明的核心区,从关中到中原再到江南,都是同一时期最为富庶的地区,最能供给剩余产品给教育文化事业的地区,传统意义上湖南除了洞庭湖区还算温饱无忧,湘南湘中都比较穷,文风远不如同一气候带的湖北和江西,可百度”破天荒“一词来历。

但是清季变局改变了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带来的经济/文化分布,太平天国+捻军的战乱绵延江淮流域,打烂了江西和南直隶,打出了淮上千里无人区,也打出了湘军集团的战功和势力范围,染红了两江总督曾文正的顶戴。文正公及其亲族,外加若干湖南出身的巡抚、总兵,以及携带大量财富回乡的湘军子弟形成了近代史上第一个军功勋族集团,国朝太祖的父亲就是湘军的一名普通士兵。这为后来湖南在军政领域的一枝独秀提供了最初的组织基础。

说湖南是普鲁士并非只是我们自己夸耀武功,实际上这两者的骨干力量的确在组织结构有相近之处。从历史看,后发国家现代化转型障碍太多,没有文武合一、凝聚力强大的行动集团是行不通的,如德国有容克军官,日本有长萨武士,而我华夏的容克便是湘-淮集团(身兼知识分子和军人两种属性),民国以后衍生出的各个党派,其实并未脱离这个骨干力量的作用。

也许经济发达地区的士绅们掌握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但他们缺乏必要的勇气、足够的行动力,更缺乏强大的组织力,只能当投资者而非执行者。君不见江浙人任校长、主任的黄埔军校里,反而是湖广和客家子弟居多。

物质上,这些凭借军功登上肉食者阶层的农民子弟拥有了让子弟们接受高标准教育的条件,这是近代化的最好土壤;而湘军集团的官僚们,在平定太平天国后获得了足够的政治经济资源,从曾文正到左文襄,以及非湘籍但长期坐镇湖广的张南皮,他们执掌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布局引进近代化的生产、文教要素,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古典中国的现代化就仿佛是一场草原野火,靠近火种的草场,自然率先燃起变革的火焰,也正是在这灰烬土地上,生发出了现代性的嫩芽。

精神上,曾文正公沿袭了王船山一脉的思想,发扬光大了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因为湖南历史上没啥高大上的底蕴,同时也没有太多包袱。注重现实利益,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今仍然是湖南人的普遍思维方式。

地理上,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平原处在一个相对”交错“的文化地域,受到了中原的辐射,但相对远离剧烈的冲突,有利于软件硬件的积累;便捷的水运交通,带来了下游港口的外来元素,但离海毕竟有段距离,没发展出成型的殖民买办文化,而滋养了敢为天下先的书生意气。

至于某些人持有的”湖湘文化成果全归结于一任湖广总督张南皮之贡献“的结论,我只能说:将正确的材料作用于结论的极端化,是鼠目寸光的表现;当然,同心圆史观教育下的桃花岛居民,能导出的也无非是这种结果了,弱水三千,他们只取一毫克,同时自以为得到了世界,lol

如何看待新闻联播推出「走基层·我眼中的乡贤」系列报道?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76173/answer/316391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朝廷是有聪明人的,终究还是意识到了,反正基层组织已经丢干净了,第二共和国显然不具备再次建立稳定的社会组织的能力,面对乱七八糟的白莲教、绿教、十字教,各种影子政府,还是大家最熟悉,建国前也有过合作的儒家文明看上去最靠谱。

乡贤是什么?忘掉形式,其实质就是政权在基层社会组织中的代理人和缓冲器、传声筒。在西方用血统贵族的形式存在,在中国用儒家士大夫集团的形式存在(曾经)。这是在任何一个稳定社会体系中都必然存在的事物。第一共和国砸烂这个体系是为了现代化革命。

他们,并不一定要是知识分子(那是在过去的科举时代),因为现在工业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源运行逻辑已经脱离了你们的中小学老师们念兹在兹的“金榜题名”概念了(这成语有意思,金榜)。

革命理想抛却以后,总要有一些手段来维系局面的平衡,举孝廉也好、乡绅自治也罢,都是一系列妥协手段的具体表现罢了。

题外话,危机之后的美国为什么茶党抬头?才200多年历史的新罗马都有这个法宝的说。。。

叫好?痛哭?都没有必要。社会体系逐渐固化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理想,但这是避免短期内大崩溃的必由之路;革命理想的破碎固然可惜,但既然30年前就知道结局的事情,眼泪也无须到现在才流。

PS:农村已经不再是经济生活的主要舞台了,能离开,便离开吧。

如何看待许锡良教授「让中国女人回家」的言论?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41218/answer/507083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驳许氏论》昔太祖高皇帝在位,廓清天下,一混江山,荡涤尘土,诛灭凶顽。又更风化俗,破旧立新,乃废儒教,分宗族,使国中黎庶脱宗法之缚,成自由之民。诏曰:“女子能顶半边天”,毁闺门之禁,灭男女之防,天下女子进学务工从军之属,皆不让须眉,赞曰:“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如是不加役而丁口倍,免浮征而国用足,内兴百业,外御诸番,华夏百年之国势,起于斯也。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夫华夏旧制,损阡陌胼胝之不足,补台轩膏粱之有余也,假礼义纲常为其表,行剥削压迫在其中。彼逆天而行,终期末路。及至国朝定鼎,翻覆天地,兼济万里生民之困,匡扶海内倒悬之危,此天道之理也。然人力有时而穷,夫承天而顺道,以为万世太平者,非旦夕之功也。开国以降,虽前有太祖之战天斗地,后有太宗之改革维新,惜未克全功。凡种种封建流毒,除恶难尽,诸般旧朝余孽,所遗犹多。往昔之优容恩养,难存乎当代,旧年之所学所恃,不容于今时。此诚彼切肤之痛矣!昔更化之期,彼蛰伏于野,今和谐之世,复昂首于堂,炎炎之论,得闻于众。泰西唯物辩证法曰:“否定之否定”,此言得之。男女之平等,匪特太祖之敕命,亦为国本所在,革新之所系也,无此,则无劳动市场之自由,亦无产业进步之通途。观泰西之地,行男女平等者皆为士民殷富、海晏河清之国。凡抱残守缺,行宗法压迫之国,无不国势衰颓、民生多艰。何能出“妇人返家则国事无忧”之论?许氏锡良,一介腐儒,科名不显、文声未彰,无有片言登诸大雅,苟书杂文载于网端。其之为文,故作惊人语,又兼辞章鄙陋,文理不通,上不能有助社稷,下无以裨益黎民。此书蠹之辈,曾几可凭秀才之身,享民脂供奉,为人上之人。今四海之民遍习文字、通诗书、晓事理,盈朝之士皆擅格致、达经史、明得失。此辈不得其时,胸中怨望,日渐日增,亦为常理。其文曰女子应返家不出者,明为道男女性别之辨,暗则言新旧制度之分。其之所论,意在臧旧法、否新章,为其返古复礼之图张目,不可不察也。彼颠倒黑白之言,倒行逆施之策,虽难达于大方,亦可蛊惑黔首,故作文以驳之。

中国有没有推广无神论,为什么?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74834/answer/655689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题本身不成立。

自周代以至民国,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没有谁去主动“推广”过无神论。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华夏民族向来对自然之力抱有中立的态度,对鬼神信仰客观而宽容,对脱离具体实践的终极形而上解释不付出过多的关注,这种介于泛灵论和自然神论之间的意识形态适合农业大一统帝国,适合千千万万华夏子民,因此历朝历代,它被不断修补、一直保留,直到农业时代结束。

倒是东汉以来,各种外来多神或者一神教反复努力,尝试推广自己,甚至尝试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作为,特别是某军事化宗教,不止一次尝试过在远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神国。

然后它们纷纷都失败了,一而再,再而三。坐大的寺庙被清查,为乱的教团被禁绝,多大帅马蹄踏处,长安城静寂森森。哪怕在山河倾颓的十九世纪末,已经走到生命周期末段的中小地主和破产农民还能联合起来对“洋教”进行绝望而悲壮的反扑。

诚然,在第三国际体系下建立的共和国运用政治手段主动推行了无神论,但这不过是意识形态大革命的一个附带产物——而且其效果并不是太持久。

今天,在城市文明覆盖不到的地方,形形色色的宗教正在落地生根,然而这片土地固有的行为模式,制造了送子玛利亚、信上帝不生病这样的独特的“华夏式信仰”,和某些人渴望推广的“有神论”,恐怕是相去甚远。

提问者以及贵教信众啊,你们一直不懂,在你们痛恨的那个组织出生之前很多年,华夏大地就是个用不着推行无神论,只有一神教才需要努力自我宣传的地方;在这里,无论推不推行无神论、唯物主义,你们都是赢不了的。

英国王室所代表的这种君主立宪制度,能否算作生来就不平等?如果是,为什么又会被现代英国人所接受?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34039/answer/275251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主也认识到了原因之一:当今世界五大国,唯有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有维克托陈和布莱德吴,就有自发的”造反合法性“,”宁有种乎“可以说是华夏帝国的一种文化基因;而唐宋之变后凭借科举建立的扁平化农业社会更是固化了这种观念;就更别提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主体构建恰恰是借助了左翼运动的武器完成的了;包括太祖领导的第一共和国更是在无政府主义的实践上走得过分地远,以至于断送了自己的法统,也让目前的部分国民暂时放弃了平等理想。(以上只有事实描述,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

而在欧美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圈中,尽管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尽管有科技革命和民主制度,但”社会的分层“这种概念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深层次上这个现象涉及到西方古典封建社会的封建自由关系了,不展开。

总之,需要明白的是,此种社会实行宪政制度是为了在权力运行机制上做最优化的妥协,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众生平等的社会理想。不会有人认为皇帝在紫禁城里有什么不好,不会有人认为贵族公学是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不会有人认为某些人在名字前后加各种头衔称号是阶级压迫的体现,甚至血统论在英国至今仍然会体现在方方面面。

(有人提到美国在立国初期有平等主义理想,不过我宁愿把美利坚式的的平等描述为《动物庄园》的平等,即:虽然人人平等,但WASP比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平等,白人比印第安人和黑奴更平等。。23333)

第二个原因,恐怕是英国有别于大陆君主制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看了很多答案,都没有人提到:英国作为宪政制度的发源地,具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君主或者说王室不是一个一元的单极统治核心,从《大宪章》签署起,土地贵族和王室的关系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中各个股东和董事长那般(后者的持股比例是很低的)。

楼主的失误在于以己度人,用我们中华帝国天家的地位去比较英国的王室,这是不合理的。要注意,农业时代长期延续的中央帝国那种原子化平民社会是儒家文明造就的特例,而一元君主权是这个特例的一个重要特征。

简要归纳:

古典英国:农民依附领主-领主效忠大领主-(循环几节)-大领主效(tou)忠(zi)王权,层层依附,下级对上级有义务,上级对下级有责任,这样的社会是金字塔状的。

(教会什么的就省略掉吧否则答案写不完,只要记得英国圣公会的负责人是国王,也就是说独立于罗马教廷就好了)。

古典中国:士农工商所有人统一效忠于皇帝—皇帝对自然(天道)和历史(人道)负责。这样的社会是“一个中心”的蜘蛛网状的。

至于皇权通过科举+文官制度进行委托代理操作,那是一个责任制管理的创新罢了。当然,限于生产力,古典中华帝国也只是在县级行政区以上实现了一元权力,县以下和西方类似,也是由土地领主自由行使治权。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有儒家宗法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价值/政治逻辑(道德和政治在古典中国是一元化的),把地方的自治权用宗法和经义统一在了帝国的整体政治伦理下。从而,华夏帝国完成了古典时代最复杂也是最精密的政治构建。(这里不评判制度的优劣之分)

基于这样的认识,不难得出结论,在英国而言,阶级矛盾即使爆发,斗争的矛头不必然指向王室,特别是克伦威尔他们处死国王以后并没带来合适的政治秩序,英伦的贵族们选择了与王室妥协,建构了延续至今的君主立宪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英帝国成为了世界金字塔的顶端,发展的红利是可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因此英国自然也就告别了那种自下而上的矛盾总爆发导致的社会洗牌,是故王室可以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安然于“国家象征”的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样。

如何看待理工科学生的网络科普以及引起的争执?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05924/answer/241832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大家的赞,决定修改下答案中的一些生硬的表达。

如何看待?

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不认为这是什么科普引起的争执,而是两种人群的斗争,是目前这个社会阶段的必然现象。

楼主在最初的提问中提到理工男态度问题, @彭正其 机智地截图保存了,我认为这样的态度其实和事件参与者是理工男还是文艺男没关系,一个人学什么学科只是表象,拥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才是本质。

人类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入了克拉克定律的死胡同:高度发达的技术与魔法无异。

在不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甚至也没有起码虚心学习态度的人的世界里,任何超出经验的知识都是黑箱子——不可认知,无法理解。

而一旦此类知识牵涉到经济利益亦或政治议题,这类人是无法被一般意义的科普影响的,他们只会成为背后黑手的喉舌,民粹的先锋。

因为他们的经验里,任何事物都应该有如同漫画书一样直白的解释,任何问题非黑即白,任何与“大多数”意见相悖的观点一定是谬误,还有一种司空见惯的思维定势:这个东西是什么取决于我要什么。

所以对他们来说,对二甲苯到底毒性几何不重要,只要他们不希望生产线建设好(先不去以最大恶意揣测他们的动机了,尽管这个动机只要用一张产业报表就能解释,请大家百度中国历年在这个化工品上的进口额度曲线图,有惊喜),那么就需要动员一切宣传力量将此类化工品打上”剧毒“标签,乃至煽动群众运动去反对任何能扩充该产品产能的新项目。

而清华的化工系学生们,不管其专业水平如何,其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认识如何,他们秉承的都是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实然永远先于应然,先问是什么再问好不好,甚至只问是什么不问好不好;
2、任何结论都依赖于一定的前提;
3、事物本身的属性是客观的可观测可定义的,而这种定义与其他的外延因素不直接相关。比如对二甲苯这种化工品,它的毒性是多少,它和其他化工品哪些危害较大,哪些较小,都是可以也必须通过实践证明的,百科词条该怎么描述就怎么描述。而根据相关数据,对二甲苯的毒性远远低于国标中“剧毒”的标准,因此以“剧毒‘描述就是不合理的,是需要被修改的。

这一切和对二甲苯生产线是否安全,和某些地方政府在建设工业项目的决策程序是否合理,都没有关系。清华学子捍卫的是知识和理性,是人类思维方式中较为高级和有意义的一部分,完全和政治、经济利益无关。如果说他们有态度问题,那也只是他们的斗争太文弱了,只是用刷词条的方式捍卫专业知识的尊严,保留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国的基本价值观底线,没有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言论平台,没有先发制人地亮出正确的观点!

