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章《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067988/answer/13340401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两者都是高度市场化,股权结构中有大量国际资本参与,形成了强烈的逐利的动机。

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同时,两者又在地方乃至核心立法机构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能对司法、立法、执法三大体系进行有力干涉…

结果就是这样咯。

蒙牛的大股东——占股91%那个——叫China Dairy Limited,这家公司在毛里求斯,典型的离岸金融企业。

这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在开曼群岛,摩根他们成立的;开曼群岛的那家控股母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牛根生他们成立的。

严格来说是谢秋旭成立的,一位潮汕做印刷起家的老板,他才是蒙牛长期以来的真正大股东。为了套现,也为了公司拿外资企业的减免和补贴,他参与设计了这套结构。

所以蒙牛现在的股东不是澳大利亚英联邦银行就是JP摩根,还有法国达能、丹麦尔兹食品等集团,总之成分非常复杂,金钩银锁,难以理清。

很多人因为中粮和蒙牛的关系,就说蒙牛是国企,这点我个人反对。我认为中粮对蒙牛来说只是个战略投资人,为蒙牛提供了很多“便利”罢了。

伊利也很好玩,八成股份早早放到二级市场流通,剩下一成在港交所和呼和浩特地方手里。

对,港交所也是一家公司,算是H股代理吧。

这么多年下来,刚才又看了一眼,港交所还有11%,当年的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地方降到了8.8%,创始人潘刚也就是4.7%。

其他所谓的大股东都在1个点上下浮动。

不是笑人家少啊。伊利2000亿市值,1个点也20亿了。只不过这么分散的股权结构,非常难以摸清谁在二级市场上是大头,谁才是真·大股东。

坊间四五年前就谣传,摩根他们组团已经吃到第六七位了。

伊利这波,是化整为零。

本来你黑匣子就黑匣子,业务好好做,大家也懒得管。有什么比查股本结构更掉头发的?

但是蒙牛伊利两家,不是只做生意。在中国,他们可以定义什么是生意。

例如什么算牛奶、怎么养奶牛算合规、和营养健康相关的国家工程要用谁的乳制品。

整个行业标准都是他们定的。

这两家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核心玩家,虽然在市场竞争上打来打去,但是在控制行业协会上非常默契。

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受发改委和轻工业联合会领导,算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最高“民间”组织。

虽然在立法原则上,这些组织只有建议权。但是只要全行业只有我声音最大、最能“沟通”,我的建议权,不就得决定权么?

所以有些洗地的,说这个协会就是个“民间”组织,没事。

你大爷的,麻烦你把这个“民间”组织的行业标准建议案列一列,看看有多少最后成了国家法定标准。我还有“望京烧烤同好会”呢,能是一码事?

一天一杯奶,强不强壮中国人不知道,强壮这俩巨头是肯定的。特别是当这奶又掺水又成分可疑、而行政命令让国家买单时,营收上肯定是强壮了。

我都懒得提这二位和地方司法的关系,反正鸿茅药酒过去不远,而类似跨省抓捕的事情他俩都干过。

现在民意反弹,不是奔着产品质量去的。

有用吗?好坏标准都是二位定的,我说这奶质量不行,你说按标准这就是好奶;我说这奶有不合规添加物,你说按标准,这添加物合规。

我还能说什么?好棒棒?

消费者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尤其是面对这种体制化的对抗时。蒙牛伊利一年的市场预算按百亿计,要什么权威买什么权威,要什么公信力买什么公信力。

说你造谣,就是造谣。

消费者唯一的反抗手段,就是其中高收入阶层的自主规避:通通买进口,不碰国产。

要碰也碰那几个有限的地方品牌,毕竟喝了几十年,知根知底。

连互联网搞新消费升级,一波人创业做点奶制品,你也没听过他们产品介绍里吹自己用蒙牛伊利的产品体系的。

一吹就露馅了:你们的产品团队不懂乳制品。

太阳被乌云遮蔽,你就只能靠云缝里那点微光来判断。

这个局面基本无解。

相互缠绕得太紧密了。虽然不剥开,血枯髓尽,但剥开,血肉模糊。多少就业税收,多少过往历史,多少顶戴花翎。

这篇文,云缝里透点光,也就是一点。看见的人醒过来:这两牌子不能碰,子品牌也不能碰,这就是这点光最大的价值。

我个人的期盼,就是至少向日本看齐。

你说我们嘲讽了日本财阀那么久,他们利益绑定那么深,违规食品添加剂案件也爆了那么多。

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信息公开和质量稳定。

咱一社会主义,不能不如财阀吧?

