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and Opinions on Relationship

其实管他资本咋样,男人吧,要有一个不服气的那股子劲

不然泡不到真正OK的妹子。

X老板也没有

Q 没有哪一代人是值得牺牲的
A 不要去思考“应该,值得”之类的价值判断。去思考“会不会,会是谁”的事实判断。

如何看待马云 2020 年 10 月 24 日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146976/answer/15428472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就是去监管嘛。

我们现在工业产能全球第一,这个多数人都知道。

但其实我们也是某种程度的金融资本全球第一。至少按易纲两年前的表述:“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超过250万亿人民币(现在已过300万亿),居全球第一;中国股市总市值达到全球第二;债券市场市值全球第三”。

和美帝争金融资本体量第一,坊间还有很大争议;但是刨去美帝,那我们妥妥的是金融“大”国。

如果粗暴地把工业产值比作“实体经济”,金融资本比作“虚拟经济”,那我们基本上在“实体”与“虚拟”上都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惊人的体量。

可以说两开花,两个第一。

但天无二日,这两个第一,也开始互相争第一。

为啥争第一呢?

因为实体与虚拟在收益逻辑上有巨大差异。到今天,虚拟经济已经存在着普遍的投机性;而实体经济因强烈的工业属性,天然反投机。

我开个电子组装厂,一年净利润撑到死15个点。你要是向我一个厂佬放20个点利息的长期贷款,你摆明了就是不想把钱收回来。

或者,你给我这笔钱,就不是指望我去开厂的。

相较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非常低稳,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交易频次低、资本体量要求高,这些特点都在根本上压低了波动曲线,压缩了投机空间。

但虚拟经济不同。天量资金毫秒级交易毫秒级结算,要的就是快进快出,没有资本流通的城墙也没有资产估值的天花板。

实体经济普遍能反应物理世界的边界。你一年就用多么吨铁,世界上只有这么多吨铁,这两边的现实锁住了你的基本收益率。要突破,要么攀科技树,要么优化动员效率,更好地改造地球。

当虚拟依附于实体时,这些现实也同样锁住了虚拟的“发挥”。

高盛美林们当年为什么要力挺里根上台?去金融监管。

全球强国都是从工业化这条道路走来的,因此大家的虚拟部分早期也多是依附于实体的逻辑,被关在笼子里。(荷兰和犹太财团小声bb)

尤其是到了冷战前期,已经是老牌金融帝国的带英和素有“高利贷帝国主义”美名的法国,居然都被摁回了强监管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无他,有苏联。苏联不跟你讲这些花里胡哨的,苏联跟你算的就是钢油坦克核弹头。

苏联非常“实体”,欧洲的金融政策就只能跟着服务实体。美帝也如此,做金融投机百多年,结果五六十年代倒成了工人的乐园。

为什么那时候一个美帝工人上班就能养活一个家庭、老婆全职主妇两个孩子上大学住着大house买两辆车?因为美帝要攀科技树爆产能搞全球对抗,美帝必须要把国家体制转换为对工业友好、工人友好、产能友好。

而里根的工作,就是负责牵头,把体制转回去。

个税三年内降低23%,累进税率从最高70%砍到最高50%,最后到30%左右;投资所得的课稅砍半;降低对金融交易的资质监管;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对投资银行的审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对了,里根还扶了位华尔街代表上台,格林斯潘。作为美帝金融的重要看门人,此公最喜欢干的就是撒手不管。

他也因此获得了华尔街经理中97%的支持率。

里根,可以说是美帝产业空心化的启动象征。自里根始,美帝资本开始放出牢笼,大企业一边疯狂对外转移产业(当时连汽车和半导体都转了),降低本土工人的雇佣数(这不就没有劳资矛盾了嘛);一边大搞金融“创新”。

到2000年时,美帝家庭债务已经增加了110%,个人破产增加了610%,债务经济已成定局。

别忘了,里根之后的老布什和克林顿都是经济老实人。老布什总想加点税拉回点政府收入,克林顿更是难得地做到了收支平衡。但他俩已经不可能改变美帝虚拟经济为主导的既定事实。

是,里根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帝冷战中最伟大的总统。从数据上,里根任期的经济增长也非常漂亮。

(插一句,我始终不认为是美帝打赢冷战,我认为是美帝“熬过”冷战)

但美帝能这么搞,我们不可能。

美帝产业转移至日本后,看见日本开始在产业上威胁到美帝的垄断收益,就能把日本摁住;欧洲冷战后有点想搞欧洲主义,顶住欧元。美帝能跑去中东扫荡伊拉克,明确能源与美元挂钩,而不是欧元。

即使恐怖如斯,美帝今天也要面对产业空心化的后果。没有人比川皇更放纵美元,美帝也已经走到了零利率门口。可是金融板块淤结的数十万亿美刀,能拯救底特律么?

至于我们,别想。

去监管的金融离岸中心多了去了,那条路是正道?

paycheck to paycheck,美帝自己都知道是个毒瘤,我们学来干嘛?

金融监管不能僵化,但调整监管的逻辑应该是“如何把钱给到真正有需要又能还得起的人”,这是核心,也是各大金融科技公司真正应该发挥实力的地方。

告诉我们你通过什么数据和怎样的算法,能够更精准地判断谁有潜力还得起、怎么合理地把钱给到他们。

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监管部门陈腐,“调整=不管”。

看门人再笨,好歹在看门。你隐隐约约有让看门人走人的意思,大伙有点慌啊。

杰克马宁是科技银,讲科技就得了。

为何写出“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曹操会选择屠城?

作者:姬轩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886467/answer/15427530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曹操的意思是关东联盟的崩溃是导致军阀混战和人民涂炭的主要原因,这么说不能算是错的。

关东联盟崩溃,大家都有锅,你要说谁先开了第一枪,那可能是袁绍。

所以曹操说袁绍袁术二兄弟是祸首也没错,屠徐州这种事既然是在给袁绍打工的时候干的,锅也是不是不能甩。都是你们让我变成了一个坏人。

大概就是这样子。

但是曹操是一开始就已经是这种政治机器了吗?也不是。

起码误杀吕伯奢全家的时候心情是极度痛苦,凄凉的。

手上已经沾上了无辜者的鲜血,夜风中的曹操且叹且行。

最后在徐州搞的反人类事件,你可以看到曹操一路走过来的压抑和不甘终于以极恶的姿态爆发了出来,但是他这种转变是令人同情的,可以理解的,他承受不住的压力,是大部分人也承受不住的,他干的这些事,是一个承受了太多苦难的普通文学青年会干出来的那种事。