在我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战争,民粹反智主义利用开放的网络自媒体平台攻城略地,为某些买办黑手的利益代言,呵呵,遭到反击了就来质疑科普的态度问题?质疑学生的思维不够严密?请问你们的思维严密的话,为什么唯独不愿意深究该产品的毒性究竟如何定量的问题呢?

显然,捍卫词条的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人,而那些恶意抹黑化工产业,煽动民粹干涉项目投产的人,至少部分意义上,是前现代社会的人;根据我的学长,伟大文学家,不被时代理解的思想家罗伯特·海因莱因先生在某部作品里的比喻,我习惯称第二种人为“土拨鼠”(原文Flacky,直译的意思更不堪)。

说点政治不正确的话:在这个各方面形势日趋严酷的凛冬前夜,我不认为土拨鼠们和指挥土拨鼠的人的尊严和情感值得关心,因为有太多更值得关心的事情,没有时间和资源可以浪费;比如对二甲苯进口替代问题,任何拖延都涉及无数下游产业的利益。

某个前辈说过:“当某些人注定要在车轮下被碾成纸的时候,到底是牛皮纸还是A4纸并不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注意是必然不是应然,是本该如此,不是本应如此),属于这个过程的所有元素,无论是技术还是文化(比如铁路、轮船、化工品、手机、互联网、摇滚乐、性解放运动、女权运动、自媒体),不管其本身有多少弊端,都是社会发展的成果,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自由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条路将来通往天堂还是地狱,我不知道,但这不是我们不走,或者转身回去的理由。

任何在思想上抗拒现代化(并不特指抗拒某个技术,某种产品,而是抗拒不迷信的,讲逻辑的思维方式)的人,都是历史车轮前的螳螂,或者说,石头。

这些人包括但不仅限于:

1、迷信所谓天然食品,偏执地认为转基因农产品一定有毒的人(让他们吃一个月的纯天然牛肉吧,不用转基因玉米喂而是放养的,自己掏钱哦,还有穿衣服一定穿野生棉花纺的线制成的);
2、认为化工合成品一定对人的身体有害,梦想生活在没有化学工业的世界里的人(检查下身上有没有化纤,今天早上有没有擦护肤品,哦还有咱别开车,别住房子,别吃药);
3、住在钢筋水泥楼房里,享受着自来水、空调、无线网络,却整天诅咒工业文明扭曲人性,讴歌美好田园生活的人(咱就去西北荒漠体验一个星期?)
4、认为化肥、农药、大棚、地膜等农业科技都是”恶“的发明,是破坏天然存在的人(请他们回到明朝末年的陕西去看看,尝尝观音土)
5、懒得去购买或下载关于某科学话题的任何一本大学本科入门教材甚至中学生科普教材,却热衷于转发诸如”PX剧毒堪比原子弹“,”30个让你的身体保持碱性的秘诀“段子的人(已经懒得解释了);

P.S:如果楼主一直不修改问题描述,以上的文字我也不需要修改,vise versa; 嗯貌似问题修改了?鉴于有朋友留下了图片,打脸节奏依旧。

最后再次重申:我不觉得词条保卫战是”科普“,科普是给认知空白较多的青少年或者文化不高的人群增加知识的手段,不是给被扭曲的认知占满大脑的人做治疗的手段。

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保持平等的同时消弭百年来的宿怨?

宿怨?宿怨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冲突,不是以荷尔蒙和多巴胺,更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价值。

近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儒家文明圈率先开始工业化,加之人口/资源比过于严酷,统治阶级又恰好是旧军功贵族转型的武士集团,从而自然地成为了侵略战争策源地,作出了大量的侵略战争罪行,形成了与中、韩等国的“宿怨”。

虽然二战后日本实现了内政的民主化,武装力量的纯防御化,理论上没有再次对东亚大陆发动侵略战争的可能性,似乎“宿怨”不应再继续。

但日本在冷战中,作为西方阵营在东亚的桥头堡,担负着重要的前进基地使命,而恰好雅尔塔体系的东亚部分延续至今,某个不言自明的力量需要日本与中国保持“冷”冲突状态作为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因而中日之间还是存在外加的冲突可能,所谓的历史宿怨自然会进一步发酵。

东亚地区什么时候退出雅尔塔体系,回复历史上的常态政经秩序,什么时候这些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历史”宿怨就会自然消弭无形。匪特中日关系,中韩(南北),中俄,中南(南洋)关系,都是在历史常态中才处于稳态的。

狭隘的情感,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无聊的乡愿,于历史轮下不值一哂。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34909/answer/326535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天津民众驱赶 CNN 记者报道塘沽爆炸事件?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42534/answer/591820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证新闻自由,理论上是公权力的责任,实践中,灾害事件的亲历者们,通常会不会在第一时间就遵从知乎用户的思维方式,把“我要尽我所能保证信息被及时报导”放在首要地位呢?我看是不会的,毕竟爆炸冲击波可不是3D特效。(当然不排除本问题下某些回答者的确会这么做,恩,你们是一群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群有良心的人,一群大有益于某些人民的人)。事故、伤亡、恐惧,很清晰的递进关系,群体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既无法预测更无法控制,误解动机也好,敌视外人也罢,都是心理的防御机制、宣泄机制,和铺天盖地转发蜡烛一样,也和某些人对某些问题的哀嚎一样。我个人是很不欣赏,也从不实践此类行为的(不知道加粗能不能有助于阅读理解),但我理解人类作为生物的局限性,并承认这样的特性长期存在,在历史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我也在学习正确理解、合理应对这样的行为,恩,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愿面对,那还玩什么劲啊?适应各种不同的报导环境,是高素质新闻从业者的一个技能,从CNN相关人员的事后反应来看,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嘛,美国人也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怎么会不明白?呵呵)要追求真实的,一线的报导效果,就要接受此类意外事件,当然,以CNN记者身经百战的资历,此种情况应该不算严重,某些地方可是会无差别猎头外来者的。再直白点,如果政府公权力故意干涉报导,这叫损害新闻自由;如果被报导对象群体因为情绪激愤干扰报导过程——这本身也是新闻内容的一部分呀?也是你们追求的“真实客观”啊。总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是NPC,必须按政治正确的程序行动,否则就是不自由、不真实吧?所以回到问题,如何看待?像看待其他新闻本身那样看待。世界本来就是开放的,观察与被观察是相互作用的;笔杆子也好,自媒体也好,请记住你们面对的是人类,不是电脑游戏里的野怪。题外话: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某些人相信并疾呼新闻自由,客观报道,以此作为实现理想的法宝,一边又对自然的客观现实过程嗤之以鼻,大加挞伐,斥之为劣根性,那么你们应该是认为,虽然客观真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客观真实的解释吧?或者你们试图通过这样的对比来证明,这样的解释是某种优越的代表?—————————–赞同多了,补充内容分割线————————————–实际上,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命题:新闻事件的报导者,有没有客观中立、超然不可侵犯的地位?按当今社会的通行价值标准,一般认为,应当是有的,这是新闻自由的一个保证。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取得这个地位呢?存不存在一个无时无刻都在发挥作用的第三方力量来保障这个地位呢?显然,任何走出过房门的人都知道是不存在的,当然,很多人希望它存在,有一部分希望自己来扮演,并努力实践着,嘿嘿。@一笑风云过 的答案提到了,法律规定: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现场报导活动前需要亮明身份并取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按我的理解,实际上就是通过沟通交流,使事件亲历人明白并认可报导者处于中立地位,从而消弭可能的误解这样一个过程。 考虑到语言障碍,现场这位美国记者很难和激动的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其孤身一人,没有助手更没有专业的设备、标志来强化这样一个身份识别的效果,所以遭到阻拦时他自己的反应也非常正常:先脱身,事后澄清解释。曾经在对华报道中有过一些负面记录的CNN电视台也并没有对此次意外事件过多渲染,还是说明他们是充分理解新闻报道的实践规律的,下次出现突发灾害,相信CNN记者一定会想办法不与人群产生误解。当然,反观我国某些人士,恐怕就不具备这些素养了,诚如 @Reek Zhang所言,其实消费受害者的现象,更多地出现在我国媒体记者的报导中,并且,这些所谓的新闻自由斗士,本质上是将他们的报导对象们看做一个移动的奖励库的。当这个群体作出的反应,不符合某些人的预期的时候,“义和团”的帽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出去了嘛。

鲁迅等人的言论和现在的「你支」、「贵支」有什么区别?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28015/answer/777076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以围绕它展开思辨,来展示某些话语魔术的虚伪与无力。

其实关于鲁迅的思想与文字,目前高票答案已经分析得很好,列位答主之珠玉在前,我就不多赘述,而是换个角度来展开吧。

事实上,作为书写者和思想者的周树人,和目前网络上泛滥的所谓批判者们的最大区别,就是身份和立场的区别。

这里我们不妨摘录鲁迅先生的一首七绝《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鉴于此诗出现在中学课本上过,这里就不浪费篇幅解读诗意了,可参考百度百科自题小像_百度百科)

有道是“诗言志”,显而易见,周先生既有写出结构严谨、文辞恳切的格律诗的基本能力,又胸怀“血荐轩辕”的情怀与志向,另外诗中首句还用上了罗马神话中丘比特之箭的典故,显示出作者的视野;诗题为《自题小像》,也的确是切合题意,把一个受过系统古典精英教育,同时又已经开眼看世界,了解西方文明,并且胸怀对民族与文明的沉重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形象完整地勾勒了出来。

这样一个人,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古老文明在全新的冲击下的迟钝与无力,自然地会选择“愤怒地呐喊”这样一条路,与其同时代的其他旧精英,也大多选择了相似的道路,只不过能力有别,方法各异而已。

那个时代的旧精英,虽然囿于见识和能力的局限性,不一定能提出正确的救国方法和道路,更不用说去实践,但不可怀疑的是他们本身对民族和文明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文明的最优秀的元素的沉淀产物,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受的就是“家国天下”的教育(传统儒家意识形态的优劣高低,这里先不去谈),他们的基础三观中,自然地包括了”承担国家与民族政治实践和文化教化的责任”这样的内容。

为什么对鲁迅和他的战友们来说,会有“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个状态呢?实际上对他们来讲,不需要强调什么“爱国爱民”的问题,按儒家意识形态对精英的要求,他们自己就是”江山社稷“的承担者,历史、家国的宏大叙事,是在这批人身上与个人价值实现了统一和融合的,是所以爱国就是爱己;批判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也好,指出国民性的缺陷也罢,是为了挽救自己身处其中的整个政治、文化、经济的体系,如一病夫受针石、饮良药,为的是祛除病根,是所以救国即是救己。

并且,鲁迅先生笔下的所谓“痛骂”也好,所谓匕首投枪也好,是根植于他的责任感,同时也与具体的斗争形势相适应的,我们后来者也许粗看文字,只能体会到表面的激昂与尖刻,但只要了解其人生平,通读其作品,自然不难理出背后一以贯之的脉络,也决计不会误解先生的用心。

子曰:听其言,观其行。鲁迅弃医从文,回国著书立说的经历早已为世人熟知,在其并不漫长的人生里,面对种种非议与质疑,诸般阻挠甚至威胁,他的斗争事迹也一一载著史册,就再以一首七律来总结好了: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虽然,现在的我们都知道,传统旧精英尝试救国救民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甚至其欲拯救的那个体系本身也被历史证明为不值得、不需要去救,然而这不是我们后来者恣意结构历史的理由,相反地,对那些鼓起勇气去做必定失败战斗的勇者,必须抱有一份来自历史本身的、冷静的敬意。不为其未竟的功业,仅仅只为人格本身。

那么,现代人中的“你国党”,或者说现代公共传播领域里甚嚣尘上的一些貌似惊人的言论的主体,又是何种身份,抱持怎样的立场呢?

其实抛开政治理论或者价值观的具体研究,直接看“你国党”日常所发表的言论,不难得出一些浅显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用于粗略的身份和立场的定位,已经足够了。

首先,这批人最热衷的是营造和鼓吹“疏离”——“贵国”,“贵支”这些表达,以及往往出现在他们文章末尾的“赶紧跑路移民”这样的结论,揭示的都是他们内心的一个取向:无论这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属性和前途如何,我们所做的批判,目的就是要把“我们”与“你们”隔离开来:“贵国”有不少问题,并且是“贵支”的先天不足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更优越的东西(可以是体制、文化等等),而代表这些优越性的呢,自然是“贵国”以外的“独立思考者”。

这样,他们为自己制造优越感的同时,也为被批判对象创造撕裂的前景,同时吸引观点类似的支持者,并且借助“政治正确”的价值大旗来为自身背后的利益之合法性背书。

再往后,我就不用多费笔墨了。

这其实就是他们同鲁迅等人最大的一个区别:虽然貌似二者都作出了尖锐的批判,但因为目的不同,也很明显地反映在了文字表达中(最高票答主有很详尽的介绍)。鲁迅等人是怒其不争,因而要唤醒熟睡的人们一起反抗;某些人是曲不由衷,要的是挥舞价值大旗,故作慷慨激昂的同时,悄悄挣下最大的一块肥肉,同时还擦干净自己的嘴角。

当然,这样的斗争手法,其实是很精妙的,也是很切合实际的,谁让这个国家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其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愈演愈烈、以至于不可调和呢?这些人的言论之所以有市场,有广泛的接受度,甚至能获得资本的青睐,正是因为他们说出了一些人渴望表达的东西呢。

不过,如今的世界,由于信息传播和经济运作模式的巨大变革,已经和鲁迅的时代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在过去,存在鲁迅代表的地主士大夫知识分子阶级这样一个集中了全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集团,我们可以将他们定位为“精英”——而在如今,这样的定位已经无法做到、并且也毫无意义了。

信息爆炸和教育资源供给的空前扩张,已经彻底取消了知识本身的稀缺性,同时也消解了话语的垄断性。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能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同时也无可避免地被笼罩在公共话语的轰炸下。这个新纪元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人——事实上,是几乎所有无意识的大众——都还没来得及习惯新的规则体系。明明信息传播本身已经去中心化了,却还是有大量的听众,对信息背后的主体怀有毫无戒心的信任,以及毫无必要的敬畏,仿佛百十年前那些妙手著文章的大家仍然还活在网线的另一端一样,而那些泛滥于朋友圈的谣言帖营销文,依然被转发者们奉若神明。

是的,如本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种话语魔术甚至骗了知乎上不少人。其实鲁迅也好胡适也罢,这些旧时代的文人精英,同信息爆炸时代的媒体人根本不具备任何的身份上的可比性,这和他们的观点、文字水平都没有关系,而纯粹只是“中心”和“伪中心”的定位区别。鲁迅受过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必须是一个承担责任的意见领袖,因为他的同胞绝大部分不识字,识字的人里能思考民族前途问题的也是少数,他的铁肩担的应该是、也的确是道义。至于如今的传播者,他们有没有铁肩我不知道,但一定担不下除了利益之外的东西。

当然,我没有批判谁的意思,我只是描述一种存在。

一个合格的信息爆炸时代的公民,应该做到的是把信息特别是文字看做寻常的产品,而非纸笔时代的“文章”,而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最好也放弃对历史人物一般的评价眼光。包括对本篇文字也是如此,键盘后的我,和显示器前的你,不过都是信息大网中的一个节点罢了——就用这一句人生经验,作为这篇回答的结语好了。

PS:也许有读者会认为文末的内容似有离题,但真的有么?