独山县的400亿

https://mp.weixin.qq.com/s/ftJJPigWtGa2LPftb4Q4YQ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tJJPigWtGa2LPftb4Q4YQ
来源:微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都知道我基本每两天就会在公众号里扯点闲篇,也知道最近督工把独山县的400亿债务给带火了。于是一群人怂恿我今天聊点这个。

靠,你们都是黑粉,就是指望我的号早点没了。

罢了,围点打援吧,聊点话题核心周围的小闲篇。

知乎的社区水平还是可以的,回答里有人敏锐地发现:独山的土地指标宽松得吓人。
这就叫专业。

在我国,要搞基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耕地红线在,所以即使是个小县城,盖个楼也得到国土部门那去拿指标。

这个指标的基本精神,就是你盖楼,必须要在盖的同时给我保证耕地不会少。如果你弄不出新的地,那就要经受严厉漫长的审核。

这其实也变相控制了城市及工业用地的供给,是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当年重庆的黄市长,直接逼得搞出了个地票制度,就是尽可能把农村闲置的土地复耕,然后用新增的耕地指标来换城市的用地指标。

这个套路到了山东,就成了合村并居了…

独山这么松,或者说贵州用地这么松,不是因为贵州突然冒出了大量新垦耕地。而是因为有了发展的名头,国土部门可以特批。

立项很关键啊,项目契合国家导向,不仅能拿国开行的钱,还能拿国土的用地指标。

但是耕地红线是死命令,那么多城市用地指标被独山乃至贵州拿走,缺的部分怎么办?

河南河北这些地方就倒大霉了。

是的,河南长期不能上大型城市建设项目,已经不是为了保粮食产量,这个河南一直保住了;而是为了保住全国的用地指标。

有些省不许建,有些省就可以合乎规矩地放开了建,这就是全国调配的无情之处。

土地搞到了,项目烂尾不要紧,因为大量土地的属性已经从农地、林地转为了住宅及商业用地。

最次的也能转成旅游规划用地。

土地的属性一变更,价值就会完全不同。这个套路其实我们之前讨论方方的别墅时就提到过:在一片农地里搞个文化产业园,那这片园区的土地属性就要改,身价就会暴涨;特别是每个产业园多半要配套住宅和办公楼,这些土地的价值更是金贵。

可你拿地的时候,可是按照农地的价格拿的哦。

所以有些小盆友觉得独山靠税收根本还不了钱。放心,人家绝对没有想过用税收还,一定是用地还。还不上的再找国开行兜底,国开行帮着还钱,然后让独山用几十年的时间还国开行这笔钱,而且利息极低。

王哥,这不还是纳税人的钱嘛。

错,在债务中加了土地这个要素,一定又会拉高地价,继续恶性循环土地财政。这种还法比单靠税收要影响恶劣得多。

至于很多人说,这笔无厘头的债,总会有个交代吧?

没有的。

现在处理的那几位,根本不算交代,只是把流程上的第一经手人拉了出来。脚后跟想想:这数额和这级别,匹配吗?

交代就不要想了,这肯定被定性为“发展中的弯路”,是一小撮的道德问题,不是更严肃的能力和方向问题。

你能期望的,就是派个能吏下来做救火队长,把不良资产想办法盘活一点,损失的敞口尽可能收敛。

想那么多,号还要不要。

最后,真正可怜的,其实是独山的普通人。

在这波基建起来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笔小生意:运输、餐饮、小零售、用工等,都会随着基建的兴起而火一波。

但是基建一结束,运营没跟上,留下的就只有钢筋混凝土。那些就业和收益,都会随着基建的离开而离开。

资产不运营就是负债。

留给独山的,是巨大的负外部性。

因为要处理这些庞大的不良资产,各种隐藏在角落里的社会开支,包括教育和医疗,一定会被“委婉”地压缩;

同时为了尽力盘活不良资产,地方只能出让更多当地的有价资产,来换取投资的不断流。那些本来能卖上些公允价格的农林矿,大概是要半卖半送了;

况且当地的还债大头,都在土地里。为了不让已经改变属性、可以交易的土地贬值,地方一定会用些“调节”手段来维持地价的高位,这又会导致当地社会经营成本的拉高。

独山的在地化进程怕是要被打断了,本地青壮年在热闹一波后,大概就会全面出逃东南沿海了。

什么?你说那些当地赚了大头的?