所以很多人才会和他共情。

他要保卫的汉朝,实质上已经灭亡了。

家人,尤其是自己一直没能和解的父亲,被残杀了。

皇帝在董卓手里,而他们连董卓的一支偏师都打不过。

鲍信死了,脑袋都找不回来。

镇压黄巾军出身的他,现在自己的基本盘就是黄巾。

袁绍一开始就包藏祸心,他看出来但是没办法,还得管人家叫大哥。

袁绍令人绝望的强大。

和自己出生入死,说好要托付妻子的张邈最终和自己决裂了。

陈宫背叛了他。在和吕布僵持的时候他和吕布的军队都在吃人。

他误会了吕伯奢全家,杀了他们之后才发现他们是无辜的。

他日后还会失去儿子,侄子,更多的朋友。

他最后亲自逼死了在危难之际挽救了他的荀彧。

他做着八百年一统王朝的梦,催眠自己将建立周朝一样的时代,但曹魏最后只混了几十年。

这些事件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发生一件事,可能就崩溃了。

曹操精神垮了很正常。垮了之后,再怎么反人类,那都无所谓了。他已经承受不了这么多事情。借助为父亲报仇这件事而残杀民众,这是懦夫的行为,但是这种懦弱是可以理解的,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

是时代把他变成了这样。

大多数文学青年都有理想幻灭的那一刻,只有那一刻到来,才能决定你是真正的卫道者,还是爱好者。

曹操和普通人一样,他只是爱好过书上的那些道理。大部分人,包括曹操,他们是不由自主的,他们的性格是被他们的遭遇所决定的。

而曹操很不幸,遇上的全部是这种事。

一件正能量的事都不存在。压抑和狷狂勾勒了他在徐州变成一个屠杀者和懦夫前的所有人生。我觉得有正常情感的人都应该同情他,同情一个美好灵魂的毁灭。他经历的那些事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太残忍了。而年轻时期的曹操却又是那样的有趣,那样的有才华,有天赋,有理想,所以这种灵魂的毁灭是令人悲痛的。

三国是伟大的悲剧。你见证了一个个美好的灵魂,被残酷的乱世扭曲。

鉴于上一代的很多人年轻时普遍相信过主义,又亲眼见证了主义的消散,被迫二次相信主义是邪恶的,是反人性的。所以当他们掌握话语权之后,曹操和他们就有了深刻的共情,曹操年轻时壮怀激烈的样子也是他们年轻时的样子,曹操最后决定背叛自己发誓要保卫的皇帝和人民的样子,也正是他们开始相信主义这东西非常邪恶的样子。

而人一旦开始背叛自己,那么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地狱。

在曹操滥杀无辜的时候,这个美好的灵魂毕竟是毁灭了。虽然他的才气仍然存在,但是这才气并不能够为美好的事业所用。《屠柳城》是用《巫山高》的调子来唱的,里面听不出任何胜利的喜悦。楚歌是凄怆的告别。曹操之后的才气主要都用在防备刺杀和叛乱上了,幻灭后的他仍然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才华横溢到了用“我梦中好杀人”的办法来让人不敢接近自己的地步。

但是真正的勇敢,是把夜访的刺客变成你的死党。

我想,曹操永远无法忘记徐州,当考验到来的时候,他最终未能守住心中渴望过的东西。

心中的道已经毁掉了。他已经不再无辜。

那么,不如就倒行逆施。

如何看待「 3 万在鹤岗买房的小哥最后赔 8 千将房子转卖,并直言可能以后不会再来鹤岗」?

作者:鼎天立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289830/answer/15428887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万买进,住了一段时间后房子老化。降价八千卖出无可厚非。

这才是商品房作为商品的意义。就像一辆新车入手二十万,开了两年后老化了,以十万价格卖出,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房住不炒”的意思就是向大家说明商品房就跟汽车、空调一样,是自己使用的商品,仅此而已。

人类社会最为不正常的事情,就是把住宅这种不动产定义成投资品而非商品。

土地当然是投资品,因为土地拥有无数种可能,可以盖工厂、建办公楼或者开发住宅项目,就像黄金可以买到无数可能的东西一样。工厂、办公楼也可以算投资品(二级),一层金茂大厦租出去可以用来当酒店,也可以用来卖保险、开银行,就像是股票可以用来分红获利。

但是对于住宅楼来说,居住是它的唯一功能。此外并无第二种用途。和买汽车用来开、买手机用来通话一样,住宅楼仅仅作为商品而存在。

但人类偏偏把它称为投资品。导致一套北京十平米胡同小破房,用的是公共厕所,冬冷夏热,其价格依然抵得上好几辆玛莎拉蒂。此房的商品价值约等于零,其价格本质上如同比特币一样,是基于一种共识而支撑的。

而这种共识,在很多情况下相当脆弱。假如政策一变,学区取消,那么其价格立刻降到与其商品价值相匹配的区间。

因此,在许多N线城市,商品房的属性表现得更接近于商品。地段好又能如何呢?发达的交通让二手房相比新房完全没有竞争力。三万买进,两万二卖出,相当于花了8000元租住了几个月。这才是商品的性质。

那些口口声声说等房价崩盘就一定买房的人,其实都是叶公好龙。当上海房价真的跌到一万一平米时,他们就会扭扭捏捏不肯出手。即便你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说“这是商品房,买来是自己住的!”也没用。因为他们特别怕买下后房价继续跌,一直到五千,然后心态崩了。

特斯拉汽车在国内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接受的骂声一浪高过一浪。因为自己花了32万元买的车,过了两礼拜降到29万,心态就崩了。即便是各种意义上的纯商品而非投资品(买来就是自己用的),人们依然无法接受价格下降的事实。

商品房就应该有个商品的样子。

如何看待10.26日央视新闻公众号文章《早安,“打工人”!》?

其实,“打工人”流行的背后
正是这群年轻人
愿为自己的梦想
埋头做事的体现

他们无声蛰伏
用熊熊燃烧的“打工魂”
为“打工人”添注

——他们用汗水创造美好生活
纵使疲惫
也倍加珍惜、乐观面对
——他们远比自己想象的
更热爱、更离不开工作
他们追求极致
带着美好憧憬创造未来
——他们工作挣钱,养家糊口
但忙里偷闲时
仍不忘诗和远方

“打工人”一词
或许是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
抑或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
但是,“打工人”也坚信
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
千锤百炼之后
终将迎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打工人”在远行的路上
没有妥协和迷失

今天是星期一
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周
加油,“打工人”!

以上是原文。

让我想起了当年网上看加藤鹰老师采访时,记下的一个要点:

“围绕敏感部位做圆周运动”。

加油啊打工人(无慈悲)

你们这样很没有精神啊,啊?(掏出精神注入棒)

完了,感觉王老菊站在我面前。

大家就是想聊聊劳动法问题,你说你把闪避点数加满然后老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为何。

微博上铺天盖地都是“cnm你背叛了工人”和“你工人爷爷来了”的表情包。

是,我们没有19世纪大英矿工那么惨,我们也不是来掀桌子的。大家就是想聊聊一些工时认定问题,你看法律明文也有写…诶?别走呀,人捏?