《哈利·波特》中空白的19年间发生过哪些事?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92431/answer/500011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高票的小朋友抒情散文写得很好,奈何没有回答问题。。。或者说,是写“自己读完后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书中的故事是什么”,上知乎可以这么写,高考作文还是千万记得切题啊!

感谢另外两位答主列举了罗琳设定的HP故事线中各位主配角在故事结束后的人生走向,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畅(nao)想(dong)出很多丰富的情节。

刚读完HP系列的时候我才摸到成年的门槛,三观比较不稳定,当时没觉得“十九年后”多么特别——不就是英雄回归家庭温情么?但唯独对一个细节十分不理解:德拉科-马尔福也携家带口与哈利在站台相见,虽不能说“一笑泯恩仇”,但至少可以证明马尔福本人在这十九年里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打击更谈不上清算,仍然正常结婚生子,其后代也可以进入霍格沃茨,而没有被打入另册。

可是,马尔福是对邓布利多之死负有直接责任的凶手之一(虽说邓本身就要赴死,但不能因为受害者快死了就免除加害者的主观犯罪意图),是反派头子生前看好的新一代干将,也是马尔福家族(食死徒集团最有权势的同情者和支持者)的继承人。

这么一个人,能安然活到十九年后,这不能用简单的“他幡然悔过”解释,一个有决心、有能力、有办法的食死徒,就算屈服了,能说他就绝对无害么?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里头的关节。

可以想象,这段时间里,虽然伏地魔已经死了,食死徒们也被关进了阿兹卡班(摄魂怪被撤消了,也就是说不会死在监狱里),新一代功臣慢慢进入魔法部任职,但是,显然英雄们没有能力对这些盘根错节的集团进行整体清算。

因为“巫师的血很珍贵”(伏地魔也不愿杀死纳威),这个小圈子精英团体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的(就连邓布利多也承认这一点),同时也因为,把所有罪责推给一个死去的魔头,是让剩下的人好好活下去的最好的方式(这个解决方法也适用于我们麻瓜世界的说)。

可以推测,在最终决战后,少年英雄们消灭了魂器,食死徒或者束手成擒,或者作鸟兽散,金斯莱接任魔法部长,这之后,主张平等对待麻瓜的”凤凰派“占据主流地位,把过去乌姆里奇之流把持魔法部时留下的种种错案平反昭雪,并在宣传上发动攻势,清除”纯血优越论“的遗毒,进而发扬光大“巫师爱平等”的宗旨。

这个场景,其实应该和二战结束后西欧清算纳粹的过程是相通的(HP的设定本来就来自这段历史,伏地魔等于元首,德拉科-马尔福大概等同于马丁-鲍尔曼?),不难推测,决战之后的几年里,不断会有前食死徒或者其同情者在报纸上发表忏悔的文章,表示自己要同过去划清界限,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云云,而主流舆论也会对他们报以宽容(“改正了就是巫师好同志”),对他们过去犯下的罪责,只要不涉及血债,一律予以宽大处理;特别是对伏地魔专权时期,级别较低,不靠近食死徒和伪魔法部核心的巫师,甚至会完全豁免其法律责任,以“年少无知”解释他们过去助纣为虐的行为。最后,巫师世界重新建立起了和谐的社会攻势。

与此同时,大量麻瓜出身的巫师被提拔重用(以赫敏-格兰杰为代表),他们纷纷接受采访,畅谈在新时期自己的体验,“受到了最为公平的对待,能在自由的环境中,为巫师世界的改革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云云。

在这个主线下,可以脑补出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吃饭去。。。慢慢更新。。。

二战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作者:吴天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76520/answer/47883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人提到了日军在东南亚虐待战俘甚至吃人肉的事例,我做个补充,其实日军在东南亚战场的种种丧心病狂的作为丝毫不逊于侵华战争的那些。在马来亚和新加坡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先任参谋)的日本陆军参谋军官辻政信(辻政信),先是参与了新加坡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_百度百科)(肅清大屠殺),随后在本间雅晴麾下的第十四军参与了巴丹战役,并直接发出了“巴丹死亡行军”的命令,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虐杀战俘的惨剧,据一些记载称辻政信曾经下令让士兵食用被处死战俘的肉。参考:解密巴丹死亡行军中文维基:巴丹死亡行军英文维基:Bataan Death March比较系统的介绍此人经历的文章:豺狼的脚印―当然,日军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如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犯也为大家所熟知,所以辻政信的这些作为虽然残酷而邪恶,但还远远不能称之为“细思恐极”,我要介绍的重点是这位“豺狼参谋”在战后的结局,这才是“细思恐极”的地方。盟军在东南亚转入全面反攻后,时任驻缅33军作战参谋的辻政信大佐也从密支那仓皇败退,1945年停战前此人还滞留在东南亚,“6月,被任命为驻泰国曼谷的第39军作战主任参谋。7月15日,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18方面军高级参谋,参谋长是他在关东军的上司花谷正中将。”终战后,他明白自己一但落入英美盟军手中,难逃被审判甚至绞死的下场,于是他隐姓埋名化装成和尚逃离了曼谷。一般逻辑,战败的军人潜逃第一目标肯定是回家,但此时日本仍然处在美国海空力量的全面封锁中,要回去谈何容易?辻政信究竟是如何安全脱离战区并活到战后的呢?“日军投降后,辻政信为了躲避英军的搜捕,由军统机关安排,辗转经河内、重庆于1946年7月1日到南京,被安排在国防部第二厅“第三研究室”办公。”是的,同为二战被侵略国的中华民国的情治机关和国防机关,掩护并收留了一名罪行累累的日本军官,甚至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同时受聘的还有级别高的多的冈村宁次大将),直到后来的内战中这个政权左支右绌,才将这些“顾问”遣送回国。二战中厮杀得你死我活的两个国家、两支军队的军人,却在战后“化敌为友”,甚至不惜违反战争清算的国际共识,这才是令人“细思恐极”的地方。当然,时任中国军政部门负责人的领袖人物并非人像孩童,做的决策都是有目的、有理由的,庇护、容留日本战犯为其效力,显然是为了利用他们的能力帮助自己;也许,战争中敌对政权的矛盾,要让位于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但这种违反人类良知和国际共识的做法,也给作出这种决定的政权本身造成了政治上的失分,并更加清晰地反应出了它的性质。后续剧情是这样的:“辻政信于1948年5月26日回到日本以后,四处躲藏,直到1950年1月1日占领军总部宣布战犯搜索结束以后,辻政信才敢公开露面。”随后他摇身一变成了议员,还多次出国访问,最后一次出现是在老挝,然后神秘消失在越老边境。。。’“1952年他成为议员,曾经会见过周恩来和尼赫鲁。1961年他向参议院申请了40天休假,据称是去北越并于4月4日出发,但是过了5个月还是没有消息。据调查他在4月21日于老挝和原日军军官的会谈就是最后一次出现,之后就化装成僧侣向贾尔平原出发了。关于他的结局的推测五花八门:包括有在越南参加反共军,被老挝游击队巴特寮处决,被CIA暗杀和在古巴当卡斯特罗的顾问等。”

美国如此强大,为何韩战,越战中均战败?

@鬼狂歌
的止盈点止损点理论非常到位。

简而言之,朝战和越战都是冷战中美国试图打破地缘平衡的努力最终失败的例子。

罗斯福去世后,继任的杜鲁门缺乏全局性战略眼光,加上麦卡锡集团的兴起,在对外政策上片面强调意识形态输出和反共布局,忽视了地缘的平衡。朝战是妄图以局部战争的投入达成全面战争也未必能如愿的战略目的——将东北亚方向上中国的缓冲区压缩到0,把东三省变为冷战对抗前沿。如果说前期的全面进攻,有麦克阿瑟的独走和对中国军队出兵的速度、战斗力估计不足的因素,那么五次战役结束以后仍然持续消耗战而不是以体面姿态退出战争,就是美国方面的决策失误了。实际上当五次战役结束后,战线基本稳定,狭小的朝鲜云集了双方数百万地面部队,而美国限于战略重心与对抗重点都在欧洲这样一个大前提,不能采取诸如两栖登陆、战略轰炸等擅长的方式打击中国本土,被迫在山地打消耗战——这样的事实已经意味着失败。

越战则是更加吊诡的,首先美国国内的环境已经不利于长期对外战争了,黄金时代的经济繁荣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美国人民不愿意活在意识形态对立的阴影下。而60-70年代正好是苏联总体实力快速扩张的时期,美国的决策者看到了在东南亚方向遏制苏联的必要,却错误地(再次)选择了介入手段,整个越战中,美军地面部队始终在越南南方与游击队捉迷藏,空中力量则在苏、中成套援助的防空体系面前损失惨重(彼时的苏联远不像二战后那么虚弱,中国更是已经有了现代化军事体系),”有限度干涉“这样的隔靴搔痒的方式,根本不足以在两个大国的战略核心利益所在的地区形成突破。

技术上,美国是不缺乏击败对手的能力的,无论是北朝鲜、北越,还是中国、苏联,可是美国人缺乏的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正确的资源规划,正确的决心。

试想,在击溃金日成主力野战兵团以后,联合国军迅速与三八线停战,然后南北朝鲜和谈,提出一系列限制双方军事化的条款,半岛两个政权去武装化——此时中苏根本没有出兵干涉的理由和必要;然后像真实历史后来那样以经济利益输送给南方,建设如西德那样的冷战样板,不要支持朴正熙等独裁军阀,而是用政治经济资源收买南劳党,适当时机扶植一个不那么激进的南方政权,提前与北方妥协,分化北朝鲜劳动党(60年代之前金日成并不是一言九鼎的,详情百度”延安派“),把西方阵营”软实力“发挥到极致。——试想这样东亚地区冷战的形式就会很不一样了,当然美国50年代的内政环境的确不允许华府当局做任何意识形态上的妥协,只能说是历史无奈了。

越南方面同理,吴庭艳政权可以说是少见的几乎把所有支持者都推向对立面的傻逼统治集团。。。但凡美国人在政治上稍微灵活点,怎么会提前让越南统一啊!!!(这对中国也很被动啊!1979说明了一切!)。换个思路的话,就算一定要除胡志明政权而后快,那也应该发扬美军战略机动的能力,直接突袭金兰湾——当然这就要冒和苏联全面开战的风险了。。。所以这种战略规划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

美国人的问题是他们的力量来的太快了,太迷信力量本身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这种智慧,新大陆应许之地被惯坏的牛仔们暂时是学不会的。

武汉人的现状如何?

作者:浅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958232/answer/9950283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回答仅限两山医院没有建成之前情况,现在两山,方舱都已建好,政府开始一步一步的实现应收尽收,转移前期在家隔离病人,排查发热人群,核酸试剂检测正在病人之中逐步进行,终于看到了希望。等到希望到来的人,祝早日康复出院。那些与我们长辞的人,愿安息,无灾病。

以下正文:

身边的几个朋友都感染了肺炎,妈妈的朋友也有感染的,没有核酸检测试剂,没有病床,医院不收。轻症的回家自己隔离,熬成了重症,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重症的快要死了,尤其是妈妈的朋友,两个老人,孩子不在身边,男的快不行了,女的也被感染了。

社区里面好几例被感染或者确诊的,社区瞒着消息,不让业主知道,说我们知道了也没用,只会恐慌。我们也不知道国家要求社区对辖区内的居民是透明通报,还是要求务必隐瞒。

朋友在家隔离一天比一天严重,两次拍ct,肺部感染扩散,医院不收。确实是没有床位了,医生也没办法,他们也无可奈何。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医生无辜,病人也无辜,那些回去等s的人是何等的绝望。

各个微信群里不让讨论与疫情有关的消息,群主都接到通知,不当言论要被封号。真实情况官方不让报道,官方除了疫情通报,就是一片和谐。自己私下转发就是谣言,要封号谈话。

而我们身边就是活生生的亲人朋友,高烧几天,肺部扩散,一次次找病床,找医院,一次次的被推回家里等s。我们这种小民,人微言轻,知道又能怎样,只能认清现实,认清社会,看着网上一堆何不食肉糜的人发关于疫情的段子,调侃。没有核酸试剂就不能确诊,不确诊就不能住院,想住院就要确诊,想确诊就要核酸试剂,但是每个医院都说没有试剂。没有试剂,连疑似病例都不算,就算死在家里,都不接入官方数据的。

面对灾祸,千万别有事,不生病,在家无聊,休息,放假,找乐子,上网看新闻,看段子,发发朋友圈感慨疫情的严重,医务人员的不易。一生病,高烧不退,高烧反复,难受,去医院,排队,排队,一堆人,没试剂,无能为力,开点药,回家吧,越来越难受,再把上面的步骤重复一次。

快死了,可能有医院收治,可是那时候已经从轻症熬成快死了。或者,到死了,都没有医院收治,死在家里。又一个普通肺炎病人不幸去世,家人火化收骨灰,完事。等到春暖花开,樱花绽放,疫情得到控制,一切皆大欢喜。又有谁会在意那些从轻症熬到重症,得不到治疗,在绝望中,最后化为一抷黄土的可怜人儿呢。

在这场疫情中,但凡身馅其中,知道一点真相的人,都会心寒血凉吧。而那些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就那么走了的人,也许真的是社会尽力了,我命由天不由人。

为什么很多新兴耳机品牌,或者播放器厂做的塞子,完成度都感觉很高?