当然是去上海啦。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我注意到,我一些回答的评论区里,又出现了南北对立,互相攻讦。

说实话,很没意思啊。

你能搞出400亿债务吗?你能,我就骂、不对,舔你。你不能,你谁啊?

大家都是为一日三餐忙活的普通人,如今在集体被40万亿地方债震撼我妈的时刻里,居然还想着甜咸之争,简直费拉。

6月份,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下跌3%。已经有滞涨之势了,已经在向阿根廷走去了,还有心思闹南北对立的月经话题。

从大面上,骂,骂少一个政绩工程是一个;从个人上,苟,苟住一天工资是一天。

乱象之下,跟着各路国师吵架上头没有意义,看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正经。

12 日贵州安顺大巴车坠湖事件通报:系司机因对拆迁不满蓄意报复社会,还有哪些新的信息量?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493288/answer/13343806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就是自管公房这个问题。

根据通告:

当事人在当地柴油机厂分到了一套自管公房,也就是产权归单位,使用权归自己。

这套房40平米,16年启动拆迁,协议赔偿价是7w2。当事人没有领取这笔赔偿款,显然对数额不满意。

照各种售房App的数据,西秀区房价均价大概在3000到5000这个区间。就算取3000,7w2要买套房也不容易。当事人52岁,要贷款也困难。

但不满意也没什么用,因为自管公房的产权是归单位,而非私人所有。这笔钱赔偿的是当事人的居住损失,不是财产补偿。

当事人于是又申请了公租房,没批下来。

7月7日上午8点30分许,当事人目睹公房被拆;

8点38分,当事人拨打政务服务热线,投诉公房被拆及公租房申请未通过;

8点50分,当事人要求提前接班;

10点55分,当事人接班接车,原定时间为12点;

11点39分,当事人微信语音女友;

12点9分,当事人饮用白酒;

12点12分,案发。

微博判案这种事情咱们就别干了,具体的判定等司法机关的后续公告。但从现有信息来看,自管公房是个诱因。

自管公房一直是纠纷的重灾区。不是法条问题,因为自管公房的产权很清晰,就是单位及国企集体所有,不存在产权纠纷。

某种程度上来说,自管公房是历史遗留问题。

一般来说,自管公房都是国企及事业单位在转制改组过程中,对过去福利分房、购房的一种“变相”安排:

照过去的政策,你这个情况可以分房。但是现在政策改了,所以不分给你,“租”给你,租你一辈子。

法律上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大量老员工,特别是下岗员工,他们就认为这是单位的一份补偿,是自己的一块资产。

这个认定就很麻烦。

这真不是法律界定的问题。自管公房的承租人仅仅是享受了某种福利租房的待遇,并不具备产权所有权,这是各地拆迁文件里明文规定的。

但是自管公房基本都有些说不清楚的历史。厂子倒了、卖了,政府出了安置手段,认可我们这些工人在厂子这十几年的工作,留了套老破小给我们住,能住一辈子。

公有制的厂子被卖了,厂子的主人翁工人们分点房,理所应当嘛。

这就是各种自管公房承租人的普遍心态。

北京的一堆老胡同就是这个性质。

不拆迁不改造,不去碰,那就没事。安安稳稳等承租人寿终正寝,按规定收回国有就完事了;一碰,一算钱,纠纷就起来。

而且依法办事,承租人一般是拿不到多少赔偿款的,因为赔偿款是给产权所有者。过去是单位,如今单位多数找不到了,往往是地方的土地实体企业。

这些企业照市价,算个十年租金成本出来,差不多就到头了。

当事人52岁,这房估计也就是2000年后“租”的,算是历史的尾巴。

这样的历史尾巴在国内,特别是老工业区,大量存在。

如果能通过这起案件,把尾巴上的安置措施定清楚,边界梳理好,哪怕以后地产业务绕开这些属性的土地,也能为未来的维稳减少大量工作。

本质都是国有的资产,不急于一时。

因为他这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买断呗,买断按道理应该是赔一套房子,要不异地安置也行。要我说(亲身经历棚改,我爸交了钱,到现在老房子都还没动),就是当地这个项目吃相太难看了,下岗工人不当人。

贵州公车坠湖原因为什么还没公布?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675262/answer/13341204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怕形成示范效应。

像其他回答说的,如果是身体问题,那早就启动全国公交车司机身体健康大排查。

这是实打实的安全需求,也是平息舆论的有效手段。排查一启动,公众就会自发地把这件事在心里定性成意外。

因为你说不准谁身体有隐疾,这骰子握在老天爷手里。

但是排查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这在舆论上不是个好招(所以也没宣传):

这等于默认了外界所猜测的情形,那公众对这件事的心理定性就不是意外。

而是风险。

以后一上车:师傅您家里有强拆么?