抛下一面锦旗,跑了。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373923/answer/15436028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台湾学者称「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244791/answer/15435464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关于台湾新闻,B站有条弹幕我很喜欢:

“以后台湾的新闻麻烦直接发到娱乐区”。

台湾的新闻内容,拿来作为岛内情绪变动的参考可以;真要认真看其中的内容,你就陷了。

要知道台湾是内容卷王。

两千三百万人,07年的时候就有1200多家形形色色的“通讯社”,韩国至今连零头都没赶上。

而且也是这两千三百万人,电视台数量至少超过100家,电视频道超过300个。无论总量还是人均,妥妥亚洲第一。

无线的有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等。卫星频道节目的就琳琅满目咯,什么人间、大爱、八大、三立、东森、高点、年代、中天、非凡、TVBS、纬来、寰宇、博斯、龙华、靖天、佛卫…

不数了,数不动了。

啥玩意都开电视台。旺旺开、台塑开、HTC也开,佛光山之类的,更要开。

我们这边电视业从业人数大概在90万,而台湾是5万多,可大陆的人口是台湾的50多倍啊…

本来已经很卷了,互联网又杀来。

2017年,台湾电视业正式迎来死亡交叉:台湾有线无线加总的电视广告收入为238亿,而岛内互联网广告收入为258亿。

其中Google和YouTube拿走四分之三。

在台湾的广告主面前,互联网正式压倒电视。(好慢啊,我们这边差不多10年就定局了)

同时台湾的电视覆盖率在逐年下跌。巅峰大概在2000年初,近100%;然后09年到了94%,17年到了86%。

台湾年轻人在抛弃电视,家里甚至不买电视。现在台湾电视收视比例最大的年龄层,是50至65岁。

靠北咯。

16/17年,岛内电视台开始疯狂转型互联网。

一帮过去就是擅长搞综艺的电视人、本身就太多新闻专业主义的节操、转型到没监管的互联网、彻底贴合流量至上的逻辑。

后果很容易想象到。

嘉宾一晚上口水说干两三个小时,报酬是3000新台币,合人民币700元。这价格,还不如自己去做自媒体。(你看世光做的就挺好)

台湾电视节目天天输出暴论怪谈。我都已经形成生理反应,“保洁好”三字一出,立马开始兴奋。

人家的本质工作就是抓流量,没足以形成热度的暴论怎么恰饭?现在KPI考核不单是收视率啦,YouTube和Facebook上的播放点赞转发,这些数字也要报给广告主看哒。

至于暴论没有体系也没有论证,那无所谓,有一两个点能刺激受众就好。

话说这次输出暴论的范世平,之前在三立的节目上,还说北京没有下水道呢。

认真你就上当了,早点归到“相声类”吧。

如何评价五条人分享黄秋生歌曲后被喷?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136342/answer/15454115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香港的某些情绪,还是别乱喷。

上帝之鹰那票人就不讨论了,当年的果党,如今的爱国党,最大的爱国行为就是挂人。

靠表态、口号、挂人来搞流量不是不可以,但是边界要控制一下。即使戴上上帝之鹰的粉丝滤镜来看,这种行为也属于分裂内部了。

还真当自己是贝利亚。

其次,香港很多情绪,其实不好轻易喷。

有些摆明了是为CIA打工,反的是“中国人”、“统一”等国家主权和共同历史叙事,那这票可以随便喷。

典型的就是黄之锋,就是奔着颠覆来。

但有些怒气,我们反而不好张嘴。

香港是全球知名的劳工问题研究中心,拥有亚洲最多的工人权益类NGO。

本身就做了百年多的国际海港和物流中心,香港本土的大量会道门,说白了就是朴素的工会,先用封建概念组织起来。

著名的25年省港大罢工,香港当地就至少动员了10万名工人,多数为码头工人和物流民夫。一致行动下,香港进口货运量砍半,一贯富裕的港府被迫向伦敦借300万英镑救急。

后来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买办资本大批逃港,香港制造业开始起飞,也形成了庞大的产线工人群体。67年是一个高峰,小小的香港,居然有11000间工厂、43万名工人。这些产线工人与物流工人加在一起,成了六七暴动的基础。

67年五月,香港一个塑料花厂发生劳动冲突,后在大陆影响下,发展成为死亡51人、被捕近两千人、参与者近10万人、有民兵有枪战有炸弹、持续大半年的六七暴动。

你觉得这很猛?

11年前的1956年,10月10日,国民党支持的在港团体——尤其是三合会——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庆祝,香港左派工人团体自然要求悬挂五星红旗,对抗爆发。

59人死亡、443人受伤、6000多人被捕。双十暴动是香港迄今规模最大暴动。

长期的国际物流中心地位与长达三十年的轻工业化腾飞,使得香港长期有着坚实的工人阶级基础,一直很“红”。

香港工联会,香港第一大公会组织,前身是参与六七暴动的港九工会联合会。人家徽章长这样:

港督还在的时候,这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十月一日就开挂五星红旗;十月十日满街收缴青天白日旗。

这不是革命老区?

后来嘛,都熟悉。

李嘉诚起来了,房地产起来了。

同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量大陆的劳工问题研究,也只能跑去香港做了。

“背叛”感蔓延,没有灯塔了。

所以香港现在的很多负面情绪,还真不好一刀切。

毕竟现在舆论对港的态度就一个标准,这个标准里没有什么阶级分析的位置,更没有教员当年分析“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态度。

总之就是打包了,然后只看关键词。

别一味反一切有情绪的香港本土言论,毕竟找东北大下岗的资料,那里最全。

如何看待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表示「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400655/answer/15455350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拜登肯定是反华的呀。

在对华问题上,连我们自己的政策口都认为拜登可能比川皇还狠。

上个月人大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点评拜登,就说“拜登可能用更成熟和协调的手段来对付中国”。

这已经不是口径,这是全球外交研究的一致判断,因为民主党建制派一直就是这么对付中国的:

扯面道义大旗、拉上盟友,然后一边收割利润一边军事围堵一边强制开放,好进一步收割利润。

这种绝户手段,哪是川皇那种高度追捧民粹主义的冲动决策能比的?

你要是觉得拜登有什么“亲华”背景,你脑子坏特了。

别因为拜登好像带着儿子来中国做了点买卖,就是“亲华”了。

一边薅羊毛一边放羊血,不可以么?

拜登现在是华尔街的热门,从布隆伯格到索罗斯,都在向拜登撒钱。

这些机构难道不就是我们“金融开放”迎进来的那帮人么?