谢邀。

疫情加大雪,北京的外卖要等一个小时,挑点不会给小管家增加工作量的问题回答吧。

塞子完成度高,是因为这些塞子都是贴牌生产。这些品牌,单纯就是出了个所谓“品牌故事”加上销售渠道。在真正的产品设计和品质管控上,他们出了个寂寞。

有个神奇的网站,叫http://alibaba.com。

1pic

这是我输入 sony headphones oem的结果,你能在看里面看到一堆为sony生产耳机的厂商。不过,有不少其实是JBL、铁三角这些品牌的代工厂,为了流量优化加了sony的关键词混进来。

JBL也行呀,不丢人。

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很多产品图片看上去不是那么“sony”。这是因为著作权和专利原因,厂家不会直接放上客户产品的原图,而是放个近似图。

但是你和他们聊聊天,他们的客服可以直接到车间里拍给你看,证明某家大牌的货就是他们做的,非常耿直。

(警告:阿里巴巴的客服常常一天才回你。虽然都是阿里系,但千万别把这当淘宝)

在阿里巴巴上搜很多产品,对于不了解供应链的普通消费者,会是一种冲击。这将是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他娘的是有多低。

例如TWS真无线蓝牙,一般代工成本六十到七十,售价在三百到499;用料好工艺工序好的,代工成本也就是一百出头,售价一般在799,有的会飙到999。

多出去的钱,就是给京东给淘宝给大V给链接给抖音,要么是交了线下的房租人工。是“获取商品”的成本,而不是“制造商品”的成本。

所以什么叫方案成熟现成模具供应链完备啊?就是工业设计不用动,还是那套模具,所有元器件就在仓库里蹲着,你直接给钱做货就好。

战术后仰.jpg

当然,MOQ这三个字母注意一下,最小起订量。虽然很多小厂真的能给你50个100个起做,不过多数实际上还是要下个两三k才接单。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上的报价都是在一个区间内。

不过假如你是土豪,上来就下100k,那那个报价也就是个摆设,还能往下压。

说来奇怪,买个水果还要看原产地,恨不得数字标签区块链无人机能用的都用;买个耳机,天天吹喇叭吹线材吹失真,结果一帮牛逼哄哄的,连耳机那个喇叭有几个顶级的厂在做、品控标准和工艺特点是啥,都说不清楚。

莫非是因为大多数都是大陆本土生产,所以吹起来没逼格?

也是,精准的德国工艺,一听就钱包发骚;你一说东莞横沥镇三江工业园、东莞上沙第二工业区,妈呀,逼格就跌了。感觉像和斋藤飞鸟为爱鼓掌到一半,她腼腆地对你说:

大兄带,逮劲不?

泄了泄了。

不行,得收收。虽然一直吐槽耳机的智商税,但实事求是地讲,有些小厂牌用了新方案新工业设计,还要动模具、备料、培训产线工人,市场不明朗流量成本又宰人,采购量小元器件商报价高。

Forecast下得战战兢兢,贵点也能理解。

慢慢来吧,还在8848这个阶段呢。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8544617/answer/10017172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在这次「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收获的感悟有哪些?

任何一种成型的制度,只要能贯彻执行好,没有太差的。向下负责有向下负责的好,向上负责有向上负责的好,只要执行清楚,这原本是没有优劣的。

怕只怕牺牲组织度换增长的时间久了,集又集不中,分又分不下,最后收敛成了分封制。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反而是上下都要对中间负责。上面管不动,下面惹不起,垄断链一形成,比垄断恶心一亿倍。

还是那句话。我是个屁的利维坦?我要是利维坦,事情会搞成现在这样?

作者:寒冰射手曹草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453352/answer/10028153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外国科学家有哪些黑历史?

苏联的特罗菲姆·李森科。这老小子提出作物要高度密植,就是让农民种植的时候,把作物的种子培植地非常近,因为依照他的理论,同一种群的植物不存在相互竞争关系。由于他在苏联农业领域的影响力,这种做法在苏联境内被大规模推广,甚至扩展到苏联的同盟国。结果。。。饥荒。。。饿死人。。。

作者:Coldstrea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064753/answer/7975785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府为什么回避道歉?这会影响其公信度吗?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354714/answer/10030578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年老问题,谢邀。

题主居然是从《Making a murderer》这部纪录片里有感而发,握手。我尤为喜欢这片子,因为除了它底子好,配乐还是由Gustavo Santaolalla操刀。《The last of us》的配乐也是他负责,都有种颓唐的愤怒感。

回到问题。

政府整体上,其实没有太强烈的动机去回避问题;但是具体到官僚个人,则彻底反过来。这就是官僚体制的通病,不分古今中外。

所以在观察一个体制时,将其视之为一个整体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小声bb:这也是为什么我极度讨厌官方玩拟人玩简化概念)一个体制是由无数个具体的个人组成,这些个人最基础的弱点,就必然能组成这个体制最大的弱点。

例如脱责。

有些局面,在北京出租车司机师傅的眼里,就是找两只替罪羊的事儿:总会有事情办砸,总会有人能力稀烂。捅了篓子大伙怨声载道,你扔俩小的出来交代交代,这事不就过去了嘛。

哎,说得轻巧。

谁都知道公子献头,但怎么献、献谁的头、什么时候献,都是大学问。级别太低不足以服众,级别稍高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谁都不是身家清白爬上来的。那问题来了:

他同不同意?他背后的大哥和派系同不同意?

这涉及到大量的政治资源交易与赎买,首先就是一个复杂的谈判过程:当下事态的急迫性、你这块的失职程度导致的相应让步、后面的补偿程度、与上头和派系的距离划分,种种不一。

同时还有大量流程性事务要安排:怎么通过大量文档和法规,把上面的规划落实到可以归档的流程里,形成可以公开的说辞和材料,又是一堆事。

最后还要安排补位的人事:肥差是谁、苦差是谁、新的势力平衡、新旧派系的融合调整。这里还有一堆沟通事宜等着。

看着烦吧?

哎,这还就是官僚体制真正的精髓所在。

像日韩,因为封建残留太重,门阀势力太深厚,在转型民主体制时,天然带有浓厚的脱责色彩。

各级官僚是真正意义上的门生故吏组成,韩国的SKY,日本的旧帝大,一级级从青俊精英中选拔。

这些青俊在入门之初,就带有强烈的依附性。注意,这种依附不是依附中央,而是依附门阀,所以内部形成了严密的派系划分。

随着他们的成长,根据他们的背景、能力和机遇,分别进入不同层级。在倒霉的时候,其中的某些人,就要出来演公子献头。

你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是跟着某个大哥某个派系。现在民众有怒,上面已经决定了,你来唱大戏。

你能怎么办?上台三鞠躬啦。

不然你以为说自杀就自杀?真当民族性啦?

日韩的政府公信力其实还是可以的,就是社会氛围压抑。民众虽然很难感知到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逻辑,但是这种氛围会慢慢渗透整个社会。

美帝有点特殊。

美帝是个非常年轻的帝国,也是帝国中少有的、以个人为核心理念的异类。

别拿大英帝国说事啊,大英帝国是正儿八经的集体主义批着一张张扬个人的皮,美帝是他的逆子。

所以美帝的官僚体制,其实相当不成熟。也不能说不成熟,应该说,相当的不稳定。

一方面是强烈的个人主义内核,一方面是官僚体制天然的压抑与平庸化。所以美帝的官场,常常充满戏剧性,充满了天天上头条的潜力。

美帝的民众天然同情个人,整个媒体氛围都倾斜于个人叙事;而基于个人主义形成的州权又长期与白宫在各种领域扯皮,自行其是。

因此当你一部纪录片出来,50万人向白宫请愿特赦史蒂芬,这就让当时的奥巴马很尴尬。

他没这权力。

好吧其实有。但是就像钢铁雄心里的政治点数一样,奥巴马没有这个政治资源。特赦史蒂芬——某种意义上就是道歉——意味着下面的州郡搞砸了,但就算你是美国总统,就算你用道歉这种迂回手段,你也没资格来给我威斯康辛州难看。

除非你和我们做点交易。

但白宫有必要吗?没必要呀,民怨沸腾,又不是沸腾我白宫,沸腾威斯康辛嘛。那我奥巴马表示严重关切和深深的同情就好啦,民众对我照样印象加分呀。

剩下的事情,大家按照流程来办。该举证举证,该上诉上诉,程序正义。

于是州郡为了保护自己,继续动用司法流程来周旋,警方也积极配合,交叉掩护;而激昂的民众则为渴求大新闻的媒体和渴求扬名立万的律师们提供大量资源,跟他们干。

顶尖的技术手段、一流的律师和记者、有名望的老法官和老警察,都陷在这个漩涡里。

诞生了很多英雄和故事,有的温暖人心,有的午夜生寒。但是抽离一看:

这不就是一起村里的疑似奸杀案吗?实在不济,演一出青天大老爷一撸到底拍板翻案沉冤昭雪,不就完事了吗?你还废那事干嘛?(黄渤.jpg)

但,这也是美帝的滋味所在。

常有人说“摸着鹰酱过河”,我们摸了军事摸了技术摸了国际事务,但几乎没摸社会治理。

美帝的公信力有下降吗?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纪录片里比比皆是各路民众对美帝司法体系的吐槽,不对,应该是谩骂;

贫困所导致的生活拮据,请不起好的律师乃至无力应对司法体系的正常流程,知识差距导致对基础文书的无法理解。在纪录片里有着广泛的暴露;

案件细节曝光后引起的全国民众反弹,甚至是愤怒,加上民意汹涌后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力感;

这公信力肯定是下降了。

但民意聚集起的司法资源和媒体资源,形成全新的对抗,进而一种社会共识:

既然认可了游戏的玩法,我们就在这套玩法下践行我们坚持的正义。

大量新的刑侦技术应用到采证举证过程中,大量的法律细节被挖出来,对喷,妥协,修改,继续喷。

双方都有坚持彼此信念的人,坚持程序正义的,坚持司法不公的,坚持资本统治一切的,坚持反对民粹的,统统放到台前,你说是养蛊也好斗兽场也罢,打起来。

打着打着,新的动态平衡。

好像也没下降得那么严重。

好像也留下了一点遗产。这是不是榜样我不知道。因为毕竟美帝太异类,什么山巅之城昭昭天命都是扯,就这个个人主义,真是帝国主义中的异类。

他的社会治理模式代价太大,很多成本我们完全无法支付。结局也不明朗,今天看着像是人类灯塔,明天感觉就是东林党再现,药丸。

但是美帝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我们这个环境中不可能实现的社会实验,其中有丰富的操作细节可以学习。毕竟政治的精妙,都在细节。

读读《寻乌调查》就能理解细节的致命性。

政府道歉,会不会影响公信力?长期?短期?怎么道歉?谁道歉?为什么而道歉?其实都在细节。

这也是政治恶心人与迷人的所在:烹小鲜。

小鱼菜难做啊,去鳞去肠处理烦,火候把握微妙,动作要柔,还不能多动,动多则散。

最后,这文写的又长又臭,放首《Making a murderer》的main theme缓缓:分享Kevin Kiner and Gustavo Santaolalla的单曲《Making a Murderer Main Title》http://music.163.com/song/551370409/?userid=30904369 (@网易云音乐)

站在2018–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冷思考

本文版权归作者 Mr. 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91134/

此文中我主要讨论和介绍几个本书中和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概念和观点,解答的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问题。作者某些叙述相对累赘,大约是出于详备考量,但对于许多没有足够时间的读者来说,可能领略个大概,抓住几个核心问题就可以了。在下文中,我将保持中立观点,主要帮助总结彭文生在本书中的叙述,以飨读者。

第一,为什么M2增长这么快,为什么通胀没有跟上来?

第二,用通胀来去杠杆,其可乎,其不可乎?

第三,影子银行和MPAz到底是什么东西?

第四,面对下行周期,政府应该增加赤字吗?

第五,负利率对银行业的影响究竟几何?

第六,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究竟何等纠葛?


  1. 凯恩斯和哈耶克对货币中性观点的批判

货币中性理论的精髓是如下公式:

MV = PQ

其中M是货币存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Q是商品交易量。货币数量论的精髓是货币中性,M的变化不影响Q,只导致P的变化,这里V是给定的,取决于当时的致富技术,社会习惯等。但中国M2/GDP大幅上升的原因不能用朴素的货币数量论来解释(货币多了,通胀就会增加),因为要考虑货币的储值功能,也就是资产配置的视角。流动性偏好理论包含资产价格的传导作用,比货币数量论更贴近实际。M2之所以大幅扩张没有带来恶性通胀,是因为作为流动性资产其攻击增加促使人们更多地配置风险资产,尤其是房地产,其结果是房价上升,而不是一般商品与服务价格衡量的通胀(CPI中包含房租价格,但不包含房产价格),这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视角。奥地利经济学派哈耶克则从结构角度解释价格指数的变化,认为价格指数可能掩盖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失衡。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情形,经济中一部分人和企业的风险偏好下降,货币需求增加,他们减少消费和投资支出以累积货币,为了抵消由此带来的总需求下行压力,央行增加了货币供应。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增加的货币供应正好落到货币需求增加的这一部分企业和个人手里,相互抵消,与其相关的商品价格不变,物价指数不变。但现实中,增加的货币供给往往不能对应货币需求。在信用货币机制下,一方面风险偏好下降的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信贷供给一般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相对于财务状况比较好,抵押品价值比较高的企业和个人,那些面临财务困难的不易获得银行贷款,结果是增加的货币供应落到增长已经比较快的行业(如泡沫上升期的房地产),带来相关的需求和价格上涨压力。这部分支出扩张可能抵消那些支出减少的行业和个人的影响,总需求不变,价格指数不变,但相对价格变化了,经济结构恶化了。结构扭曲最终不可持续,导致周期下行。

  1. 通胀与去杠杆

这就联系到现在常说的“通胀去杠杆”观点,来化解地产价格过高的问题。事实上,如果物价上升源自政府的财政扩张,其作用的着力点是基建投资和社会保障,多大的财政赤字才能使其外溢影响对高杠杆部门和企业带来实质帮助呢?如果通过信用货币推升通胀,在信贷和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紧密联系的背景下,其结果要么是信贷难以扩张(在房地产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要么是信贷扩张刺激泡沫进一步吹大,杠杆率不降反升。