但即使顶着舆论风险释放了这么消极的信号,结论仍然不公布,拖着做淡化处理,还是为了防止出现连锁反应。

中国公交车近70万辆,司机不足40万,本身就缺着。

除了个国企员工身份,公交车司机收入也一般:好的能到税前1w,但多数还是在6000水位徘徊,这还是北上广深。

小城市3000一个月是常态。

大哥,他们不是公务员,基本没房分。

驾照难考,早点转行跑卡车,一个月七八千是有的;工作压力大,乘客问路不答、吵架、打骂还手过了,都要扣分扣钱。

这工种本身的精神状态就好不到哪去,可以说普遍带着负面情绪在工作。

你再遇到个家庭状态不和谐的,例如遭受社会不公平或者夫妻出轨、子女就业受挫。

出现涟漪了怎么办?

淡化是唯一的短期处理手段,但是长期看,还是该给钱给钱。

八十年代的公家车司机月薪,底薪+汽油钱+里程+奖金,七八十块保底,一百多也很正常。虽然和那时候动不动一个四五百甚至上千的出租车司机没法比,但是顶着个“为国家劳动、为人民服务”的帽子,还是很受追捧的岗位。

那时候你当公交车司机,很多时候要走后门。

啊对了,那时候金子般宝贵的毕业大学生,国家包分配,真正的干部身份,一个月也就45元。

换算到现在,公交车司机的平均工资至少得6000起,1w是常见档位。

不给钱?那你凭什么去要求别人起早贪黑、有问必答、兢兢业业?

人家手握方向盘,就握住了几十条人命。

再细一点,就是收支问题。

公共交通作为社会基本福利,在多数国家都是亏的,是政府必须背负的十字架。

不同之处在于:法国公交车司机一听说马克龙要砍工资,撒把不干了,上街唱马赛曲放松一把。我们则…肯定不可以。

没有反馈的机制,那公交车司机就用身体投票:跑路,大规模岗位流失,最近五年越来越严重的公交车司机荒。

地方公交集团顶着KPI,线路必须要有人跑,那就去抓人。只要能开,或者不能开但是能学,都招进来。

低薪、高强度、严管,这种工作环境,就是在积累事故的概率。

其实公交系统是有收益的。

单算业务肯定是亏,但是算是拉动的土地增值,绝对不算亏。

反正脱实向虚是定局,地产救国已经在落地了。能不能从庞大的土地增发货币里,分点给公共事业部门中的劳动岗位?

要是国家不来平调收益,地方只会继续压缩,继续跟随资本惯性把收益大头扔到土地财政里。最后就是有钱建新城、建新旅游景点、建新产业园,无钱给公交车司机涨工资。

钱从一个园区滚动到另一个园区,反复增值,留下荒废的空楼和摊得越来越大的公共服务成本。

物贵人贱,何至于此?

刚写完回答,安顺司机那事就出公告了。单位分的自管公房40平米,拆迁款7万多。安顺房价一般在3000到5000每平米。取最低3000的,也很难买到一套。司机52岁,月薪大概是2000左右,贷款买房不可能。然后公租房申请没批下来…话说自管公房真是纠纷的重灾区,很多当年都说是单位分房,但为了规避很多所有权变更上的麻烦,签的都是自管,按月收点租金意思意思。互相踩踏。

作者:王子君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任何时候做出报复社会事情的人,一定是不可原谅的。可怜与可恨并存,不要因为他的遭遇去洗脱他的罪恶,但也不要因为他的罪恶去忽略他的遭遇。

2.老公房征收的问题,很多答主都已经说的很明晰了。这是一个产权上和法律上非常清晰、几乎没有争议点的东西, 却偏偏造成了很多的社会矛盾。这里我要暴论一句,既然我们都知道当初的国企改制、员工下岗的过程是什么样的,那么这样一个问题就不应当只从产权和法律上来判断他的合理性。或者这么说,对于因为【不可描述】单方面撕毁契约造成的问题,用明面上的规则来解决,本身就是不平等与二次剥削。