至于拜登个人怎么想,完全不重要。拜登是建制派里推举出来的,不是川皇那种依靠民粹基本盘杀出重围的。对拜登来说,一切唯华盛顿体制和华尔街金主爸爸们是从。

认为拜登是“亲华派”的,本质和认为奥巴马是“亲华派”的一样,都是拿衣服,被民主党建制派的老套路给忽悠了。

我说句暴论:

共和党更亲华,民主党更反华。

因为当下共和党在川皇的折腾下,已经大幅转向铁锈带和白人中下层。这些基本盘决定了共和党必须要强调“美帝第一”,维系本土短期收益以赎买中下层民众。

必要时,可以拆解当年美帝建立的全球秩序,来弥补国内亏空。

这就是川皇一直在做的嘛。为什么川皇硬顶国内能源行业?这特么直接解决美帝本土就业,也能把金融板块的泡沫钱给支撑起来;能源自给自足,还能让预算里少花点钱到中东泥淖里折腾。

所以对川皇而言,没有全球变暖,碳排放是扯淡。

共和党已经被民粹绑架出了明显的新孤立主义倾向。虽然不至于让美帝放弃全球收益,但足以让美帝变得短视、变得更加外强中干,拐入全球收缩路线。

而民主党已经和华尔街还有硅谷走得越来越近,这些产业,是高度依赖全球收益的。

可以说越是追求全球收益的产业,越捧民主党。金融、互联网、传媒是重灾区,也“恰好”是拜登这次竞选的前三十金主爸爸。

正因为要维系深化美帝的全球收益,民主党在的时候,就反而要一边唱着普世价值的调调,一边大规模进行全球干预。

共和党老布什上台打伊拉克,还能说是冷战余响;民主党克林顿去搞南联盟,那就是赤裸裸地扩张美帝在欧洲的影响力;

小布什打阿富汗伊拉克,还能说真的有场911;奥巴马一边说从伊拉克撤军,一边轰炸叙利亚14000余次(最早可不是说打ISIS,开始就是想推翻阿萨德),还顺便搞死卡扎菲,不就是为了稳固全球霸权么?

TPP谁搞的?反对中国工业化与能源消费的是谁?一边吸纳中国进世行一边旗帜鲜明反对亚投行的又是谁?

共和党搞你,就是上来说搞你,老布什小布什前后打伊拉克,借口找得稀烂,“扩张势力”四个字快写在脸上了。

民主党搞你,那是斋戒三日沐浴更衣,请下众神仙搞你。

现在美帝内部问题深化,共和党的思路是利用国际秩序快速转嫁,短期转嫁不了,就把国际秩序给卖了;

民主党的思路则是慢慢来,因为看重全球收益,所以国际秩序不能轻易放手。大不了分点给盟友,然后找头肥羊来宰。

这不是就是拜登吹的“川皇反华没我精准”嘛。

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党偶尔过来灌点“区域稳定”啊、“发展”啊的迷魂汤,很正常。

拜登当年做奥巴马副手时,跑来我们这里灌了好几次了,13/14年来华时还说要一起“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呢。

你再看看奥巴马和那时的民主党都干了啥。

美参议院闪电通过巴雷特大法官提名,最高法仅剩 3 位自由派大法官,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534004/answer/15456661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不挺好,合法右转。

美帝这判例法,要面临考验咯。

法官要是觉得这案子书上没写,以前也没怎么见过,然后自己琢磨判了,最高法也认了,之后全国都可以照着这个案例来。

法律总是有缺失的,相比我们的成文法,美帝这套路确实显得灵活,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司法治理的宝贵经验。

所以我们现在也不是完全的成文法,开始引入判例做补充,往混合法方向试水。

但美帝这种司法灵活,现在成了软肋。

因为判决的最终评议(也就是认不认可为判例)是由美帝最高法院大法官们所决定的。

而这些大法官们…是终身的。

除非去世、辞职、自愿退休、遭众议院弹劾或参议院定罪,否则不能更改。

现在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比例是6:3。考虑到巴雷特48岁的“低龄”,这个长期右转的美帝最高法恐怕要持续二三十年。

B站上了《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看过的一定会对里面的“解读派”和“字面派”印象深刻。

“字面派”就是:宪法咋写,我们就咋做。如果宪法可以按照不同条件做差异化极大的解释,那要宪法干甚;

“解读派”,金斯伯格说得很妙:我们不是当年美帝立国的那票人。“解读派”认为时代在变,要维系的是宪法的精神,不是死抠字眼。

二者很难说对错。宪法是根本大法,按需解释是污染宪法权威的源头;但美帝宪法毕竟两百多年,完全死抠,不就成新古兰经了嘛。

总之,这巴雷特还是“字面派”。

现在看来,这是川皇为美帝留下的重要遗产。(虽然川皇还活着,但是这次提名通过就是有这么重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川皇彻底确立了未来美帝三代人的司法导向。

所以美帝泛左阵营一片震怒,担心在堕胎权、宗教自由、平权法案等问题上出现保守回潮。民主党更是嚷嚷“我们要增加最高法大法官名额”来威胁。

虽然这条路极难。

总之,美帝最高法里已经不存在什么“自由与保守”之争了,定局。

对我们来说,这是美帝的又一次割裂。

美帝民间的“自由与保守”之争并没有定局,但最高法里就先搞成了定局。接下来一定是保守势力借机反扑多项先例判例,自由势力鼓动各种大串联场外施压。

6个保守派大法官当然不至于让美帝就直接快进到银衫军,但全球性的概念一定会被滞缓,本土的司法诉求一定会抬头。典型的,大概就是宗教领域。

更“现实”了。

可是泛左势力也很强大。尤其是民主党与华尔街的联盟,追求全球收益,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法理高地。尽管最高法里已经输了,但是场外的施压手段一定会加剧。

三权分立,顶住啊。

如何看待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建议「尽快放开三孩」?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我们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到来?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7289630/answer/15460781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就是指着我国“保守盘”多生。

这几年关于我国少子化与老龄化,已经讨论得比较透彻了:

不给真金白银,开放几孩也没用。

而且就算给真金白银,一线城市的超低生育率也回不了头。古有生娃送猪,今天除非做到生娃分房,否则一线城市也没辙。

现在公认比较有效的,是加大内陆投资,把中部的医疗教育等水平拉一拉,同时尽可能摁住中部的房价,这样河南有望成为我们的新德州。

(不过美帝德州的生育率也早崩了。单算白人,以2.1生育率为界,美帝只有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和犹他州达标。黑人则是在12个州里达标。

西班牙裔最猛,在32个州达标。美帝迟早成南美国家,药丸药丸…)

总之,东部已经普遍进入高度城市化下的低生育状态,积重难返。出路是在城市化还适中的中部搞福利补偿,拉回一波。

所以有段时间大家都在星星眼盼政策。

结果盼了个寂寞,倒是出现了一些“鼓励”公务员生育的苗头。17年湖北宜昌就发过红头文件公开信,“号召”实施全面二胎。

早先公务员确实是普遍适合二胎,四五年前考公务员的口号里,就有“考上就生娃”;17年河南开放二胎,在申请名额里,10%是公务员家庭。

但现在公务员也快成社畜了(劳动法还真不适用于公务员),这个群体二胎的动力也在急剧下跌。

现在能释放的生育压力已经释放干净,再不来真金白银,没戏。

都这个时候了,嘴上号召开放三胎,多数群体只当作没听见。

所以仔细想想,这种开放,是开放给谁的?