  1.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包括三种形式的融资活动。第一种是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进行的信用中介,一个重要的形式是银行向零售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放在货币和债券市场,但在某些时候也参与股票市场,这类业务有点类似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第二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的信用中介活动,例如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这些机构通过银行向高净值客户和企业客户募集资金,由于资金的成本比理财产品高,其资金投向是利率较高,风险也较高或存在政府隐性担保的项目,包括房地产开发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第三种是民间金融,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中介活动。

影子银行扩张的结果是M2低估了流动性资产的增长,其作为广义货币的指标意义减弱,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制定和执行的难度。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资产对银行存款有没有替代作用呢?可以想象一个简化的情形,存户甲用一部分银行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然后这个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通过中介贷款给了企业乙,企业乙再把这笔资金存回银行。表面上看,这笔钱还是回到了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上,对M2没有影响,但表内贷款创造存款的速度降低了,同时,多了一笔表外的贷款和理财产品。如果企业乙不把获得的资金存回银行,而是购买了另一款理财产品,那么资金再银行体系表外循环的链条更长,对银行存款的抑制作用更大,而表外信贷和流动性资产增长就更快。

  1. MPA是什么,有什么用

宏观审慎监管的着力点是结构,但有系统性的影响,两者是互补的。如果宏观审慎监管的着力点是总量,就可能和货币政策产生冲突,典型的例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新兴市场国家往往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工作,近几年中国央行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可以被视为添加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元素。另外宏观审慎监管有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但主要是数量型工具,比如房贷首付比例要求,流动性覆盖要求等,逆周期资本缓冲是数量和价格型工具的混合体。为什么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偏数量型?如上所属,宏观审慎监管本质上是结构性政策,而价格型工具作为结构性政策手段的效率并不高。一个类比是再利率受管制的时代,必然要求有数量管制的配合,没有贷款额度的管制,利率管制就难以持续。

  1. 下行周期与政府赤字

一个基本宏观经济恒等式是储蓄等于投资。我们把经济分为四个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对外部门,总储蓄等于这四个部门储蓄之和。企业储蓄是企业利润减去派发的股息,政府储蓄是财政盈余(赤字就是负的储蓄),来自外部的储蓄是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是储蓄流到境外),把这些关系代入总储蓄,得出以下关系:

企业利润=投资+企业派发股息-家庭部门储蓄+财政赤字+贸易顺差(Kalecki-Levy利润公式)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赤字变化上。政府负债支持的支出比税收支持的支出对总需求的拉动力度大。再经济增长下行的时候,财政收入下降是正常的。如果政府加强税收征管以增加税收,对非政府部门来讲更是雪上加霜。从金融周期角度看,财政赤字代表资源从政府部门转移到非政府部门,对降低企业部门债务偿还负担有所帮助(因为间接增加了企业利润)。

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储蓄者有流动性偏好,也就是再总资产中配置一部分期限短,安全性高的资产,而投资的期限相对较长,风险较高,需要一个中介做期限转换,也就是承担期限错配的风险(银行因为民众提供流动性而收取费用)。传统上,期限转换通过银行进行,银行一方面给家庭和企业(储蓄者)提供流动性资产,另一方面给其中的投资者提供贷款。政府也可以祈祷这种期限转换的作用,比如发行债券(负债)支持基建投资(资产)。因为政府有发钞和征税的能力,所以承担期限错配的能力要比一般金融机构强,有助于降低金融不稳定风险。在私人部门负债由过度扩张到收缩的过程中,政府债券能起到反向对冲的作用。这种缓冲作用源自政府征税和发行货币的能力。

  1. 负利率和银行

负利率政策有再分配影响。利率下降有方向相反的两个效果,一个是替代效应,因为储蓄的回报率下降,储蓄意愿降低,部分明天的消费提前到今天;一个是收入效应,负利率降低收入,导致消费者削减开支,增加储蓄。在关于负利率政策的讨论中,主流观点似乎在强调低利率的收入效应,也就是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媒体的一些报道也渲染了这个问题,对欧洲和日本这样的老龄化社会而言,负利率对退休金和保险公司的财务可持续性带来挑战。现实中收入效应真的大于替代效应吗?再分配影响比一般想象的更复杂,也需要区分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家庭部门总体来讲是净储蓄者,其净收入受损,影响消费。借款的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受益。但在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高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低利率投资的刺激可能有限。就家庭部门内部而言,一般来讲借款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储蓄者,净收入从储蓄者向借款人转移,促进消费需求。另外,利率下降刺激资产价格上升,短期有利于消费,但加大了贫富分化,不利于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1. 房地产与去库存

待售住房背后是开发企业的负债,去库存增加开发企业的销售收入,改善偿债能力,降低金融风险,看起来好像是一箭双雕。但带来的问题是房价在已经高位的水平上大幅上升,投资者呈现非理性行为。市场的疯狂最终迫使政策转向,限购,限贷回归,政策似乎回到原点,但一,二线城市房价更高了,至于库存,新增的投资将增加供给,投机性需求降低后,还将面临如何消化库存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和一般商品不同,住房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虽然大家买房主要是为了居住,但一点保值增值冬季都没有的“刚需”很少。如果没有增值保值冬季,租房即可。房地产具有很强的“金融资产”属性,决定资产需求的是预期收益,预期房价上涨,需求增加,也就是一般讲的买涨不买跌。作为投资品,要消化库存,必然意味价格上涨。从更深层次讲,地产去库存和一般商品去库存概念有很大差异。因为房地产不是消费品而是耐用投资品,所谓去库存只是改变持有人的身份,也就是房地产从地产商转手到了购房者,其物理形态和数量不会改变,也就不会被“消费掉”。而一般商品去库存是被消费掉了,比如煤炭被烧掉产生点,钢铁被用掉制造汽车。从整个经济来讲,房地产去不了库存(只有开发企业去库存),待售的住房和已经售出的存量房都是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

土地财政的涵义是土地供应由地方政府垄断,与地方财政纠缠在一起,造成土地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弹性很小,推升了土地价格,而土地价格又是房产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方政府是唯一的土地供应者,它在地价上涨期通过增加供应水平来平抑价格的动力是不足的。

政府卖地不同于税收。支持地方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有三部分:税收,发债,和卖地。税收意味着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也就是税收支持的政府支出对私人部门有挤出效应。如果政府发债筹集资金,由私人部门购买,就不是资源的净转移了,实际上是一种资产交换,政府获得现金流,私人部门获得资产(政府的债券),对私人部门来讲,净资产没有变化。发债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比税收小。财政行为是逆周期的,税收和支出具有自动稳定器得作用。但土地财政使得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带有顺周期得影响,增加了中央财政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压力。同时,地方财政的顺周期性掩盖了土地价格上升对其它部门的挤压,拉长了地产价格上升和信用扩张的时间,演唱了结构扭曲,负面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部分,关键是该收入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对经济的影响差别很大。如果是税收形式,比如房地产持有类税(房地产税)或者交易类税(印花税,增值税),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房产和土地价格上升,相应税收增加,税收代表资源从家庭和企业部门转移到政府,对前者支出有抑制作用;反过来,在经济和市场不好的时候,房价下跌,相关税收减少,非政府部门对政府资源的转移下降。如果政府收入来自于卖地所得,情况就不同。土地买卖是一种资产交易,政府获得现金流,开发商获得资产(土地),开发商的净财富没有受损。恰恰相反,在繁荣时期,土地价格上升增加土地所有者的净资产,财富增加促使他们扩大投资,而一旦价格下跌,负的财富效应会紧缩投资。还有一个导致周期性的因素是,地方政府融资条件介于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之间,带有较为典型的顺周期性,经济好的时候融资条件改善,经济不好的时候融资条件恶化。

平时骂医生的那些人,等这次瘟疫过去后,会好一点吗?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559811/answer/10066475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会啦。

这几天电影《传染病》火爆了,b站观看数快300万。其中有个情节:

疫情爆发后,美帝政府和医疗体系都没搞懂怎么防疫,大批医生护士被感染,护士工会决定在新的隔离方案下来前,发起罢工。

弹幕长啥样?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自 由 美 利 坚、资本主义的甜美空气、传 统 艺 能,诸如此类。

问题是:美帝的护士这么干,完全合理。人家是雇佣关系,没有有效防护措施为什么要冲上去?多送几个人头来感动一下路人?要病大家一起病?

“天闹黑卡板载”式防疫?

电影本身都用了一句台词来解释:我们把健康的人送到得病的人身边,然后祈祷他们不被传染,这简直荒谬。

某港最近医护人员罢工,被骂烂了。

该骂,确实是烂人挑事,临阵逃兵。

但是在推特上细看,就算四千多罢工的医生护士都是烂人,还是有一些医护提出了很客观的要求:

本地医护人员后备不多,物资也不足以应对大规模疫情。现有三个关口,六成大陆旅客从此进城。能否先封关,处理完本地疫情后再逐步开放?

没毛病呀?

武汉是个赤裸裸的反面教材。中部一线大城,医疗资源相当充裕,前期被一千多病患直接爆仓;

全世界都在疯抢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今天应该过三块钱了,过去不到一块,处处缺货;

内地城市互相封锁,从武汉人不许进到湖北人不许进,到今天的温州人不许进。省与省互封,省内市与市互封,最后落实到市内村村互封。

封锁、内部隔离、扑灭火星,专家组说的呀。

人口密度更大、物资不足、隔离间尤其缺、医护从业者少,这些是现实问题;

拿你用过的方法用到自己身上,这是本能操作;

上面不封关下面闹,这是自然反应。

哪怕你明知这里面有人挑事有人做文章,但是还是要解决。解决了,你才能去进一步反击暗藏其中的黑们;不解决,你说什么都是无力的。

这边舆论是什么?

“没有弹药就可以投降吗?”

没有弹药又不去造弹药而去要求士兵直接冲锋的,是屑,是法兰西督战队。(1/1)

我们的医疗体系是在一个不一样的动员机制下建立起来的,是人民的医生和护士。尽管经历了大量的市场化改造,但灵魂尚在。

这个体系帮我们规避了大量代价,享受了很多红利,也产生了不少错觉。

例如:他们就应当冲在前面。

破除这些错觉的方法很简单:拿别人做镜子照照。别人要花什么代价做这件事,我们花了多少,为什么有这个差价,这个差价是谁在支付。

凭什么?

遗憾的是,到现在很多人还以为,只要不停地“致敬”,我们就能向医护人员支付这个成本。

靠着最基础的防护措施就冲上去救人,泪目!

至于为什么是最基础的防护措施,别问,泪目,泪目就完事了。泪目不够可以奥利给,可以“在座都不配得病”,可以“吃野味司马”。文案海量多选,任君负责粘贴。

然后底层继续伤医、收入继续压低、分数高的不考、学出来的转自媒体和卖药,还有莆田系。待到下次需要时,给爷冲,冲完爷给你转发,致敬。

医疗体系改革?那是啥玩意?爷不懂,一定是来搞爷钱的,都特么黑。当年你们冲在前,现在有脸讲价钱?

这,不叫好转。

怎么看待韩红的基金会现在被很多人抹黑的事件?

这么说吧,公募的慈善基金——就是可以公开面向大众要钱的——是要审批加挂靠的。

首先要到民政部“登记”,这个“登记”就很玄学,本质上是审批。但因为名字叫登记,所以很难搞明白到底在审你什么。

那往往要找对的渠道去“登记”。

其次,“登记”完了,还要挂靠。

对,你要找个“业务主管部门”,来管你。

为什么我要找人来管我?别问,你需要,必须需要,找去。

你说我和楼下小卖部王大爷挺熟的,他来管行不行?反正王大爷小卖部开了三十年,账算得特准。

不行,得是政府的有关部门。

心 肺 停 止

为了大爱为了绿色为了下一代,为了德玛西亚,找去吧。

总算找着一个肯见面的了。

结果有关部门用鼻孔看着你:多一堆麻烦事,出什么幺蛾子还要带着我们?走走走。

业内称之为“婆婆”。

所以当你发现搞个公开的慈善基金这么麻烦时,你就可以逆向思维一下:

那现在这些办成了的公募慈善基金,有能耐呀。

这些有能耐的里么,有几个是做事的呢?

又有几个是搞钱的呢?

说不清楚。

大概是全枪毙肯定有冤枉的,隔一个枪毙一个又肯定有漏网的。

所以,这个圈子里出了个韩红,什么感觉?

大姐你还真做慈善啊!

不搞你搞谁呢。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9756055/answer/10053032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在这次「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收获的感悟有哪些?

集体主义退场几十年,利己主义甚嚣尘上。终于,造谣的、散布恐慌赚流量的,漫天要价囤积居奇的,制售假货的,偷跑的、隐瞒的、故意吐口水传播病毒的,袭击工作人员的,牛鬼蛇神横行。人们能通过这些痛苦的方式回忆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么?

一月下旬到二月初,我们看到无冗余的医疗体系和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武汉账面医疗资源全国一流,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又遭遇群众恐慌性就医冲击,照样束手无策。二月份,我们将看到医疗体系资源错配的恶果发散全国。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进入公众视野。无冗余的医疗体系和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导致虽然只抽调了少数精英医务工作者,但是“看大病”的医院趋于停摆。

作者:邓铂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453352/answer/10077772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次武汉的疫情会在哪些行业带来机会?

我就想知道,国家能不能宣称那些由于高负债经营而破产的私营企业为“劣质”资产,然后白菜价收购这些“劣质”资产,实现一下1998年的逆过程?

作者:曹丰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413873/answer/10074533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南非、黑山、马来西亚有跻身发达国家的可能吗?

都没有1、科教文卫,前苏东国家足够强,但达不到发展独立自主的高技术产业的程度。别的都在快速退步,连成为输出高技术人力的资格都没有。2、政治态势,无一例外都是浆糊。除了背后有军舰大炮的华尔街能去制造热点炒钱,正常商业资金在各地的投资回报都不行。3、民风,前苏东国家还算好,至少拿一块钱工资干一块钱的事。剩下两位,一块钱基本打水漂…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51667/answer/10049979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层公务员要不要入民主党派?

1、民主党派并不一样,地位与机会是差异巨大的,不能一概而论。

2、除非是女性、稀有少民,否则加入民主党派普遍只会给自己的晋级道路制造障碍。

这一点,查查本地政府机关主官的政治面貌就知道了,一般而言,除了科卫口,民主党派成员基本上没有机会晋升到领导岗位。

实验室没人教你怎么办?