3.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问题,高速发展的时候有很多事情让位于经济增长,996是这样,心理健康是这样,社会保障也是这样。但是现在经济增速已经不足以掩盖掉社会发展上的种种问题了,而过去的惯性却仍然存在。我想我们都不希望过一种赛博朋克式的,“高经济低生活”、“高技术低生活”的生活,那么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到底有没有这个主动性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年头哪个成年人没有几个突然崩溃的瞬间?杭州那位逆行被拦下来突然痛哭的男子,他有没有去伤害旁边的路人?武汉那位连续加班在地铁里痛哭的女子,她有没有去伤害附近的乘客?世人皆苦,哪里有完全称心如意、顺风顺水的人呢?即便在发达的美国,一样有开着火车撞击医疗船的人。今天如果没拆公房,他可以正常地驾驶,明天万一嫌工资低,他会不会还是冲向湖面?你把公交系统喂饱了喂撑了,司机们心满意足,医疗教育警察系统会不会也隐藏着这种人?这种临时起意报复社会的隐患是不可能消除的。我甚至怀疑这种隐患是否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

作者:不想上吊王承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493288/answer/13343669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内容就是这司机为了公家房产杀了21个人。怎么?不能接受这个解释?那我换一个。新内容就是这司机因为嫌(他都不去住的)公家宿舍拆迁,给他分的钱少了,就杀了21个人。这就是在某些媒体和带善人键盘下被描绘成受害者的“人”。不过公交司机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应该重视起来了。

作者:竹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493288/answer/13342966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39期?

谢邀。

不管我对督工的嘴瓢有多少吐槽,对督工的发声我会保持足够的敬意。

旋转门这块重灾区,第一次被明面摆出来讲,算上影响力和直白程度,可以说是键政的第一次。

而且这个现象极易查证,只要看看各大巨头的高管名单即可,总有一位“公共事务管理经验”丰富的。

大概是以前国内舆论对这块一直忙于吐槽美帝,极少有人反观自身,所以参与旋转门的人神经很大条,根本不忌讳写明自己的经历,也无所谓直接在公司中任职。

要知道美帝玩旋转门的,多数还是要找个智库或咨询公司来披一层皮。

有些话题看似边缘游走,其实口嗨无妨;有些话题看似很金融、很商业,但其实是真正的高压线。

我只能说,祝督工永远健康。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167307/answer/13341331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 「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轻易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这句话?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994571/answer/13342275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人的核心文明价值之一就是公平,公平本身就是和收益对抗的。

如果收益站绝对主导,那就等于放弃公平;放弃公平,就等于放弃了几乎所有现存社会的根本价值。

连婆罗门的教义都教导要保护贱民呐。

你其实可以很功利地看待“公平”这个价值,不用加太多意识形态啊道德美德啊这类滤镜:

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有摧毁这个社会的能力。或许有一天真如大刘写的《终产者》,存在强大无情的执法机器,大多数人所有的暴力能量加在一起都无法抗衡。

那个时候,公平就不需要了。

但是在那一天到来前,任何稍具规模的社会,依然需要大量士兵、警察、官僚、医生、技术人员等维系社会运转,这些维系社会运转的执行力、暴力、知识又必须来自于大多数人。

那公平就是必须的。很多人把“公平”这个价值,想象成某些阶层对另一群人的施舍,是额外成本,于是心里不爽;

但我觉得多数读过点历史的都能反应过来:“公平”实际上是一些阶层对另一群人的买命钱,是一种稳定税。

你不能等到稳定消失了,才想起来要补税,那个时候价码可不一样咯。

几代人的努力几乎不可能输给一个人的十年苦读,这是肯定的。

但是基于公平的原则,你肯定要给一个人十年苦读的机会,更要让他通过这十年苦读获得收益。

给他这个机会,社会总体就要转移一部分成本;让他通过十年苦读获得收益,一些阶层就必须控制自身的收益边界,把一部分手里的蛋糕让出来。

这就是公平的具象。

为了实现这些公平的具象,国家就要在教育和基础家庭收入上进行补贴,一部分税收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同时还要以国家为主体掌握一定的收益,且这些收益可以由国家意志分配到多数人手中。这就是公有、国有、集体所有的部分合法性来源。

这些操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损失一定的收益效率的。但不这么做,无法体现公平;大多数人感觉不到社会的基准公平,这个社会的存在就游走于飘摇的边缘。

这句话的险恶之处,就是把原始积累套上了一层努力的外衣。似乎大家都是努力得来的,你一个人努力怎么拼得过别人几代人的努力?所以你要认。

好,就当都是努力得来的。

但是这个逻辑避而不谈的,是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现实下,你祖上越努力,你占用的社会资源可能越多。

你占有的又不分给我。

最后当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时,多数人一定会找少数人要。

没有钱,就用舆论,就用选票,就用暴力,就用神明,总之总有借口。

社会治理从来就不纠结努力这类话题,社会治理的重心是平衡。

平衡才是社会形态存在的根基。

看了睡前消息140期,大家什么感觉?