还指望靠儿子数量来实现家族翻身的。

这种群体多分布于不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低、收入低;发达地区也有,宗族影响居多。他们对生育的诉求,依然高度服从于农业社会的惯性。

他们确实是拉高生育率的强心剂,法律大概是唯一阻止他们生娃的限制了。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到抖音快手上搜一下那些求子保胎的妈妈,还有那些三四五六孩的“超级”妈妈。

这些家庭是真实存在的。

但指望这些相当保守的群体来拉动生育率,会让局面尴尬起来:

原本希望你加大投入,用福利补偿的手段,至少在局部形成工业社会下的普遍二孩家庭,最后是实现大面积的稳定中产社会。

你现在不掏钱,直接开放三胎限制。那中产和工薪还是不敢生、生不起;敢生的,不是低收入家庭,就是地方上以大家族为单位的高收入族群。

这实际上还是内卷,而且是两端撕扯中产工薪的卷,会在人口结构上压缩这个阶层。

低收入群体生得多,但不会提供太大的消费市场,只会加大内卷;高收入群体生得多,资产的看管人就越多,而且总数始终是少。

只有中产工薪阶层生育率起来,才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扩张范式。

现在舍中产工薪而鼓励“保守盘”生育(因为在不给钱的前提下,他们是唯一响应号召的),真就数字化管理呗?

只要KPI?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51828/answer/2708796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算了,情绪化的东西删掉讲下大口径宏观税负(或者说,实际税负)的大致算法:大口径宏观税负=(一国一年内所有财政收入)/该国GDP。实际税负_百度百科大口径财政收入_百度百科具体到中国,这个收入=税收收入-退税 +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 + 发债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如+社保基金收入 :注: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在中国政府网的统计里是分开的,罚没收入并入非税收入以2019年为例:扣除退税后的税收收入,约15万亿。非税收入:3.23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8.45万亿国有资本运营收入:约4千亿数据来源1: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社保收入,大约5.8万亿,有人认为放社保进来不对?但,IMF计算宏观税负时,都会把这一项放进去,还真不是针对中国)。数据来源2:人社部:2019年三项社保基金总收入5.82万亿元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收入:约8.4万亿,国债4万亿,地方债4万亿。有人认为不合适?可以回头翻翻我给出的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实际税负的定义,发了债以后还是要收税来还,这笔债务融资收入,就是gov将来还款现金流的贴现值,还有个在汽车行业吹逼的【不友善词汇】居然说发几万亿国债没事,每年就还几千亿(这里不点名,大家都知道是谁)?搞笑么?以为就只有一年发债?数据来源3:央行:2019年国债发行4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4.4万亿元总计约41.28万亿2019年GDP接近100万亿(名义),按这个口径算宏观税负约为41%。这个结果就是《福布斯》指出中国税负痛苦指数排名全球第二的出处吧。还有人和我说投资拉动之类的话,放20年前合适,放现在不合适,无他,边际递减。旧凯恩斯主义死了快四十年了。还有人说这钱要建高铁,问题是建高铁的钱,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和发债,来自财政的补贴占比很少。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最新!2016年,铁总净利润仅10亿元,负债4.72万亿!铁总2016年,负债4.72万亿,现在超过五万亿了吧?每年还本付息要三千多亿,压力不小。

看了睡前消息 140 期「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 400 亿」,大家什么感觉?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543592/answer/13351140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否涉及腐败不扯了,社会人早已习以为常,说点别的吧。

可能有的人会扯,说这个过程里即使有大量资金被贪墨,但这东西只要投资下去建起来了,就能拉动经济云云——没错,就是旧凯恩斯主义那套东西——噗,我还真猜对了,真有大V说这个。这位大V他应该是在清华修过经济学的双学位吧,莫非清华的老师没有告诉他基本的西方经济史,没有告诉他,滞涨出现后,旧凯恩斯主义因为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而没落了?

旧凯恩斯主义的问题总结一下:

1.重复投资导致边际收益下降,或者说投资乘数下降。这也是最近几年强调新基建而不是老基建的原因(上面的智囊在这一点上确实比他懂233),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专业开始劝退的根本原因。

2.投资挤出,信贷和财政资源有限,你做了A事就不能做B事。

3.对市场预期的改变,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资源错配:正是预期上面会无限兜底,所以地方政府还不上钱也敢拼命借,所以城投债明明不靠谱也有投资者追捧,普通个人则对这种信用扩张心怀焦虑,不得不满中国买房,加剧内卷。

论据欠佳,打回去重写吧。

具体点说,这种扯淡说法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独山县财政户头压根不可能有400亿,这钱怎么来的?

很简单,要么是国开行或商业银行贷款给的,要么是地方城投发债从市场上融的。而独山县这个项目压根不可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还钱,怎么办?

参照过往历史,地方的烂账解决办法如下

1.财政部捏着鼻子帮忙还了。代价是赤字。

2.默认地价上涨,让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还钱。典型代表就是之前国开行那波万亿级别的涨价去库存。代价当然是三四线房价上涨的接盘侠。

3.部分银行不良率暴涨乃至技术性破产,央行接管(包商,恒丰),代价是扩表,扩表最后的代价谁来承担不提也罢。

这就是为啥这11年以来,地方政府明明还不上钱还敢拼命借,为啥城投公司债券明明是垃圾也让投资者追捧的原因。至于这个过程里的利益链条是如何传导的,谁得益谁被收割,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明白了。

当然,某些人会假装不明白,把责任推卸给关内普通人。

我能说的就这么多,其余部分请参照王子君的高票答案。

为什么今年各行各业都叫苦连天,连最基层的出租车、菜贩子都那么说?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578285/answer/1020661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便写写的答案居然有这么多赞啊,懵逼了。我补充一下内容吧。


谢 @木下君 邀请。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资本在不景气时代撤出传统产业甚至开始逃离这个国家,导致这些行业的涓滴效应弱化了。

涓滴效应_百度百科

以基建,煤炭,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为例,过去这些行业高度景气时,养活了大量的从业人口,而这些从业人口的消费则养活了出租车司机,菜贩等基层服务业人员。这就是一个涓滴效应的过程。但现在,由于产能过剩,外需不振,少子化老龄化等一系列原因,传统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甚至裁员。自然也波及到了菜贩,出租车司机等一系列基层服务业从业人员。比如武钢,8万人裁掉了5万,裁完后整个青山区就加速破败了。