提问者这样的,如果不能在半年内改善,还是退学,重新考个211末流比如贵大这类学校的研究生,一定会有人教你的……研究生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学习、进步,主动掌握知识与归纳总结,以及明确研究方向的能力。本科还可能被填鸭,研究生尤其是top还想着被填,真的就是天生不足了。2、情商不断提高直至达标没人教,都不用去找师兄弟的不是,一定是你自己的问题。导师懒得管你,一定是他根本就不觉得你值得管。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640569/answer/9967583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飞利浦空气炸锅和九阳空气炸锅谁更好?

飞利浦炸锅春节时期立了大功,前后炸了大约10kg排骨、好几锅鸡翅、一堆干炸丸子、一只炸鸡等等,省事省时非常干净,几乎完全没有油烟。我家老太太已经从完全不屑这玩意,现在开始已经各种用了。总体来说,脂肪含量越高的肉类,炸的效果越好,而且脱脂效果越明显,炸出来越香。九阳没用过,不多说了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33421/answer/9967112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市场研究的对话

原作者:安信证券 高善文
全文转载自百度百科。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按:2012年夏初,有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写信给我,谈到他在实习期间从事市场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希望我能够提一些建议。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这显然是我难以胜任的工作,并且还有误人子弟的风险。但想来想去,借这个机会谈一点我的感受,如果能够抛砖引玉,推动有关话题的深入讨论,应该还是有意义的。因此,以个人过去多年从事市场研究的反思和感悟为基础,写了这篇回信,对市场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局限等做了一些讨论。

十年以前,我曾经编过一副对联,上联是: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下联是: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横批是经济分析。这当然是调侃,但也不全是杜撰。

当今的经济理论在方法上日臻精巧,在思想上直指本性,研究对象包罗很广,数据处理相当复杂,常常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启迪,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与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在预测和操控方面的巨大成就相比,经济分析面对未来提供卓越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预测的能力仍然比较逊色,这应该也是很清楚的。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总是要从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出发,因此对未来具备预测能力需要一些重要的假设,即未来在本质上是对过去的重复。对于日生月落、寒来暑往这样的自然现象而言,这样的假设大体上是站得住脚的。对于经济波动、市场起伏而言,这样的假设在一些时候大体说得过去,但在本质上未必能够成立。

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例如经济主体和政府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显然会影响经济活动的路径;人们总是基于对结果的预期采取行动,这本身有时候会改变结果(有时候也可能强化结果);技术变化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和难以预知的影响,而且技术演变本身是无法预测的。根据索罗斯的看法,在人们的认识和经济现象之间还存在反射性过程,如果确实如此,那么预测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研究总是从简化开始的,爱因斯坦说理论要尽可能简单,但又不能太简单。从学术的角度看,经济分析可以(并且似乎总是)专注一点,不及其余。在尽可能简单的情形下深入剖析所感兴趣的问题和内在机理,从而提出不同于前人的、逻辑上站得住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看法,这可能就算过得去的学术研究了。

但市场研究的终极价值是提供对未来的准确预测,这使得从学术研究过渡到市场研究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未来并非过去的重复,这使得预测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二是即使未来是过去的重复,准确的预测需要对现实和历史全面和没有重要遗漏的认识和把握,而学术分析通常专注于其中的一个(也许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也制约着其预测能力。

因此,市场研究分析历史案例和经济周期,在未来能够重复过去的基础上,确实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预测,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

在操作上,这还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看待逻辑。

我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认为,评价一份商业研究报告,合理的逻辑是第一位的,预测的正误相对次要。对于专业从事研究和分析的人而言,可能大多持有这样的看法。现在我开始认识到,对于商业研究来说,尽管从长期来看逻辑和结果之间并无矛盾,并且都很重要,但如果确实要分出主次,那么结果的正确是第一重要的。这是因为作为商业活动,投资者最终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理由,并且他们的绝大多数不具备经济领域的专业分析能力,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一些商业报告的逻辑不很完美,依赖经验和主观判断的色彩也许比较多,但就取得正确结果而言,其商业价值是很大的。投资活动总是有不少艺术的成分,运气因素之外,其中对分寸的把握相当地依赖于经验、感觉以及个人的悟性。

二是如何看待历史。

对历史数据研究的深度和跨度取决于预测活动所需要的深度和跨度。如果我们要对未来二十年的经济趋势进行预测,那么我们必须研究同样长、也许要更长时间的历史数据。如果我们要分析未来6-18个月的经济活动,那么研究过去几年的数据也许就足够了。深度方面的情况是一样的。

从商业的角度看问题,我过去的经验是:无论你研究的数据多么扎实、逻辑多么漂亮、思想多么原创,投资者最终可能只关心一个问题,或者只记住一个结果,那就是:你是看多,还是看空。这是投资者试图从宏观分析领域得到的最关键的结果。

简单地说,投资活动有两个决策:一是买不买?二是买什么?所以投资者从宏观研究中试图解决(也许是部分地解决)买不买的问题;从行业公司研究领域解决买什么的问题。
所以,从现实情况看,投资者需要对未来6-12个月经济趋势的判断,以解决多空问题;由于这样的原因,宏观经济分析需要专注于对过去几年数据的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并重点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经济走向;二是政策立场;三是资金松紧。

宏观研究的潜在客户包括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不同市场的需求各有侧重,但大体如上所言。在目前,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与券商研究之间存在稳定的商业模式,其他市场研究的商业模式还不很清晰,在实际工作中,宏观研究领域主要侧重股票市场的需求,顶多偶尔兼顾一下其他市场。

当然,宏观研究如果能够进一步回答行业层面的配置问题就更好,但这多由策略研究来完成。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环境决定了商业领域宏观研究的取向和方法,并使得它与学术领域的宏观研究存在基本的差异。

那么这种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的体会是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把握要尽量全面。深刻的片面分析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但在商业领域没有意义;全面的数据把握可能不够深刻,但也许会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二是重点关注方向和趋势,而不过分计较数值的大小和误差,不过分计较琐碎的细节。例如政策立场偏宽松、或者相当宽松,这是重点;至于加息次数、贷款规模等相对次要一些。

三是做好数据在横断面上的交叉验证和横向比对,绝不轻信单一数据来源。过去几个月所发生的事件,对现在和未来几个月常会保留一些影响。从长期来看这样的事件也许是扰动,从目前来看它就可能是关键趋势。

对于短期数据分析,我们一般抱有两个假设:一是在横向上数据之间应该存在紧密的关联,并且可以相互印证和说明;二是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会留下一些痕迹,一定会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表现。

第一个假设的重要性在于框架,它使得我们可以合理把握和预期主要变量的方向,并且通过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对框架及其推论的合理性建立信心。

第二个假设的重要性在于识别冲击,从而把握对原来预测可能形成的偏离。

举例来说,如果总需求在扩张,那么在进出口、价格、利率、信贷、产出、资本流动、汇率、企业盈利等层面都会形成影响,通过同时观察这些广谱的数据变化,我们就可能剔除局部的扰动因素,保留对大的趋势的合理把握。
那么适合商业研究的宏观分析框架如何形成呢?

我的体会,基本的原则是逻辑的提出、预测以及与经验事实的比对(详见前文《光线是可以弯曲的》)。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是:逻辑必须能够提出可以观察的、确定的、排他性的预测(例如非洲蚂蚁的案例所显示的那样),并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也许我的学识过于局限,但以我来看,就服务于预测的目的而言,照搬教科书的分析或者西方的模型,故作高深地摆弄统计技术和数据,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这些纸上谈兵式的做法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最后,只有当未来代表了对过去的重复时,预测才有可能。但这样的假设许多时候并不成立,因此,对于商业研究及其预测能力的局限,我们必须抱有必要的认识;对市场和未来抱有必要的敬畏,并祈祷神灵,希望运气总是站在我们这一边。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疫情对年轻人的观念是一次重塑吧。

我命都没了,还去996吗?

干了一辈子只为了还房贷的人生,值得吗?

倘若未来如这次的战时状态会经常发生,那我们现在疯狂追求的事物,是否需要重新定价?

超高容积率的东亚都市,是真的繁荣发达吗?这种繁荣与发达,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天天嘲讽的发达国家都市区,是否还如之前的评价那么不堪?

我们下面的人如此热情的抗击疫情,为什么高高在上者却……

及时行乐,不香嘛?

作者:caterpilla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380632/answer/10087283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预计要过多久、控制到何种程度,才能适时恢复经济活动?

谢邀。

要马上。

2pic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316315/answer/10099277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天前发的一条想法,评论区群众纷纷表示:你小子又唯恐天下不乱危言耸听,小厂子倒闭乃常态那些还在扩张的企业大把你真是居心叵测云云。

就这两天,数据慢慢出来了,不少人也发现自己放着放着假,公司没了,可以继续放下去了。

你又不看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又没有开厂的朋友,非要海啸拍脸上才能反应过来?

当下,就是需求缓慢衰退下的产能过剩,又遭遇到了疫情,形成一个需求下滑的小断崖,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出现了一次集中爆发。

本质上就是一个2933的小规模失业循环。

でもそんなんじゃダメ(大雾)

这次疫情暴露出很多问题,各路人马互相扣帽子。键政圈大V们要么不说话,说话的就挑好话。剩下想讨论问题的,在收获了一堆邮件备份之余,就是收获了海量的帽子,给优乐美买一赠一还有多。

但扣帽子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什么是现实问题?现实问题是;工业,必须要流通。

高中历史课本都反复说:统一市场,这意味着一个区域内高效流通的劳动力和物资。这个概念从亚当斯密讲到李斯特,从英国的海外殖民、讲到德国统一、讲到欧盟为什么成立。

但相当一部分地方话事人,经历了这几年后,立场优先,效果放后。从防疫上升到最高优先级的那一刻,就把所有手段都用上。过不过分不管,态度要要好看。

不发话,下面就几个地方在动员,事后接受个采访还要反复强调“当时有些不符合规定”;等到发话了,瞎动员,恨不得华北治安战。

封路、封城、封小区,处处报备处处查证,人员流动切死死的。这两天温州那司机都快能拍电影了。

说好的劳动力与物资高效流通呢?

没有流通的工业,就是菜鸡。

最直接的就是防疫物资的奇缺。口罩厂可以用行政命令要求复工,但工人呢?五湖四海的,怎么让他们回来?都封着呢。

工人好不容易本地协调搞过来了,物料呢?你口罩厂复工,我无纺布工厂还没开呢。再去协调其他地区的相关供应链库存?

协调完物料后,结果发现人跟车进不来。得了,再跑一次防疫办拿批文吧,一次一批哦。

口罩其实还说得过去,全中国戴口罩,全世界当时的产能也不够。但是连医用酒精都不够,那就真的不是产能问题,而是流动问题。

说中国缺酒精,是对中国化工行业乃至酿酒行业的一次集体羞辱。

但这还是浅层暴露的问题。

工业不流通,产业集群的优势就腰斩,订单就急速流失。大量严重依赖周转的中小制造业,在一到两次空转周期后,必然进入破产或清盘的退出阶段。

餐厅发廊小卖部更脆弱,他们大概就两个月。

老板还能说烂船还有三斤铁,工人呢?

B站的学生聊起疫情假期,话题就是无聊而已;脉脉上坐办公室的用户聊起疫情假期,虽然已经开始恐慌,但还能调侃一下互相举报提早上班。

工人聊你马,没单子就是没钱,就是滚蛋。

而工人才是国家真正的经济基础(农业承包户我认为也是农业工人,和自耕农不同),单靠学生和白领是撑不住内需市场的,甚至撑不住房价。

是的,一个高房价城市,它的价格也是由千里之外的工人和产业来支撑的。没有东莞和惠州,没有深圳。

而工人数量太大,太脆弱,他们经不住波动。

他们中近70%就业于各类中小工厂和个体经营。

你拦着他们开工?

这就是工业强大的脆弱之处。

工业是反自然的,工业水平越高,他离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就越远。或许我们将来有一天能用技术实现某种程度的柔性制造与在地化集群,平抑波动带来的损失,但现在还做不到。

工业怕折腾。商业也怕,工业尤怕。因为个体式经营门槛不高,生产资料不那么贵。摧毁一次,积累个十万二十万再支个摊甚至开个店还是可能的。

但一个产业园崩了,一条产线设备卖了,一个供应商从产业链里消失了,真不知道多少钱多少人能再把它弄回来。

现在大家都在防疫,小命要紧这是废话。但是不能一刀切,不能讲面子不要里子。至少,要给那些还想着兼顾防疫和就业的地方话事人,一些空间。

今日苏州一家工厂有一例传染,产线上两百人隔离,所有费用工厂承担。

谁敢开工?

谁耗得起?

说是一次大考,我觉得形容的非常精准。

以前都是考核社会治理的量:招商引资多少,就业多少,税收多少,地价又能涨多少。

现在考核的是质:怎么在保证生产就业的前提下配套防疫手段?怎么划分企业责任和政府责任?