谢邀。

督工总是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蹭蹭。

别的地方还好说,还能口嗨。贵州没法口嗨,贵州太特殊了。

不懂的麻烦回去补每晚七点的那档节目。

我只能说,这还真不是靠地方的胆子能办到的。虽然对于章把子来说,无事则无财,但贵州这些事不是他们能想的。

是任务。

剩下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说。虽然我也算半个老阴阳师,但是我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怎么发挥语言艺术。

贵州是示范,是答卷,是脸面。

不得不好。

真是…祝督工永远健康吧..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543592/answer/13349082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是否涉及腐败不扯了,社会人早已习以为常,说点别的吧。

可能有的人会扯,说这个过程里即使有大量资金被贪墨,但这东西只要投资下去建起来了,就能拉动经济云云,但这种扯淡说法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独山县财政户头压根不可能有400亿,这钱怎么来的?

很简单,要么是国开行或商业银行贷款给的,要么是地方城投发债从市场上融的。而独山县这个项目压根不可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还钱,怎么办?

参照过往历史,地方的烂账解决办法如下

1.财政部捏着鼻子帮忙还了。代价是赤字。

2.默认地价上涨,让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还钱。典型代表就是之前国开行那波万亿级别的涨价去库存。代价是谁不提也罢。

3.部分银行不良率暴涨乃至技术性破产,央行接管(包商,恒丰),代价是扩表,扩表最后的代价谁来承担不提也罢。

这就是为啥这11年以来,地方政府明明还不上钱还敢拼命借,为啥城投公司债券明明是垃圾也让投资者追捧的原因。至于这个过程里的利益链条是如何传导的,谁得益谁被收割,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明白了。

当然,某些人会假装不明白,把责任推卸给关内普通人。

我能说的就这么多,其余部分请参照王子君的高票答案。

作者:深邃暗黑范特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543592/answer/13351140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一向毫不讳言我赞同观察者网对外国问题重拳出击,对国内问题点到为止。这是因为我国特殊的舆论环境。他们就是对付逆向民族主义最好的药剂。一个组织能干好一件事就不错,不要求全责备。

这期这种直面国内问题的节目,当然是好非常好,而且急需。

观察者网如果能做到两手都硬,那是再好不过,广大观众,真正的爱国者都会支持他们的。

我相信我国只要直面问题,最终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我国人民也会支持党和国家采取有力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人民是难得的优秀国民,他们不好骗,但是也不会像大部分欧洲人一样幻想什么代价不付就解决问题。人民群是可以信赖的,让大家了解问题真相,天塌不了。反而能从人民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

讳疾忌医才是会千古遗恨。

现在媒体从体制外揭露这个问题,对独山来说我认为是好事。这个脓包总要挑破的,现在自媒体帮政府挑破,其实算是好事。给现任领导的压力也许大了,但是风险其实是小了。

而且独山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旅游宣传了,还是免费的。建议独山给施工队送个锦旗,刷一波正面存在感。

作者:离离图总裂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543592/answer/13351084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百亿的主要构成是利滚利,本金大概就一百来亿。

虽然贵州地质条件特殊、交通不便,但是那堆赛博朋克建筑的造价有高估嫌疑。

这么多利益,已经入狱的前任独山令大概一人吞不下。

现任独山令一定很爱马督工。之前新华社对已经入狱的前任独山令贪腐渎职问题的报道,显然没有解决现任独山令今天面对的偿债问题。

不加强中央的权威和领导,不加强组织工作和纪律监督,土皇帝们就会搞出这种事情。

走出龙洞堡机场,就能感受到空气里洋溢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味道。这是地形崎岖、耕地稀少的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群众脱贫步入小康的必经之路。如何做好投资项目的管理,则是确保发展成果不会变为海市蜃楼的关键。

有个阳谋,说也无妨。一些大企业投资贵州是为了给未来的奥古斯都献金,但是他根本不是。

作者:邓铂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543592/answer/13352699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看到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地方债通过各种方式变成了银行债权和击鼓传花的金融产品,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官“奇观误县”产生的债务直接债务人都是县衙门。政府债变城投公司的企业债再成为金融产品和衍生品,这些年大批博士去考县里的公务员已经改变了基层治理。

071301

这是我一个非常要好的姐姐前几天推荐给我的信托产品,底层资产都是西部城投和房地产项目。地方债要是炸了,别说我姐们大额持有的信托了,银行能不能保住都两说。

如何看待「专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1%, 未来 3-5 年是困难期」的观点?