而对这些基层服务业人员和传统行业从业者而言,可怕的不仅仅是需求疲软,还有创新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淘汰。很多回答者都提到了这一点。而这一现象在经济学里有专门的理论进行描述: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

互联网行业那帮人时时刻刻挂在嘴上的“颠覆式创新”,理论来源其实就是这个。

技术或商业模式革新,会带来新的行业和新的工作岗位,但也会摧毁旧的行业和岗位。

比如福特的T型车毁掉了马车行业,蒸汽纺机摧毁了手工纺织行业。这一创造性毁灭才是资本主义的实质(援引自我的偶像熊彼特)。至于技术进步摧毁的岗位更多,还是创造的岗位更多?这个是不确定的。我个人认为,即使资本主义完蛋,那也是资本本身的成功导致的而不是失败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放水对这些行业和从业人员其实没什么用处,投放的货币要么逃出中国,要么去了一二线的房地产市场,去了各类资产市场,但基本不会进去这些被抛弃的行业和地区。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上了年纪,情况可能很不乐观,毕竟资本可以相对顺利地流入流出,而人到中年想改行极其困难。想起上世纪的下岗工人没?被资本和权力抛弃的人,结局是十分悲惨的,至少在这个国家是如此。

@腾天 梅老板提到了这一轮不景气是全球范围的而不是中国独有的,且08年后始终没有真正复苏过。

首先,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对奥地利学派的信徒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长期无效。或者说,这些政策本身就是问题。

其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法带来真正的发展,要素的累积带来的只是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的是创新。

至于什么时候才有真正的复苏,才能走出这一轮糟糕的不景气周期?别听那帮马教教徒的瞎扯,纵观历史,真正能带领人类走出萧条周期的力量,只有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资本主义。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經濟周期 - MBA智库百科

这股力量,不在中南海,不在白宫和国会山。在资本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最为旺盛的地方。

至于本国的将来,我猜是这么一种情况:

人口流动和资本分布,参考日韩,日本从89年开始泡沫破灭,从05年开始人口负增长,

但整个东京的人口,反而增长到3600万人。小城镇和农村则日渐凋零。

这个过程,其实是资源集中和产业集聚变迁导致的。

我认为这个变化过程也会发生在中国,且由于中国的资源集中程度比日韩欧美更高(在美国的部分小城镇上你可以找到美国一流的大学和医院,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因此这个变化会更加明显。未来三线以下城市,甚至包括某些二线省会,会陷入人口流出和破落的境地(东北已经是如此了)。这些衰落的城市几无翻身可能,一线城市圈继续迅速膨胀。

产业集聚 - MBA智库百科

创新产业集聚论

(对于熊彼特的这个理论和后续的证明,知乎上有详细介绍,有兴趣自行研究)

《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故事和时代,早就结束了。这个时代的故事,更像《红与黑》,《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傲慢与偏见》。

对于个人,我的建议就一条,跟着资本或权力走,跟着富人,领导和聪明人走。做不了刘邦,那就想办法做陈平。

陈平 (西汉开国功臣、宰相)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人, [1]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2]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 [3] 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 [4] 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 [4] 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 [5-6] 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7]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8]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如何看待深圳 2020 年 3 月房价涨幅全国第一,逼近 70,000 元大关?

很遗憾,深圳的房价已经没法回头了。

目前的深圳房价和基本面没有任何关系,本质上是高杠杆的信贷资金撑起来的(疑似低息企业经营贷款带动的,因为从深圳公务员同学那里得到的数据来看,深圳一季度数据烂的一批急于救火)。

央行的自查只有短期效果,资本主义要是没有破产,好比宗教没有地狱,游戏没有GM,而本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个没有GM的游戏,用学术化一点的语言呢,叫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只要上面不敢让一堆人破产跳楼,那一切都不会有变化。

这也意味着,深圳的房价就算是回落到北京上海的水平,照样会引发中国版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_百度百科

放其他国家,无非是一批人跳楼破产,但中国不行,原因我不说你们也知道。炒房客们当然也知道,所以他们敢赌。(评论区很多人阅读能力捉鸡,那我照顾下你们,直说:因为中国不能有明斯基时刻,所以深圳房价不能回头,这样写够明白了吧。)

至于高房价的危害,已近懒得写了,无非是压制生育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资源错配啥的。实在是不想讲。建州老爷们都不在乎,我写个啥呢。

统一回复相关韭菜:08年股市和房市跌,是因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通过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式来压制资产价格泡沫,但到了8月,雷曼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出口雪崩,大量农民工提前返城。为了对冲,十月出台四万亿刺激,2009一季度货币政策从紧变为彻底的宽松,直接开启了中国房价的疯狂十二年序幕。

现在这一波暴涨,和十二年前类似,赌的就是【】投降,大幅放宽货币政策。

另外,2008年和现在,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完全不同

07年打压房价,不会有系统性风险,因为居民部门杠杆低,现在你打一个试试?(国内消费贷居然有四十几万亿之多,跑哪儿去了大家都知道)

韭菜们看明白了吗?好了,接下来日常嘲讽入棺侠和某几个大V:你乎不是一直嚷嚷着要入关么?现在表露诚心的时刻来了。请入棺侠们把这个盘接起来,不然国家要是真掉进明斯基时刻,那还咋入关?衡量泡沫水平的最好指标,就是房价收入比,深圳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算上公积金估计也不会超过10万一年,按这个标准算,房价收入比赶上香港指日可待哈。

接下来请入棺学家回答一下:1.深圳和香港的地产内卷成这个样子,是没有土地做蛋糕呢,还是分蛋糕有问题?2.两地的土地一级市场供应有啥共通特点?3.为啥同样的房子,大陆小产权房和商住房就不能和住宅平权?为了保护谁?保护贫穷年轻人还是建州老爷?4.入关了,香港和深圳的业主们是不是就能变得善良,让年轻人能喘口气呢?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543802/answer/11652488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网上「把英语踢出高考」的观点?

“泥腿子老实当足轻和农民就好,学什么京都话?”

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想法吧。

如何看待山东的合村并居政策?