不是简单摊派防疫指标,而是根据当地现实情况来细化,甚至要为地方承担一定的风险。

说实话,能做到的地方,不多。

等17号吧。

支付宝催债公司真的存在吗?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169598/answer/9987845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请自来,曾在一家催收公司工作过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是目前湖南最大的催收公司,在长沙有三大作业中心,我就在其中一家,工作半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虚伪,冷血,甚至为了提成触碰法律的底线。下面我来为大家揭开这个吸血公司的真面目。 当时进入这个公司,是我朋友的一个远方亲戚介绍的,公司环境的确很好,高大的写字楼,敞亮的环境,宿舍有空调洗衣机加二十四小时热水,同事大多都是18-25的年轻人,很容易打成一块,对于刚出社会不久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完美的工作。接下来签合同,试用期只有2000块,不包吃,提供宿舍但要扣一百多的住宿费还有水电费,转正条件是要达到两万五的业绩,也就是催收回来的钱,当时觉得很容易,不就是打个电话催催债嘛,有嘴就行。现在想想真是自己太年轻进入公司后,会给你分配业务部门,当时公司主要是帮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还有一些网贷催收。我被分在了平安银行业务部门,部门有8个集团,一个集团三个小部门,一个小部门又有两到三个组然后一个组平均五个人,集团负责人都是副总,归业务总经理统一管理。分到组里以后,会先让你熟悉流程,每个人都有一个账号登录系统,系统会分给你几十个欠款人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单,一个单上面会有欠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还有银行预留号码跟紧急联系人电话,单位信息等,就是你申请信用卡填的所有资料,首先有人会教你打每个单的预留电话,联系持卡人还款,会给你一套话术,就是说自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提醒他们还款,听着感觉很容易对吧?但是这些账都是银行催不回来才外包给你公司的,上面的信息都好几年了,电话早就换了,这时候怎么办呢?接下来就是各种令人发指的催收方法,均为本人所见。首先是温和一点的,看持卡人信息,如果户籍地是农村的,先搜索区号,打到持卡人所属地的镇级ZF,冒充大学的学生会,说有同学申请了贫困辅助,想核实一下(骗得持卡人村干部电话)然后给村干部亮明身份让他去持卡人家里催,不同意的话就骚扰村干部直到他受不了为止。也可以打镇邮局电话骗得村邮递员电话,同样用此方法。如果持卡人没在户籍地,或者家人不管他怎么办?没关系,找他就行了,这个花样多,一般有了持卡人身份证,部长或者组长会让你收集起来“开一波车”,什么是开车呢,就是通过你的身份证通过特殊渠道(你懂的)从运营商获得身份证名下的电话号码,有了号码好办了,首先换一张跟持卡人一样归属地的卡,冒充公检法(这可是不小的罪过),一般先冒充F院,说银行已经要起诉了,这是最后一次通知,持卡人突然接到这一个电话,大多数都会懵一下,不会想到是催收公司,因为自己都换号码了,除开某些部门,谁能找到自己的电话号?也不排除一些老赖不怕这一套,后面还有呢,不怕的人没关系,下一步,一般这个时代的手机号码,多数都会绑定宽带,没绑定也绝大多数有宽带,毕竟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了宽带账号,还有更多的花样。打运营商电话核实,如果号码绑定了宽带,就进行下一步,没有的话就用身份证套,冒充持卡人打电话给客服,说自己忘记宽带账号了,只要身份证核实了,名下确实有宽带业务,都会给你账号,如果宽带正常开机,那就下一步。打运营商客服报修留自己的电话,然后宽带检修师傅就会打电话给你,这个时候就是表演的时候了。(这些东西我自己觉得太脏了一不想弄,就故意装傻,然后组长部长会帮你一把 )师傅打电话过来,他们会先咬一口,故意质疑师傅的身份,说自己家里很多条宽带,你说的是哪一条?然后说很多骗子坏人冒充检修师傅入室打劫啊之类的。这时候师傅为了自证都会核实宽带账号,还有装机地址,最主要的就是这个装机地址,有了这个,持卡人的大本营就暴露在催收人的面前了,一般套出地址,就会找理由把师傅打发走,说自己宽带又好了之类的。有了地址恶心的催收套路就来了,他们会先叫个外卖帮送或者快递员,到持卡人的地址忽悠他们拍个照,(就是说自己到了约定取货地点,没看到对方,让他们拍个照证明)然后再把他们打发走,我觉得这样做挺畜生的,别人工作不容易,把别人叫过去白跑一趟,浪费人家那么多时间。有了这个照片,就编辑一个短信,也是冒充公检法,说自己是F院外访部的主任,锁定了持卡人的位置,不还钱就上门执法拘留人之类的,配上持卡人家门的照片,又有一部分人会害怕还钱了。如果还不还钱,就来硬的,打电话给持卡人,这时候冒充的是JC,说已经立案了,要上门抓人,然后会真打电话报J,说有人信用卡诈骗,骗钱,尽量说含糊一点,为了出事规避责任,然后JC真到了附近,很多持卡人吓得就把钱还了,然后又找个借口把JC打发走,一般都是说人跑了,一般情况下JC不会计较,有一次我组长直接被定位,说你们湖南的怎么报福建的J?(当时用的是福建的电话卡)。吓得我们组长赶紧道歉,都要哭出来了,后来别人没计较,警告以后不要再报假J。这些如果都不行,还有更恶心的,有了身份证号跟地址,可以打其片区供电所,套出用电户号,还有自来水公司套出水号,然后冒充本人停止水电服务,再打运营商客服让他停止网络服务,这样一来,断水断电断网,够恶心吧?还不还钱?还有更下流的,冒充持卡人给他点外卖,(外卖商户有自己的号码,大部分都可以电话点餐,不用先给钱)每天换个店点一大堆东西,不过这样做商户很受罪,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电话点餐了,不能的话都是这些人害的。有的还会打上门开锁跟搬家公司,一天从早折磨到晚,这种恶心的暴力催收会让一些老赖顶不住压力还钱。这个时候还不还,催收一般都没耐心了,有的直接就叫殡葬服务一条龙,送花圈棺材骨灰盒的,简直就是令人发指如果还不还怎么办?自然还有其他的办法,他不怕,可以弄他家人。这也是催收里最为严重的一种,他们称之为“户籍车” 意思就是通过特殊手段,把持卡人gong an户籍里的所有人信息都调出来,然后用我上面说的方法对他们的家人用一遍。这个风险很高,几个副总被抓进去了,还有他们说的科技人员,也就是开车的司机。除此之外还有“社保车” “轨迹车” 只要没死都能找到人,我还记得一个同事还帮持卡人的父亲找到了持卡人,不但还了钱还送了面锦旗,说找了几年连JC都找不到被我们找到了,真觉得挺搞笑的。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不解,这些人为什么这么丧心病狂的催收,哪怕是触碰法律,其实高风险也有高回报,每个月分到我们手上的坏账,每个人都有三百多万左右,每催回来1万块就有800块提成,有的人运气好,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直接还钱,月入上万简直不要太轻松,对于刚出社会不久的学生们来说这是多大的的诱惑,如果你业绩差,就像我一样,工作几个月总业绩还没到2万5,不是搞不到,是真的不想去搞,而且大多数手段卑劣,所以我每个月扣完必要的开销就剩个一千块左右,因为当时找了个女朋友,所以在那硬磨着。可能也有人会说,这种黑心催收公司为什么不被爆出来,为什么还不倒闭?是的,他们不但没有倒闭还越做越大,甚至还要上市。公司表面到处都挂着不违反法律的横幅,电脑屏幕的屏保也都是警示语,每天还会有内部人员巡逻不让你们用私人手机,只准用办公座机打持卡人早已没用的页面电话?然而背地里总经理会开会让副总搞这些催收手段,然后副总会跟部长说,然后部长才会跟员工传达,明面不准你搞,暗地里逼着你搞,而且层层隔开,出了事直接把人甩出去,及时切割关系,当了表子还要立牌坊。所以就算爆出来了,最多扔出去几个副总,有的副总藏的深,可能就几个部长跟组长背锅,你找不到高层违反法律的证据。其实还有很多他们所谓的催收方法我都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基本都是违法的,老赖固然无耻,但这些暴力催收的人可恨。写到这里,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遇到暴力催收一定要录音报警,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也希望这种公司早日倒闭

—————————分割线———————————

第一次知乎回答问题,能得到这么多赞真是受宠若惊。看了看评论发现有几个问题1.关于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一说法我是完全认同的,但是我说的重点是这为了催债用了很多违法手段,法律是绝对不能侵犯的,欠款人欠银行钱不还他也会受到制裁,征信黑名单,被执行失信人,而我所说催收涉及到的买卖公民信息,冒充公检法,报假警,寻衅滋事,都是不小的罪过,他们没有权力也不能这样做。评论里有的人深陷私人借贷纠纷,我建议走法律程序。2,找我开车的这个恕我无能为力,我真的不想再做这种事情了,上面所说的方法可能也有些用不了了,毕竟每天这么多人搞。3.这篇回答带有个人情绪,影响到各位还请多担待,也希望大家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对今年的养鸡行业影响如何?

作者:无病呻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411210/answer/9898486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毁灭性打击,合同纷纷退订,活禽市场通通关闭,饭店一律不开业,没销路了!就这么简单,鸡在就要吃,吃一餐亏一餐,因为卖不出去,通通活埋吧,这不叫止损了,叫自杀了!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其他行业来讲,饭店嘛就亏点租金人工还有多余的食材,酒店也是租金人工,工厂不开工也是租金人工。而养鸡行业,鸡是24小时上班的,它上班你就要支出,卖是不可能卖得出去得了,那通通埋掉,那就是宣告破产了,因为养鸡行业的重资产还主要是这群活鸡大爷。

种鸡方面,我是做种苗公司的,2020年的签订的供应鸡苗合同纷纷作废,因为有一条是重大疫情解约免责,所以我的鸡仔出来了都是打包活埋,鸡的孵化是21天的,这条孵化生产线开始了就不可能半途终止,终止了种蛋全作废也是当垃圾,所以也不存在像工厂那样半途终止了能收回点原料。

还有种鸡该淘汰了淘汰不掉,继续供着也没鸡蛋生了,也是天天亏钱,还有当初十几块钱买来的一个种苗,现在一个淘汰种鸡卖出去也是十几块钱一只。

肉鸡方面,我底下的养户,到出栏期了,卖不出去,出栏期之后再吃多20天的饲料,这20天饲料人工成本,差不多和这只毛鸡的卖出去的价钱一样了,所以还有必要继续养吗?农户都是拉我的饲料,他们亏钱了也是拖欠到公司的钱,好了,又增加了公司的负债。你说现在继续养,等到3个多月后出栏,那时候就算价格飞起,农户现在亏怕了,补栏不是积极性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了,农户欠了一屁股公司的钱,到时候跑去广东打工,也是公司背。养鸡公司鸡卖不出去就没有资金周转,所以也很难继续扶持农户继续补栏。银行借贷吧,三农借款是最难的,何况现在风头浪尖上,哪个银行肯借给你。养鸡虽然是低端行业,但需要资金真不少,不是几百万那么简单的事。

希望疫情来的快去得快。

你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存钱了?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125165/answer/9921944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是刚刚,疫情肆虐。

公司开会,工资一律只发4000,剩下的等疫情过去之后再发。至于疫情能不能过去、什么时候过去、过去再补多少、之前承诺的奖金还能发多少,就一律不得而知了。(后来又说发3000。我更惨了!)

其实我知道公司也很难,现在每天都在破产倒闭的边缘挣扎,上层们也很焦头烂额。离职?不存在的!一方面是我真的很擅长、很喜欢我的工作,另一方面,教育行业现在谁还招聘呢?

男朋友的绩效很多一部分靠去外地的工厂支援生产,现在也不可能出差了,线下生产又停滞了,接下来的行情也不知道会怎样。本来说好7月要给的股票今天开市又跌停了,他说一天蒸发了一万五。

说真的,我之前一直对于钱这件事不是很敏感,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们的婚房首付究竟付了多少、月供多少、我们的车总价多少、月供多少,每个月水电费多少,都是只知道一个模糊的大概。对自己的工资的记忆只能准确到千位数,男朋友的工资更是从来不问。

这可能是出于我们两个未来的信心吧……两个人踏踏实实干,日子总不会过不下去。原来我们俩加起来差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一万五,好的时候能有三万左右,我已经挺满足了,以为这只是打底,我们的小家以后会越来越好。现在一周之内收入一下子缩水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而硬性支出却还是那么多,我真的懵了!!!

我们俩每个月的车贷是4000+,还有一年半还完;房贷还好,早两年买的,是3000+,还没有算一个月的吃喝用度。我以前每个月所有支出都走花呗,年前几个月基本上花费是4—6k,除去出差垫付的千余块,大部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花了。

我爱吃好的、又不太会做饭,所以外卖点的多;工作经常需要站,颈椎又不好,所以下班如果累了就打车;虽然不化妆但护肤品买得越来越好;买了很多书,总觉得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浪费呢;给家人买大量他们舍不得的东西……每当看见账单的时候,我都想,我从来不买包(因为颈椎不好背单肩包很疼)、从来没有同时拥有超过2支口红……放眼网上看,已经是节俭的人了,以此来麻痹自己。现在回想起来,也都是消费主义和享乐之风……

我以前总觉得好日子在前头,因为一切都在变好。或许和我一样通过考学走出农村的人来说,都不自觉地有一种要改变家庭命运的爆棚责任感吧。所以很想证明什么,很想做成什么,因此给家人花钱从不心疼。也想让他们高兴,为我骄傲。我爸一个月工资1800,我妈半年5400。这个工资在知乎可能是扫大街的水平,但在我们这种消费很低的小乡镇,总算是有个工作。

自从自己挣钱了以后,就很膨胀,觉得自己正在步入城市新小\中产。

所以我不想让爸爸每天抱着手机去做网络APP上不知道什么任务,几个小时能赚一块钱,觉得很浪费时间;

不想让妈妈每天不停地热剩饭,把单位食堂的饭偷偷带回家;

也不想让奶奶觉得八十多岁了做一个胆结石手术报销完只花了八千多还心疼不已;

不想让不亲近的亲戚说:人家不是都说你挣了大钱吗?怎么也没见给你爸妈花?

本来这些都是很有底气的愿望,但这一切现在看起来好像都是继续下去的必然了……现在在家,通过网络做着之前一倍的工作,拿着原先三分之一的工资,心里真的很想骂。

骂谁呢?骂吃野味的憨批?骂不作为的领导?

爸妈挣这么少,还在之前买车的时候支援了4万;而我,看着卡里仅剩的、本来准备过年的时候高高兴兴还给他们的四万块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日子真的越过越好吗?我不知道。

车位15万一次性付清,开发商每年返1.5万,10年返完,是什么套路呢?

作者:猴子判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504116/answer/9800602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叫卖家多卖钱,买家拿不到钱的骗二傻子套路。

司法实践中,已经爆发了很多起类似的诈骗套路。

甲开发商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开发一个商铺盘,本来同地段的商铺只卖5万一平方,而且还不好卖。

为了多卖钱,也为了拉动人气。开发商想了一个套路,只要买一个铺子,就能享受十年包租服务,并且年租金20%以上。

啥叫包租呢?就是你买了铺子,开发商再把铺子租回去,每年付你租金。这样你省了出租的环节,一本万利啊!