我有个办法:

1,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能够有效对冲、压制经济刺激措施导致的社会风险;

3,可以凝聚社会共识、提高政府声望,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提供条件;

大家猜到是什么办法了吗?

立党老师和曹大佐是怎么决裂的?

作者:不想上吊王承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83603/answer/13394877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有站在理性客观中立的立场才能最公允地评价问题,而本问题下的众多答主屁股实在太明显,五毛肯定要站曹大佐,美分肯定要站立党老师,这些回答完全不值得信任。众所周知,本人一贯毫无立场、毫无原则、毫无底线,既黑过立党老师的炸鸡,黑过勃勃的斡旋,也黑过曹大佐的入关,黑过黑枪公公的手冲,还黑过邓总是个天天数钱玩的后浪,因此本人的回答最有说服力、公信力、影响力。

哦,邓总那不是黑,只是陈述事实。

立党老师和曹大佐的决裂很简单,本来立党老师和曹大佐是结义兄弟,但是立党认王大璐做干妈,而曹大佐跟王大璐外出野餐,立党顿时勃然大怒:老子拿你当兄弟,你却想当老子的干爹?!立党老师就把王大璐给杀了,说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什么?认干妈的是勃勃?

有点乱有点乱,让我先捋一捋……

立党老师和曹大佐的决裂很简单,本来立党老师和勃勃是结义兄弟,加州大学勃和立分校就是为了纪念两人友情而建立的,勃勃一直在追求王大璐,而有一天王大璐在别墅三楼失手把哑铃砸到了曹大佐,为了赔礼道歉于是王大璐邀请曹大佐外出野餐,勃勃听说之后胸闷气短抑郁气结就找邓总看病,邓总说你这得扩张血管啊赶紧吃章丘产西地那非,结果勃勃吃完就挂了,立党老师就把王大璐给杀了,还在墙上写了八个血字:杀人者,炸鸡立党也……

什么?立党为什么不杀庸医?

有点乱有点乱,让我先捋一捋……

立党老师和曹大佐的决裂很简单,本来立党老师和邓总是结义兄弟, 两人共同拜在展涛校长门下,有一天两人偷了展涛的《10422阴真经》然后逃走了,江湖上人称世一大双煞,某天夜里两人在坟头练功,可能是因为他俩喜欢戴骷髅头玩角色扮演,结果被曹大佐发现了,邓总想要杀人灭口,结果被曹大佐从裤子里掏出什么东西来把邓总捅死了,曹大佐很谦虚地说只是一把匕首,当然也有传言说曹大佐从非洲黑叔叔那里学会了某种了不起的技能,于是王大璐邀请曹大佐野餐,曹大佐就从裤子里掏出来……一堆被压扁了的糕点,立党老师就把王大璐给杀了,一边杀一边说,你别恨我,我也不知道为啥就是要杀你,这个王承恩圆不过来瞎JB写……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这样的信息?

我翻译一下:千万不要产业升级,八亿件衬衫换飞机怎么了?只要有美刀赚,还不是美滋滋?

所以猜猜看,入关学吓到了谁? 吓到了美帝吗?微笑。

问题来了,再怎么着去中心化搞新媒体,你有资格办报吗?

没有吧。

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701503/answer/13418786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东南亚。

五十年代,美帝把钢铁、纺织转给日本,自己干汽车、航天、电子。中间日本艰难地用举国之力产业上攻到了汽车和电子,在美帝几轮贸易战压力下守住了一部分,发展为自身的核心产业;

六七十年代,日本把服装、玩具转给亚洲四小龙,自己留下来汽车、电子、仪器和一部分装备制造,到今天还守住了大半块江山;

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们纷纷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给中国大陆。新加坡跑去搞炼油和制药,台湾留了个台积电,韩国留了个三星;