都是八年前就见过的老套路了,并村,赶农民上楼,宅基地复耕,置换出城市用地指标获利。至于这个指标换出来后,利益怎么分配,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拿八年前说,有直接拿出来拍卖收益归村民的(成都模式,叫停了),有八大城投公司直接低价大量收割玩中国版地运动的(成都附近某大城市,提了必定敏感)。而齐鲁大地嘛,原本房价就不高,换出来的指标没有太多油水,加上鲁地你懂的环境,搞出这么坑人的玩意当然不稀奇。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313903/answer/12293963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奋斗五年还不如深圳三个月涨的房价多,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不调侃,说点正经的。考虑到这种问题下,基本没有不懂事脑子蠢的pink来让人恶心,所以我长话短说。深圳这波暴涨,直接原因:疫情之后货币政策的实质性宽松。即使把经营贷从市场上逼退,那也只有短期效果。另外深圳户口不值钱,不能和北京上海一样赶人。根本原因:围绕房价,地方政府,银行,有产者形成了坚实可靠的利益联盟,这点和深圳南边那个城市一样。而现在已经没人敢刺破这个泡沫了,一旦现在刺破,下场比日本悲惨百倍。(改开四十年来,确实有两次主动刺破泡沫的历史,但这历史没法复现了,有人有兴趣我再说)以上两点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常识,所以呢货币宽松的时代,加杠杆赌就是理性人的选择。另外,注意一下,深圳的这波暴涨已经开始传染其他地区。征兆就是福建,浙江等地的楼面价开始大幅拉升。接下来的故事,可能和2015类似

最后,考虑到房价收入比,深圳实质上已经hk化。这也是未来数年一二线城市的命运预演。整个国家呢,则是拉美化(拉美化的核心特征是阶级固化加巨大的贫富差距)。

题主奋斗的意义?这一点,勃列日涅夫书记说过了呀,“靠工资谁也活不下去”。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041809/answer/11875550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房价是不是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十年中国人的购买力?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10597/answer/4042594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相当大一部分年轻人,三十几岁前也能买房。

但是,就算以后有钱了,这些人也会记得,在自己最为璀璨的一段岁月里,那帮人是如何掏空自己的六个钱包,如何让自己痛苦或者难堪的—幼年和青年时期形成的记忆和价值观十分牢固,不是那么容易变化的。

高房价让当下的年轻人离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里的国,特指state)越来越远,和自由主义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近,或者佛系。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房价倒是极好的—-别误会,我真不是鼓吹gm,历史上好像还没有哪个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搞得动这种gm的。这样的国家,慢慢因为人口老龄化而衰落也是极好的,免得这些盘剥套路流传出去祸害世界。

评论区某个被删掉的【】,说一线城市不欠外地人一套房云云,问题是货币化棚改以来,三四线城市也涨起来了,按房价收入比比算和一线差不了多少。这个答案真不是针对一线城市的。所以麻烦那位【】就不要给自己加戏了。

还有,麻烦不要在我的评论区放低级鸡汤,就我本人而言,按券商总部的收入,一线买个房没啥问题。但今日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地产已成新时代的盐铁专营的情况下,你灌鸡汤对无产阶级这个整体有用吗?

至于那些学CS的学弟学妹们,能出国就出国吧,拿着米国三分之一到40%的收入(中国的人均GNI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不到,CS学生已经是很好命了)应付比美国还高的房价(按实际使用面积算)。生娃后还得应付更可怕的学区房(希望不要有傻逼杠精和我说美国学区房也很贵之类的话,按知乎标准,脱离剂量谈毒性的不是坏就是蠢)大战,何必呢?

如何看待各大银行纷纷成立科技公司?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643384/answer/12060991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嘲讽一波,就是把内部的IT乙方化降低成本,挂个金融科技的牌匾干的是富士康的活计。

还有人不服是吗?那我问你:

1.国内哪家银行的核心会计清算业务,能离开的了ibm的大型机和db2,甲骨文这样的数据库?银行系科技公司有没有那个能力开发替代品?

2.对公业务也好,零售业务也好,同业业务也好,核心竞争力和银行IT部门有关系吗?别和我扯智能投顾,至少在中国就是一笑话,招行那个所谓摩羯智投,不就是拿着客户的选择题做FOF吗?

3.银行间市场交易业务,那就更有趣了,除了平安系,其他银行怎么做交易的?在qq和微信群里做撮合吧?就是平安系,离开了美林美银和PIMCO的大佬,东西做的出来吗?

4.银行理财子公司?你们觉得黑石的阿拉丁,你们有那个水平和眼界做出来吗?现在银行理财子的资管系统,你们能开发吗?不能,因为你们并不懂交易和资管,不可能做得好。

你看平安科技(最早玩这套的),干的啥活?拿的啥待遇?

技术水平?和bat比算啥?有优势吗?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更是战五渣里的战五渣,核心技术全在IOE三家手上。以后就是有突破,最多就是用阿里系的数据库替换一下DB2或甲骨文,和银行科技子公司有关系吗?

业务和产品?还是拿平安科技为例,和平安证券平安银行的一比算啥?做ficc的领航系统和平安科技有关系吗?做出来的东西,自家都未必乐意用,更别说竞争对手了。领航那么屌,卖出去几套?友商敢用吗?

这还是拿券商和你们比,拿买方自研的系统一比就更弱了。

留在甲方里,碰上行情好,本着国企大锅饭原则,公司还能给个三瓜两枣,丢去乙方后呢?

这个嘲讽其实不仅面向银行IT,也面向券商IT(更屌丝的保险和期货IT,养老的公募IT我就不说了)。互联网行业的人跑过去一定是水土不服的,一来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未来是去散户化日益机构化(toB)的,这和互联网toC的套路完全不一样,二来两边的技术路径也不同。至于私募IT也有其尴尬的地方:系统基本只能自己用,没有规模效应。最后赚钱可能还是靠自家的员工基金,可乐意把高夏普的产品开放给员工的基金真不多(高夏普产品一般是高频策略,容量有限)。

ps,洋人团队现在去平安银行了,但那个系统平安证券也能继续用。赚钱原因也简单,国内的固收交易员都是手动下单qq撮合,这把等于直接领先对手方两个时代。

对于应届生而言,2021 秋招加入字节跳动的前景如何?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353005/answer/15468654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当然好啊,能去就去。

当遇到“我家真有一头牛”的问题,就要实实在在认清现实:

字节跳动,芜湖起飞。

12年天使轮,500万人民币,来自小米的顺为和投过小米的晨兴;同年就搞A轮,500万美刀,来自一线金融集团SIG的亚洲基金;

13年B轮,5000万美刀,来自俄罗斯DST,全球顶级风投,投过Facebook、Twitter,也投过小米、京东;

14年C轮,1亿美刀,来自老牌风投红杉,还有新浪(后来因竞争冲突套现退了);

16年D轮,10亿美刀,来自建银国际(就是中国建设银行啦)和红杉;

17年E轮,只要了2亿美刀(估计是补充金融上的战略合作伙伴),来自顶级对冲基金老虎基金,还有一线私募基金泛大西洋(这两家在后来Tiktok与川皇的斡旋中起到重大作用);

18年F轮,40亿美刀,来自从高盛出来的春华资本、孙正义的软银和杰克马的云峰基金;

今年3月份,老虎基金又补了一笔。数额未披露,但外界估计,字节跳动的估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刀。

字节跳动龙傲天般的资本市场表现,背后是中国互联网残酷的行业现实:

垄断成型了。

智能手机普及后,移动互联网开始崛起。中间也确实热闹了三四年,让人感觉移动互联网似乎会颠覆掉PC互联网的不少巨头。

可尘埃散去,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也就某度拉胯了):

电商里好歹多了个拼多多,社交里微信反而强化了腾讯的地位;游戏倒是又爆发几轮,可是业务结构高度依赖流量,逃不开老巨头们的掌心。

移动生活里是出现了滴滴、美团这样的新巨头。可这些领域前置投资庞大,一旦失手就成土块,易到和百度外卖的大败局还历历在目。

有哪个领域在当时是起步门槛低、负责扩张速度快、沉淀资产轻的?