这么好的铺子为啥不买?很多投资人心动了!买!人气来了,开发商就开始加价。附近的铺子每平5万,我这个每平7万。

虽然贵点,但是投资人心想,每年20%的收益呢,是银行存款收益的十倍,贵有所值啊!啥叫被动收入?这就叫被动收入!一想到投入200万,一年能赚40万,5年回本,十年本钱翻翻,投资人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于是这种包租的铺子哄抢一空。第一年,开发商挺守信用,租金如数双手奉上。

投资人美滋滋地收钱。第二年,开发商还是很守信用,租金付得很爽快。

到了第三年,开发商不付钱了,对投资人也爱理不理。

投资人怒了,告丫的。开发商无所谓,爱告不告,你们能打赢官司算我输。

投资人拍拍售房合同书,心想白纸黑字的合同你还能赖得掉?到公安报案,公安说你们属于民事纠纷应该去法院起诉。一到法院起诉傻眼了,合同上开发商没署名,也没盖章。

合同上负责包租的另一方是乙公司,去天眼查一看,跟开发商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这个乙公司是个皮包公司,卖了也还不出钱。合着闹了半天,是在跟李鬼打交道。

这下该怎么告?有的投资人自我安慰,不怕,还有个铺子在,不行就自己出租。去现场一看,傻眼了!他拥有的是产权式商铺,跟别人的铺子连在一起,没有独立的空间。你说你有铺子,那你能指出在哪吗?

这个问题闹到法院,法院也没有啥好办法。这压根是监管搞出来的问题。法院连屁股怎么擦都不知道。

投资人要起诉,有几个诉求:

1、要租金。好,法院判支持,但是然并卵,乙公司没钱,执行不了。

2.要房子。但是房子产权已经给你了。这块法院也没法判。你想实际交付,拿房子?OK,你告诉我这一大块区域,哪一块是你家的?连个门都没有,你怎么控制?

3.退房、赔违约金。好,法院可以支持。但是别忘了,你只要把房子退了,你可就是一般债权人了。到时候破产分配,你没有优先权,你的房子还要给别人分配。你连汤都喝不上。

4.有懂行的说我要刺破公司面纱,把开发商拉出来承担责任。呵呵,你看法院搭理你不?开发商的律师也不是吃干饭的,早就防备着你这招了。

于是投资人眼睁睁看着200万投资,只拿回80万,剩下的打水漂。嗯,也不算完全打水漂。还有一个空空敞敞、八面漏风的铺子。卖也没法卖,租也没法租!闹心不?

这事最好的办法是政府大包大揽,重新新进包租中间商。但是协商过程很难,你想啊,几千户业主,众口难调啊!而且中间商也要赚差价,肯定租金不会是年20%了,有年6%就偷着乐吧!

让业主自己协商统一出租?更不现实。什么叫一盘散沙?只要有这种想法,你很快就可以看到。

回到问题,十年返本?信这种鬼话你就上当了!

吴海:我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我活不到4月份

3pic

我觉得各地帮助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没有太大的蛋用,反正根据这个政策我们还是死路一条。

所以,我尝试根据自己企业情况指出了问题,也提了些建议,供参考!

免责申明:

也许我理解不对,我不懂高深理论,我就懂没钱就发不了工资员工就会失业,员工都失业国家经济就完了,经济完了老百姓就没法过幸福生活,就没法完成中国梦了,所以,这次国家决定帮助解决就业人数最多的中小微企业。

虽然我是区里的政协委员,但是和其他委员比起来我的政治觉悟还不够高,理论水平也不行,说错了请组织多担待。

正文:

现在企业面临的市场问题实际上是个信心问题,只要疫情能解决,时间可以修复一切信心问题。

所以,政府不用操心市场信心问题,你们的工作是争取帮我们活到那一天。

01

按现在的政策,我们能活两个月

能活到哪一天是个简单的数学题:

你每个月不开业的开销是多少?

你手上还有多少钱?

4pic

这是12月财务固定支出数字(不含研发支出),估计费用组成和其他线下中小微企业差不多

我们账上还有1200万左右。

我们能活的时间:

=1200万 / 5,515,411.07

=2.176月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营业没收入能撑两个月

也就是说 4月份我们会死翘翘,除非投资人接着投钱。

如果死掉的话失业的不只是公司200多号人的问题,因为我算的只是直营店和总部。

“魅KTV”实际有100家店,50多家营业,剩下在筹建阶段,已经是全国最大的中高端KTV品牌。

如果我们破产,实际失业的人数有1500人左右,总的投资损失约4亿元。

更麻烦的是,我们的加盟商大部分是做酒店加盟的,而酒店这次受得损失已经很大了,我们要是破产的话也可能会引起他们做得酒店也破产的连锁反应。

(说明一下:不要提到KTV就皱眉头,我做的“魅KTV”是纯绿色、量贩式、没有小姐、不是夜总会!!是高科技的、消费升级的、鼓励唱红歌的文化产业,看着像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都集一身的企业)

02

为什么现在出台的政策对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基本没什么蛋用?

比较简单,企业现在首要任务是活到市场恢复的那一天,要活得久无非是开源节流,解决现金流问题。

先说开源自救:

开源无非是两条路:自己种粮填肚子,或者,借粮填肚子。

种粮填肚子

Ktv和影院、健身房一样属于人口密集的地方,政府强制关停。

地方政府鼓励线上开展业务

呵呵,哭穷的西贝还能做个外卖,做KTV的连外卖都做不了

西贝是生意不好不开门,我是政府干脆不让开门(说白了,让开门我也不想开,怕不安全)。

所以,种粮填肚子不可能。

借粮填肚子

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里还真有一大堆银行贷款的政策。

我想请问一下,没有固定资产抵押,不让开业所以没有营业现金流抵押,有哪个中小微企业贷到款?

银行不愿意贷款,政府又让银行贷款,那这个款最后贷给了谁?

最终,我估计贷给两类人:

一类是有固定资产但是风险较大以前贷不到款的企业;

另外一类就是以前贷过款还还不上的企业,美其名曰叫做不抽贷。

总之,这两类跟我们都没关系

但是,给这两类企业贷款的结果就是饮鸩止渴,企业该死的还是死掉,未来大批坏账。

所以,银行贷款就别扯风险大的中小微企业了,还是贷给能够拉动内需暂时有困难的大企业吧。

所以,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属于扯淡,愿意给我贷款的银行请出来走两步?借粮填肚子不可能!

再说节流

开源不可能,就节流自救吧

按照官僚的惯用说法,抓问题的牛鼻子,抓主要矛盾,那就先从大往小分析

1)第一大项是人工,占了62%

5pic

62%!解决人力成本问题起的作用最大。

各地社保官僚给的救市政策:

工资可以协商

社保这些可以缓交;
解读:

给员工的工资可以协商,即:共渡难关,企业和员工都遭受损失;
给社保的可以缓交,即:工资可以少拿,但是企业和员工给社保交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但可以缓交。
举例:

假设你税前工资是8000

企业和你一起要交给国家4000社保和公积金,

(这4000企业出大头,做为员工的你出小头,你的部分是企业从你工资里代扣的,你不知道而已)

现在公司停业,协商给你发2000工资,做为员工的你一想企业要死了、我不用上班还发给我2000,也算仁义,接受了吧!

但是社保还是要交4000!没少一分钱,企业和你都要出!

不过呢,社保局给了给缓交!可以晚几个月再交。社保局,你好慷慨啊!

这个政策可谓是罕见的铁公鸡了!

请问企业和员工交的社保、养老、失业是干什么用的?

别给我讲大道理,我不懂,我就知道着大火了先救火!这个钱是应急用的救命钱!

现在员工都要失业了、企业都要逼死了,你不但不拿些钱出来,还要一分不少的收!在最难得关口要钱, 这让我想起了陈强老先生演的一个角色;

6pic

我知道大的方面地方政府做不了主,我想知道管这个事的某个部委的人,除了保住自己的任务之外,你做铁公鸡有没有良心?

地方某部门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就不提前一阵子某些大城市社保局出的逼死企业的雪上加霜的政策了,丢人呐!我的官僚!

社保这些是压倒企业的最大的负担,现在的情况是: 我的企业政府不让营业,但是社保这个最大负担照收不误!不过呢,仁慈的给了个缓交!

2)第二项是租金,占了33%

7pic

政府倒是出政策了:

租国有物业的免租金;
租私有物业的协商减免,政府给补贴。
老实说,这是政府真的掏钱了,除了补贴之外,国企物业亏了政府也要管。

但是,这个规定也帮不上我们的忙 ,只会给不该挣钱的人送钱。

  1. 国有物业:

谁能租到国有物业?

能租到国有物业的基本上是两类企业:

a. 已经不算国企的三产;

b.还有就是有关系的人。

国有的物业被这些人租到之后,他们就做二道贩子,接着他们转租出去给我们。国家给他们免了房租,你认为他们会给我们免房租吗?

  1. 私有物业:

私有物业谁会给你免房租?他们会到政府去要补贴,赚了补贴钱,租户一分钱也不会免。

真正有远见的是万达这些物业,他们知道企业不行交不起房租,干脆给免,因为企业破产了物业就会空置,现在经济这样不好招租,就算招租来新租户还要给免租期,并且经济不好租金比以前的还低,所以,干脆还不让免租金,帮企业活下去。

其他大部分私有物业谁会给人免?有的小物业主他们也要还贷款?你给他们的补贴,他们十有八九也会自己收了不给我们。

所以,租金补贴政策出发点好,政府花了钱,真正的租户没节省费用。

3)门店保安费用占4%

说起这个事情,我只能感叹一声,地方的营商环境真牛逼啊!

这是个创造性的营商环境恶劣费,如果100家门店加起来,一年要花2000多万!

JC大哥,“魅KTV“是量贩式KTV,没有小姐、没有黑社会,你们按照10几年前对夜总会的要求多少平米配一个保安,没人能做到,但你们有需要就拿这个事来查我们,很多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实这个规定有点像政府鼓励夜经济,而文化局还是10几年前要晚上两点关门的规定,有的地方干脆收超时营业费,真有办法赚营商环境恶劣费啊!

这两项规定大家都知道有问题,所以没有一家企业真的按这个要求做,就像文化局要求晚上2点关门没人关一样,但是有人想为难我们的时候就拿这两条来查我们。

我想问一下JC大哥,量贩式KTV里面的朋友聚会喝酒唱歌和餐厅里朋友聚会吃饭唱歌有什么区别?餐厅按面积要保安吗?为什么过时的规定不改?现在明知道没有一家能真正做到,你们想查就查,想让我们停业就停业。

我们去年一家店被停一个月,你们明知道下午KTV没生意,去年我们一家店下午总共才几个房间有客人唱歌,有两个保安,你们给我们停业一个月。同一个区有同样问题的店你们查出来为什么搞搞关系又开业了?因为我们关系没做到位!外地有的事更是公开来,具体就不说了。

这次大家没活路了,希望你们改进,一条路是把过时规定改了,帮我们省点钱,做点营商环境的实事;第二条路是都不想走的路,我们各自按自己认为合理的来做,如果你再以此理由关停我们,我们会把你管理的区域里过去所有的问题都拿出来分析,大家一起公开讨论。

4)门店等宽带通信费用1%

这个金额是毛毛雨了,就不深入讨论,但是理论上运营商在我们被政府强令停业的企业是可以当作暂时停用处理,不收费,因为确实没人用。

03

现有政策改进建议

1)人力成本支出控制

社保不要做铁公鸡,这些本来都是救急用的,现在就用上,具体如下:

a. 被强制停业企业

企业没法营业,就谈不上就业,政府鼓励采取“失业不失岗“的政策来保证未来不失业,这些行业包括了影院、健身房、量贩式KTV、儿童游乐场等人口密集政府不让营业的行业

对这类企业的政策建议是:

疫情宣布结束前 免收社保
被强制停业期间,每个月按照过去交的 社保返还 给在家待业员工,补贴员工收入,企业复工后再一并发放(避免员工实际辞职来骗取补贴)
疫情结束后继续享受缓交政策
实际的“失业不失岗”政策,因为企业不营业员工拿的是基本工资加社保退还,建议对于有需要 还房贷的员工 ,银行把 还贷时间延长,疫情期间暂不收 。
b. 受到极大冲击的行业

包括 酒店、餐饮等实体行业,但是政府没有要求关停;

对这类企业的政策是:

疫情宣布结束前免交社保

疫情结束后,享受缓交政策

c. 除社交、直播等互联网受益行业外的其他受影响行业

享受缓交社保等相关费用

2)租金问题

不搞国有物业免租金的政策,采取一刀切政策,这样公平

所有受影响的企业的租金物业一律按照7折收费,有难共当,道理上面我已经讲了,企业死了一分钱都收不到,新租户还要给免租期,实际不合算;
租金缴费疫情结束后6过月再交,原计划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钱直接用于物业授信,6个月后物业还银行钱。因为有实际租赁合同做抵押,坏账率会比现在的低;
对于被强令停业的企业,政府直接补贴到被停企业,而非原来政策里补贴给物业方,物业方收了政府的钱也不会补贴给租户的
3)不合理营商环境费用

这个没什么话说了,是个契机,改吧,我们也既往不咎了。

04

表个态、说些感谢的话

1)对于我们这些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喊口号都是假的,企业能活下去,员工有工作、有钱吃饭养孩子、还房贷才是真的,所以,我们活下去才是对国家最大的帮助;

2)我们不会钻到钱眼里,不会为了减少损失在疫情没控制住前就开业,一切听国家的,该停业停业、该担的损失我们担;

3)请国家给我们一个禁止开业的通知,这样如果我们万一最终破产清算还有个不可抗力的条款,按照优先级我们做为投资人肯定拿不到钱,员工优先级高应该能多分点钱,我不是雷锋,是因为反正我也拿不到,帮员工多争取点;

4)谢谢政府这次出手相救,实话实说,03年非典政府没救我照样活过来了,现在按照你们现在的政策救也很难活,主要是因为社保这些真的是压死企业的秤砣而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5)谢谢员工的支持,今天我刚知道魅KTV的CEO自己和一些高管在疫情结束前不拿薪金,准备和企业一起度过。谢谢你们,像当年我做桔子酒店一样,只要我们成功,我会让你们绝不后悔!

6)感谢信任我们加盟“魅KTV”的加盟商,谢谢你们在我做桔子酒店的时候就就支持我,这次我就算认赔也不会让企业死,放心!另外,我们投了3千多万研发的AI和虚拟现实的东西原计划4月推出,现在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我相信这些东西出来之后我们绝对不是高于酒店投资2倍回报这么低的要求了。

7)前两天西贝嚷嚷获得了银行贷款,我这嚷嚷没准也能得到贷款;但我表个态,这不公平,给我我也不要,因为绝大部分不会作秀嚷嚷的企业没有!

8)最后,谢谢总理对我做桔子酒店时写的两封信的批示(链接: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我想说,现在营商环境流程上的事情改善很多,例如办事速度这些都没问题,但是,精细化还很差,我上次写了个《营商环境智商题》 就很说明问题,回头我把自己整理《营商环境第二阶段工作》的建议发给您,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