现在,我们在美帝压力和自身意愿下把大量“低端”产业转移至东南亚。要不要转、怎么转、能留下什么,才是当前要谨慎思考的。

有个老调不必提,就是“东南亚基建差、劳动力素质差、产业结构落后”,所以不会大规模转滴,不用太担心滴。

这话我15年前就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过。

当时的主流结论是:东南亚连裁块布都不会,让他们组装个电子产品那是做梦。

08年全球金融海啸,国内同步出现了一波劳动法大跃进,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始转移东南亚。

折戟沉沙一大票,敲诈勒索、示威罢工、良品率低、运输基建差、上下游配套严重缺失,总之负面新闻雪花般飞来,国内媒体又是热闹了一波。

12年左右,有票“公知”吹越南,越吹。但当时越南的工业水平还是差,一轮打脸后,更是加深了舆论对东南亚“工业无能”的印象。

仿佛我们天命就是世界工厂。

然后到今年,越南已经生产了全球一半的Nike鞋。

只要工业转移到了某地,并保持订单持续,加上一个脑子不要太乱的地方政府,劳动力、基建甚至产业上下游配套的问题一定能逐步解决。

1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孟加拉能够生产服装,现在孟加拉是全球第二大服装生产基地,18年服装出口额340亿美元,21年目标出口额是500亿美元。

我们18年也就是1570亿美元服装出口额。

孟加拉服装增长值是11%,比孟加拉还猛的是越南,服装增长值13.5%,年出口产值到了315亿美元。

大人,时代会变的。

没有特定的人种和文化会在工业上有优势,相反,工业作为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来专门扫荡人种和文化的差距的。

东南亚在物流基建、工艺熟练度、上下游配套、原材料及元器件上都还有严重缺失,但是三来一补已经被他们干到了这个规模,再轻视他们,有点自大了。

我们是不希望这些“低端”产业去东南亚的。

中纺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算是当年纺织部的遗产组织,年年发声,年年都是一个态度:

希望中国东南沿海的“低端”产业往中西部转移。毕竟从赚外汇的角度,服装这个“低端”产业,每年还能为中国赚来三分之一的美元欧元。

而且我国总体依然是个劳动力过剩的国家,不管这些产业被某些リカ酱系经济学家定性得如何“低端”,都是可以消化过剩劳动力的重要出口,并且为地方带来良性的产业资本循环。

而且真不用低工资竞争。越南工人的月薪已经到1500元人民币水平了,孟加拉工业也从月薪600月涨到了800元,今年马上过1000元大关。

我们依靠国内的产业集群优势,完全可以靠供应链上下游的高效率来摊平工人工资差距。东部沿海的许多服装厂,工人工资都到5000元每月了,单子还不是照做,老板还不是照样赚钱?

反正来10万个月薪3000元的就业岗位,我老家河南一定欢迎。

当下的问题,是有心无力。

确实上下都有人认同要保留这些“低端”产业,并在中国境内实现波浪式的产业转移,加速中西部人口密集地区的工业化进度。

但是虚拟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收益剪刀差。

假如在河南,炒房卖地也比开工厂赚钱,那土地政策为什么要向工业倾斜呢?为什么不往各种“产业园区”项目上靠呢?

这里要感谢一下河南地方,土地指标这么紧,这几年还是上马了不少工业项目。毕竟一亿人,不能靠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也不能指望贵州的旅游。爹不亲娘不爱的,只能老老实实干工业。

不过工业虽然能带动就业、增加税收、促进产学研的内生循环,但是工业用地不值钱啊。

住宅和商业用地才值钱,房地产才值钱。

越南柬埔寨孟加拉靠什么起来的?国家免费出让土地收益,前面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这块地国家不收钱。

东南亚但凡有点工业化念头的,都在出让本国的各种国家资产使用成本,因为这块是工业的大头。

而在中国,你要是没点手段,你是搞不到廉价的土地使用权的。这不是地方有多黑,而是在土地财政的大环境下,但凡有点基建和物流的地,都带着相当高的金融溢价。

我批块地给你搞产业,一年能收几个钱?一百万?一千万?杭州上半年卖地就卖了1700亿吧?我干这事不是更开心?

产业资本一看:要么我直接去搞房地产,要么我跑路。

所以,从文件上看,国家还在鼓励“低端”工业往中西部转移。况且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六稳六保,这类文件下得更频繁了。

但从现实来看,都在往东南亚跑。尤其是从孟加拉、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的FDI来看,中国是他们国际投资的大头,加上香港往往能到第一。我们在主动向他们转移我们自己的“低端”产业。

脱实向虚一直在持续,并没有好转。