内容。

我们希望用一部超级个人终端——也就是手机——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解决叫车问题,就要真的有公司买了车;解决家政问题,就要真的有公司请了阿姨。

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需要物理手段,而所有物理手段都是不便宜的。

但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则不同:一辆车从A点到B点要烧油、要花时间;一段搞笑视频从A用户到B用户那,只需要微不可计的电量、和短短几秒。

近10亿智能手机用户,他们需要能够简单获得、轻松理解、种类丰富的内容消费;也只有内容领域,能够以还算低廉的成本、和10亿建立联系。

字节跳动踩对了。

今年6月的数据:

字节跳动下的头条和抖音,日活跃用户都过亿,西瓜视频则介于5000万至1亿之间;

头条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间为73.4分钟,抖音为72.9分钟,用户沉浸时间惊人。

字节跳动已经成了不少用户的主要内容消费供应商。

毕业生可能不熟悉数据,但是师哥师姐会告诉他们真实的工资单。所以在今年,字节跳动成了毕业生的热门首选,然后才是腾讯和阿里。

没办法,人家有钱,还处在扩张期。

腾讯两个月前说“启动了腾讯史上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名额5000人;

字节跳动,全年校招1.2万人。前段时间说要加大教育业务招聘,单这块业务就要招1万人。

这句话,能让多少在搞收缩的大厂HR,办公室里哭出来。

单就拉勾网上,字节跳动连续三年简历投递热度第一,今年长期在线岗位超过1万个,比去年多了22%。

现在环境不好,搵食艰难。到一个上升扩张期的大厂里做老苟,也比在一个下降收缩期的大厂里抱残守缺要轻松。

反正千万别头铁去创业就行…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86期?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6660847/answer/15475564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说白了,督工认为蛋糕还不够大,还没到分的时候。

我朝劳动法在立法上超前、在执行上滞后,这算是法学界的老梗。

一个比较粗暴的表述:07年劳动法把劳资关系中的大小事项都书面固化下来,导致现实执行中非常僵化。

这在立法精神上工人当然是有利的,但是执行中非常棘手。因为法律是负责画边界的,不是来手把手教你怎么干。

例如07版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要制定规章制度、召开职工大会、告知工会,从裁员到员工岗位调整,都要遵照这一流程。

大型企业这么搞可以。你要是开一驴肉火烧店还跟俩伙计这么搞,买卖就乱了。

所以在06年,当时作为07版劳动合同法草案顾问的英国华威大学法学院教授Alan Neal就说:

该法确实对中国工人的基本权利做出了较为具体的保护,但也会导致企业不得不使用仲裁或诉讼等手段才能裁员,因此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很多人抱怨07年劳动合同法是照搬欧美,但其实人家欧美也挺懵的。

话说回来,你有看到这种“资源浪费”吗?

多数没有。因为企业也不傻,立刻开始市场调整。

当时就有一轮外资撤离和产业转移,可以说日韩供应链转向越南等地,这是第一波。外资常常受母国的法律约束,因此要么遵守,要么走人;

国企则是开始了大规模的派遣工与外包公司合作。除了10年至15年热钱涌动的互联网逆了一会潮流,还招合同工,传统行业这个阶段普遍进入派遣工模式;

民企就更不用说了,力求不签。签了也是华为那种隔几年解约再重签。

至少把无限期劳动合同给规避掉。

如果普遍执行有难度,那就普遍不执行,这也是当前我朝劳资问题的一个病根。

前面这些,我是认同的。

后面的嘛,我还是有些个人想法。

一,改革没毛病,但就怕你通过“改革”固化了一个错误的体系。

也就是:当前劳动法改革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理想地说,我们当然希望有部劳资双方都愿意妥协的最大公约数法案,一方面保护劳工基本权利,一方面给予企业足够的灵活度。

肯定是要不断修改出来的,但我们能想象到这类法案的样子:至少是划定边界型,告诉企业和劳工什么不能做;而不是指导手册型,告诉和规定他们要做什么。

这也是劳动合同法十多年里,“修法派”的主要观点。

而深圳现在认可奋斗者协议、隐约有滥用不定时工作制意涵的倾向,恐怕不是往这条路走。

深圳现在更像是在用司法手段来追认已经形成的事实,哪怕这个事实其实不对、其实可以改。像奋斗者协议,就算华为给的钱足够多,司法也不应当追认其合法性,否则就是在普遍压缩整体劳工的自由选择法益。

违反劳动法立法原则的“自愿”协议能被认可?你第31条是怎么说的?这不是变相强迫加班?哪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支付加班费用了?

我国虽然不是判例法,但是示范效应还是有的。这样无底线地追认事实,立法之初的精神在哪里?

二,福利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是聊收益之前,应当先聊聊成本。

中国企业的收益率普遍不高,工业体系里几个点的净利润也是常态。所以很多人说:看,赚的就那么少,怎么分?

确实,很多年流水五六千万的厂佬,年利润也就一百多万。单从三十五岁前的年收益上看,做个企业高管比开工厂要自在。

但只看到手的蛋糕、也要看看被拿走的蛋糕。

土地使用成本呢?土地乃百租之母,这块成本是谁抬起来的?1到9月土地使用出入金收了4.9万亿,同比增长10%,爽到哈?

税收的法制化做得怎么样了?税我认了,那堆乱七八糟的费呢?

还有很多隐形的社会运营成本,家里开厂的应该能体会。

美帝已经割走了我们一大块利益,在剩下的一小块里再被拿走大部分,然后大家围着这个小小小块吵分配、吵“发展中解决问题”。

只怕越发展,模式越固化。

当年好歹用主人诓骗你,我爷爷被框了,到老80块一个月的养老金也才这几年才能领到,血腥的示范在我面前,现在骗都不骗了,就想让我慷慨赴死,对不起,做不到。我不是主人,但我起码该是个人

当你心累,万念俱灰,感觉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是怎么调节自己的?

刚来到教育超市当收银员的时候很不习惯,一个月拿人民币六百六十元工资还要操心一大堆事情。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拿出我妈的手机,登录手机银行,看她一个月退休金约等于我半年工资。想到就算失败还可以啃老当米虫,就可以安然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没事,我家穷的感动了党,住上了烂尾楼改建的没房产证的穷人安置房。

今年算不利索的账目想办法延期到下一年清算,这是我们财务工作者的惯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